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走向再造:试谈十世纪前中期的文臣群体(下)(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漆侠先生纪念论文集》 邓小南 参加讨论

    [102]《新五代史》卷五四《李愚传》。
    [103]《旧五代史》卷四四《明宗纪十》。
    [104]《新五代史》卷五五《刘岳传》。
    [105]郑学檬:《五代十国史研究》,页231-232。
    [106]《旧五代史》卷九三《薛融传》。
    [107]《旧五代史》卷八一《晋少帝纪一》。
    [108]《新五代史》卷二七《康义诚传》。
    [109]《宋史》卷二六二《窦贞固传》。
    [110]《宋史》卷二六二《李涛传》。
    [111]《全宋诗》卷一引《吟窗杂录》卷二八。
    [112]《全宋诗》卷一引《永乐大典》卷九○三。
    [113]文莹《续湘山野录》录陶谷《题玉堂壁》诗。
    [114]《旧五代史》卷九二《郑韬光传》说他“其先世居荥阳,自隋唐三百馀年,公卿辅相,蝉联一门”,他本人“凡事(三朝)十一君,越七十载,所仕无官谤,无私过。”
    [115]《资治通鉴》卷二九一,显德元年四月庚申条。
    [116]《游宦纪闻》卷十引《杨凝式传》。
    [117]《旧五代史》卷一二八《杨凝式传》。
    [118]《新五代史》卷六《明宗纪》。
    [119]《旧五代史》卷四七《末帝纪中》清泰二年三月条。
    [120]《宋史》卷四四六《忠义传(序)》。
    [121]陶穀:《清异录》卷上《黑京》。
    [122]参见《新五代史》卷三三《死事传(序)》、卷三四《一行传(序)》、卷五四《杂传(序)》,《资治通鉴》卷二九一,显德元年四月“臣光曰”。
    [123]参见王德毅:《宋代士大夫的道德观》,《宋史研究集》第二十八辑,页1-28。关于晚唐五代以来士大夫的道德气节问题,自宋初以降即有不少讨论,本文不拟展开。
    [124]《旧五代史》卷一三《传赞》。
    [125]宁可:《宋代重文轻武风气的形成》,《学林漫录》第三集,页59-66,中华书局1981年版。
    [126]例如军将出身的赵匡胤兄弟对于武人政治的更革,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出于对以往“比肩同气”者的警惕。
    [127]《旧五代史》卷十三《王师范传》。
    [128]《旧五代史》卷八《梁末帝纪上》。
    [129]《旧五代史》卷六六《安重诲传》。
    [130]《新五代史》卷五四《冯道传》。
    [131]参见《北梦琐言》卷十八《明宗睿相》、《新五代史》卷一五《唐明宗家人传·秦王从荣传》、《旧五代史》卷四五《闵帝纪》。当然,对于他们(特别是其中惯于征战者)的文化程度不能估计过高。明宗曾经劝诫其子从荣说,“将家子文非素习,未能尽妙,讽于人口,恐被诸儒窃笑”(《北梦琐言》卷十九《明宗戒秦王》);他的养子末帝从珂曾有诗作流传,据《南部新书》卷癸,“清泰朝,李专美除北院,甚有舟楫之叹。时韩昭裔已登庸,因赐之诗曰:‘昭裔登庸汝未登,凤池鸡树冷如冰。如何却作宣徽使,免被人呼粥饭僧。’”(按《全唐诗》卷七三七将此诗系于韩昭裔名下)辞句浅陋无华。
    [132]《新五代史》卷五六《史圭传》。
    [133] 《旧五代史》卷六十《李袭吉传》。
    [134]《旧五代史》卷一二六《冯道传》。
    [135]《旧五代史》卷六三《张全义传》。
    [136]《旧五代史》卷五九《王瓒传》。
    [137]《新五代史》卷四七《相里金传》。
    [138]《宋史》卷二五五《杨廷璋传》。
    [139]孙国栋《唐宋之际社会门第之消融》,《唐宋史论丛》页233, 香港商务印书馆,2000年。
    [140]《宋史》卷一《太祖本纪一》。
    [141]《北梦琐言》卷十三《韩简听书(李茂贞附)》。
    [142]《北梦琐言》卷十七《邺王偷江东诗》。
    [143]《旧五代史》卷一五《赵克裕传》。
    [144]《旧五代史》卷六九《张宪传》。
    [145]《旧五代史》卷九二《韩恽传》。
    [146]《新五代史》卷二五《史匡翰传》。
    [147]《旧五代史》卷一○七《史弘肇传》。
    [148]《曾巩集》卷十二《先大夫集后序》。
    [149]参见本文注82。并请参阅孙国栋《唐宋之际社会门第之消融》,《唐宋史论丛》页251-255。
    [150]《宋史》卷二六一《李琼传》。
    [151]唐末五代时期如李琼之类事例很多。唐末三举进士而不中的谢瞳,在黄巢占领长安后,投迹于朱温门下,“未尝一日不在左右”,后“署右职”,建议朱温归附唐朝。见《旧五代史》卷二十《谢瞳传》。
    [152]孙光宪曾针对唐末的情形说:“武臣未必轻儒,但未睹通儒,多逢鄙薄之辈,沮其学善也。惜哉。”见《北梦琐言》卷十三《韩简听书》。
    [153]方震华(Cheng-hua Fang)在其博士论文《帝制中国的权力结构与文化特性:晚唐至宋初的文武权力》(Power Structures and Cultural Identities in Imperial China: Civil and Military Power from Late Tang to Early Song Dynasties,A.D.875-1063, Dissertation at Brown University, 2001)中,对于晚唐至北宋前期的文武关系问题,有较为详尽的分析。
    [154]即便在“吏能”型人物大行其道时也是如此。历经士大夫政治近千年的演生发展,如“秦政”般彻底的“文吏政治”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再度出现。
    [155]《五代会要》卷十三《翰林院》。
    [156]《新五代史》卷五六《史圭传》。
    [157]《文献通考》卷五四《职官考八·殿学士·端明殿》。
    [158]《旧五代史》卷二四《李珽传》。
    [159]《旧五代史》卷六九《张宪传》。
    [160]《资治通鉴》卷二七五,天成元年五月丙辰条。
    [161]《旧五代史》卷九二《史圭传》。
    [162]《旧五代史》卷一二七《和凝传》。
    [163]《旧五代史》卷一二六《冯道传》。
    [164]《旧五代史》卷一○七《杨邠传》录《旧五代史考异》引《宣和书谱》。
    [165]《新五代史》卷三十一《周臣传》。
    [166]《宋史》卷二四九《范质、王溥、魏仁浦传》赞语,卷二六二《李穀传》。
    [167]《旧五代史》卷一二七《景范传》。
    [168]《旧五代史》卷一二八《王朴传》。
    [169]《旧五代史》卷一二三《郑仁诲传》。
    [170]《宋史》卷二五七《吴廷祚传》。
    [171]《宋文鉴》卷一四。
    [172]《全宋诗》卷一一引祝穆《历代吟谱》卷三三。
    [173]参见孙国栋:《唐宋之际社会门第之消融》,《唐宋史论丛》页242-25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