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与近代科学革命(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何平 参加讨论

二、“透视法”的发现及其图像学意义
    “透视法”又被称为“数学透视法”,它的发现不仅引起欧洲绘画的一场革命,而且影响了后来的宇宙观念。从图像学的意义上讲,它标识了欧洲人知觉中空间的数学化。“透视法”作为一种追求逼真再现自然场景的方法,它的发现受惠于当时审美观念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审美虽然受到宗教精神的制约,但极为重要的是,它追求“比例均衡”,“画面颜色清晰”,【27】描摹自然真实场景。那时的画家很乐意被称为自然的模仿者,他们把自己的画或浮雕看作选取的“自然”的一部分,或是编辑过的“现实”场景。【28】当时的人们往往评论一幅好画:“堪比或超越自然或真实场景”。【29】画家因而千方百计追求逼真再现自然场景的方法、技巧,他们不是去借鉴传统的画法或模式,而是去仔细观察自然场景。达芬奇的话就展示了这种审美趣味如何使画家“科学”地探讨绘画规律:
    作画迫使画家的心思转向大自然的心灵深处;在自然和艺术之间转译,用自然,被自然规律调节的自然现象的原因,去阐明靠近眼睛的物体的本相怎么汇聚为瞳孔中的景象;同样大小的物体中哪些在人的眼中显得大些;同样色彩的(物体中)哪些显得暗淡些,或者亮些;低矮的(物体中)哪些显得更低些;同样高的(物体中)哪些显得高些;为什么处于不同距离的两个物体中,其中的一个显得更清晰些?【30】
    这个后来被发现的绘画原理和技法就是安东尼奥。曼勒蒂(Antonio Manetti,1396-1495)所称的“透视科学”。从中世纪后期起,“透视学”就是一个受到很大关注、有时又称“光学”的研究领域。但丁曾经评论说:“依据一门称为透视学、算数和几何学的科学,人们能看得更为细致和合理。”【31】到15世纪,透视学俨然成为一门大科学,涉及建筑设计、雕塑装饰的制作,绘画中各种物体、建筑、人物、山水等的大小、远近和布局以及“整体和局部的比例”。【32】
    布鲁内勒斯基在15世纪初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以了解三维空间场景在平面上的显现模式,他以佛罗伦萨主教堂前的广场为场景,在大教堂大门内三英尺处地方竖立一木板,约半埃尔(量布单位)面积大,正中的位置钻一人眼大小的洞,再在后面不远的地方平行竖立一木板,上面铺上油浸过的纸(创造镜面)。当广场上的场景光影通过前面木板的小洞,映射到后面木板的油纸上时,他用笔将之描摹下来。这样,布鲁内勒斯基经过仔细观察便把握了自然场景在一维平面上的空间关系的表现方法。在那个著名的实验中,布鲁内勒斯基还用油画笔精心在画纸上还原了广场场景的色彩和自然光影特征;天空部分,他用铮亮的银板填充,使天空的景色能够映射到银板上,形成动感的景象。【33】
    布鲁内勒斯基又把画好的图画重新竖立在离教堂大门三英尺的地方,并在画的正面约一英尺的地方立一面镜子,当观者从画板背后通过画板正中(没影点)的小洞往外观看镜子,他看到的是映照到镜面中的图画。布鲁内勒斯基还把此镜中映出的画境与真实场景相比较,以检查画法的正确与否。就这样,“布鲁内勒斯基通过实验发明了透视法理论”。【34】布鲁内勒斯基后来将此法传授给马萨乔和多纳泰罗,在绘画与浮雕创作上掀起了划时代的技法革命。
    透视画法的简单原则是:与画中地面平行逐渐伸展到远方的线交汇在地平线上的某一点,它们同与之垂直的线条构成越往画的深处越小的棋格,阿尔贝蒂称之为“人行道铺道砖块”。画家就在这些事先画好的递次缩小的格子中根据远近安排场景中各物体的位置、大小和相关线条的走向。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草图就是用几何学线条和图形勾勒的。耶稣处于投影点--透视画中平行线条的会聚点,以此为中心形成一个圆,再画出八角形,分别安排各个人物和房间里的物件。1480年达芬奇米兰时期的一页笔记描绘了一个画家通过透视仪画浑天仪的场景。浑天仪实物通过画板中间的小孔投影到后面的玻璃上,描下后,再依样画在纸上,【35】这与布鲁内勒斯基的实验画法相仿。【36】
    透视法被认清后,就成为意大利画室中学徒首先学习的内容。从1467年帕多瓦画家斯卡西尼(Squareione)与一位学徒签订的合约中可以看出其重要性。合约规定:师傅首先教会学徒按照透视法打好画面方格,在“这里或那里的位置上画上人物,放上物体--椅子、凳子和房屋等;……学会怎样在特定的格子中画这些东西;……怎样用短缩法画人的头部……;……画裸体人像,前后都要尺度合适;以及怎样合乎尺度地把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放在该放的位置”。【37】
    人类第一次用“透视法”成功地逼真再现自然场景,其意义是重大的。达芬奇称研究自然场景的光影特征、反射和再现的活动是研究“可见光的科学”。【38】透视法后来被广泛借喻为合理反映自然场景的方法。萨迪南纳认为这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开始,伽利略后来说他发明天文望远镜就是受到了透视法的启示。他称他所发明的望远镜为“透视器具”,这一词的拉丁文“perspicillum”,有透视“perspective”一词的前缀“persp”。其后的哥白尼也坦承,他的日心说是按“透视法”合理构建的宇宙空间结构,他反问并解释说,“如果(太阳)不处于中央,宇宙的明灯又放在何处?”在透视法则下,人及地球显得小了,这没有错误。【39】
    阿尔贝蒂就透视法所带来的影响评论说,“透视科学”不仅是在视觉世界追求正确的对比、比例和投影,它也让学者以几何学的方法处理对象、实体(substance)和建筑本身。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和艺术观念中,“实体”已不是柏拉图眼中的那个哲学概念,而是对其质量、特性严格地思量过,并从几何学和物理学、功用和美学、甚至象征角度去认知的平面和体积。就是在这种新柏拉图主义的话语下,形成了观察客观世界的新思维模式和整理空间秩序的新方式。“透视学”帮助科学家把自然空间看作几何学意义上的空间,其中每一个特定物体都有确定的位置、大小和比例。空间的几何化无疑有助于物理学试验和物理学理论的陈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