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中西语境下的民族问题辨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 聂孟强 参加讨论

    

马戎通过分析俄国(苏联)和中国在近代以来在构建民族模式的历程告诉我们,中国与俄国的民族构建模式在前期是正确的,现当代的构建模式是错误的,必须纠正,否则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和挑战。他认为两个国家的民族构建都经历“民族国家”到“多民族联合体”同样的发展历程,并且把这两个国家现在的一些民族分裂活动、恐怖主义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归结于“民族构建中的多民族联合体”的主张。事实是否如马戎所说的一样呢?答案是否定的。沙俄时期的民族构建实质是通过把他所侵略占领的民族和地区,通过构建历史记忆的方式,把这些被吞并的民族和地区构建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如果这被看成是一种合法或正确的途径或方式的话,那不是去强调、鼓励大国去占领、侵略别的小的国家或民族然后通过民族构建就变成合法?那这个世界可就真正变成弱肉强食的世界,哪里还有没有公平、正义而言?他认为苏联的失败,在于其实行“多民族联合体”的民族构建模式、民族平等、团结和民族识别的政策,而没有实行“民族国家”的构建模式,才导致苏联的土崩瓦解,分崩离析。其实苏联的瓦解不是其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而是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去贯彻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执政党自身的失误而导致的,并不是民族构建模式的错误导致的。中国在1949年前进行的民族构建并不是像马戎所说是为了重新构建中国的国家结构和民族。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统一的历史传统,中国的历史也就是大一统的历史,一直到现在,统一仍然是主流,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最高利益。西方的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是西方国家结构体制,而这些制度在实践上和理论上证明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的。那么何来的重新构建中国的国家结构?马戎认为1949年之后中国实行类似苏联的“多民族联合体”民族构建模式和民族平等、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和方针,是造成我国现在一些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活动比较猖獗,民族分离主义倾向日益严重、民族意识的强化等负面的现象的增多,使得我们国家在民族方面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事实果真如此吗?那么我们是否认为只要实行西方国家所谓的“民族国家”,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族建构模式,就不存在分裂活动、分离主义和民族意识的负面的现象呢?答案是否定的。
    马戎认为我国一些地区的民族关系紧张的问题和民族分裂思潮的意识形态泛滥的制度和思想政治基础,就是我们采取类似苏联的民族理论、民族制度和民族政策以及后面的民族识别工作。有些地区的民族关系紧张和民族问题是和我们具体的政策有一定因果关系,但绝不是向他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制度、政策都出现问题,而是我们在执行国家的制度和政策方面的“执行力”问题,①因为不只是民族政策方面,在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等方面我们国家都制定好的政策和制度,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他把这些结果的出现归结到制度本身的问题,有点哗众取宠之嫌。中国在民族构建的模式上,既不是西方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族国家的构建模式,也不是沙俄的强制性的单一“民族国家”构建模式、苏联的“多民族联合体”的构建模式,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构建模式。其内涵就是在大一统的政治条件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可以设立若干特别的行政区域,即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等自治地方,但是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是单一制国家结构下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是联邦制的联邦政府与邦或州、共和国的关系。我们现阶段解决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就是汲取我国的历史文化特点的产物,是适应中国长时期都是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和现状,也是符合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因此像西方国家等单一民族的国家和亚洲、非洲、拉美等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居住和分布格局与中国明显具有差异,相应西方关于民族国家的构建模式是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特点的,当然在解决中国的民族国家的构建上观点也是不适合中国国情和历史特点的。
    三、关于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决权的论述马戎认为我们现在解决民族、民族问题的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政策,使得原来没有民族意识的民族也开始有了民族意识,严重的甚至产生独立的民族意识。我国的民族平等、团结和民族识别的理论和政策的确使得原来一些没有民族意识的民族萌发了民族意识,这是社会发展的一般客观规律。因为这种意识的兴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即自己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没有起着负面的影响和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和提供加速发展本民族经济社会的动力。相应一些大的民族,其民族意识很早就存在,并不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存在。假如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在剥削阶级社会不存在民族意识,而到社会主义社会才存在民族意识,那不是很可笑吗?马戎还认为只有大的民族才能产生独立的民族意识,小的民族是不会产生独立的民族意识。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么如他所说的“去政治化”或“文化化”的针对对象,就只能是小的民族,对大的民族是不适用的,在于他们在现有政治权力分配体系的格局中是既得利益者!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就是更大的矛盾和冲突、纠纷,国家、社会的永无宁日。
    马戎认为由于列宁提出的“民族自决权”,才使得有些民族才会萌发建立本民族的民族国家的愿望和意识,导致民族主义和分裂思潮的泛滥,而萌发这种意识的根源,就在于我们实行没有剥削、歧视和压迫的平等、团结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这样的结论是没有多大的信服力和科学价值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西方国家的一些民族和地区的分裂活动和意识就在于他们没有实行像我们国家的民族平等的政策的理由,那我们又如何理解当今国际社会对少数族裔的保护,各民族、种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的国际公约规定的原则呢?难道他们是当今世界分裂活动猖獗的罪魁祸首?利用“民族自决权”的主体必须是处在殖民地、占领国、保护国等国家下的民族,并且是主权国家下的全体人民,不是部分民族或部分地区。[5]P163列宁提出这么一个结论,是针对特定的对象和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而言,具体指在受到沙俄帝国主义压迫下的各民族,如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哈萨克等被沙俄帝国吞并的国家和民族,目的是反对沙俄的残暴的统治,然后建立起没有剥削、压迫和歧视的多民族国家(后又扩大到广大的亚非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合国通过一系列关于公民的政治、经济、人权、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公约,并就“民族自决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现在在大多数学者之间已经达成共识,即“民族自决权”不是无条件的,只适用那些殖民地、半殖民地、保护国、被侵略的国家或民族。在当今世界适用这种原则来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只有东帝汶、厄立特里亚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国家。这些国家原来是独立的国家,后被周边的大国通过武力的方法强制占领、统治的前提,我国的西藏问题、新疆问题明显地与之不同。与中国国情看似很相似的苏联,其实两国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大家也知道,苏联版图的前身是沙俄帝国通过不断的侵略扩张来建立的,在苏联解体之后,原来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出来,是在情理之中的。中国境内的各民族所聚居的地方成为中央政府的管辖区域,虽然有的是因为战争的这种形式,但绝大多数不是因为战争的原因而成为中央政府的管辖区域,而是因为中央政府所代表的先进的文物典章制度和生产力水平,而自愿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这一点正是中国和俄国及其苏联最大的差异,也是中国不会成为第二个苏联的根本所在。②
    

马戎认为民族意识与民族独立、民族分裂主义或民族自决运动有因果关系。即有民族意识,就有民族独立、分裂或分离方面的意识,使之由潜在的意识转变为现实的行动可能性。世界有几千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里,近几十年来随着其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民族意识广泛觉醒,但并没有使我们世界的国家数量呈大幅上升,反而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民族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其实质主要是对本民族的生存、交往、发展、地位和待遇、权益等方面享有和保护的行为和思想。它是一个复合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关于民族独立方面的意识只是一个方面,不要一提到民族意识,就往民族独立方面来想,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一相情愿的想法而已,其实我们一些学者通过他们的调查研究所证实我国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就是在新疆、西藏等分裂主义比较猖獗的地方,也不存在这样的意识,有的话只是存在于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身上,绝大多数的各族人民对分裂主义是深恶痛绝、坚决抵制的,在这些地方的数次事件中的参与者人数可以证明我们的人民群众是站在国家这一边的,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因此,民族意识与民族分裂并没有一定的必然联系,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增强本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发展本民族经济社会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