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论新四军铁军精神的源头(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近代中国网 霍晓玲 参加讨论

广大新四军指战员是铁军精神的体现者、承担者,也是铁军精神的塑造者。新四军改编之初主要是由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坚持斗争的红军及红军游击队组成。1934年10月至1937年10月南方红军游击队面对数十万国民党军队残酷的“围剿”、“搜剿”、“清剿”,在山区坚持了长达3年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在人员少、武器劣、被分割、被封锁的恶劣环境里,部队得不到休整、补充,粮食补给极为困难。而且由于交通断绝个游击队之间以及游击队与党中央完全失去了联系,游击支队在封闭、艰苦的环境中孤军奋斗。在这种异常险恶、腥风血雨的环境中坚持战斗的经历,铸炼了一支铁骨铮铮、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武装队伍和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并形成了以项英、陈毅、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粟裕、傅秋涛、谭余保、高敬亭、叶飞等一批经过战争锻炼和考验的领导骨干。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他们能服从和切实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接受改编,与昔日残酷剿杀自己的敌人结成并肩作战的战略盟友,体现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这批革命队伍和共产党人正是此后新四军改编后的主力和领导骨干。正如陈毅在《建军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光荣革命的八路军的名字,代表着伟大的红军主力长征的历史,而光荣革命的新四军的名字,则代表着我党我军所领导的伟大的游击兵团的历史。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形成的丰富的游击战经验为此后新四军下山开辟华中抗日根据地积累了实战经验。他们不畏险阻、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他们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环境中坚持独立作战的勇气,对革命事业、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无比忠贞的精神风貌,他们抛却个人恩怨,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大局精神和爱国情操,铸就了新四军的铮铮铁骨,铁军精神是对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新四军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除了三年游击战争中保留的一批骨干外,还增加了一批优秀的军政领导人,有经过万里长征到达陕北、又被从延安派赴华中的刘少奇、张云逸、周子昆、袁国平、徐海东、赖传珠、彭雪枫、李先念、曾希圣等;有从八路军转为新四军的罗炳辉、黄克诚等;还有从国外回来不久的饶漱石、曾山等。军部的重建使新四军摆脱了国民党的种种限制,标志着新四军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效地保证了党的政策的贯彻执行和铁军精神的继承发展。新四军指战员群体面对险恶的作战环境和敌人的疯狂进攻,表现出了有勇有谋、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和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可贵品质。新军部成立刚刚半年,第一师和第三师主力分别在师长粟裕、黄克诚的指挥下,以低劣的武器装备经过33天的血腥厮杀,取得了1941年夏季盐阜反“扫荡”战斗的胜利。同时面对反顽和反“清乡”,新四军指战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创新战略战术,从而由失败走向胜利。据统计在八年抗战中,新四军对日伪军作战2.46万余次,歼灭俘虏日伪军41.79万余人,另有5.4万余名日伪军官兵投诚、反正,共计损耗日伪兵力47.87万余人;反顽自卫作战3200余次,歼灭国民党顽军14万余人。[6](p654-657)新四军以伤亡8. 9万余人的代价坚持了华中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正是在两万余次的战斗中,集中展现了新四军的铁军本色和铁军精神,而参与这场伟大战争的众多新四军将士正是铁军精神的塑造者、发扬者和体现者。
    总之,铁军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积累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是对我国传统的优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铁军精神是特定时期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当今的建设年代,铁军精神对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素质仍具有教育和激励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以顺。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J] .理论建设,2006,(5):59-61.
    [2] 雨林。东战场的抗战情势[J] .中国农村(战时特刊),第五卷第十期(1939年5月1出版):25-26.
    [3] 任重。新四军如何战胜敌人[N] .新华日报,1939-10-07(4)。
    [4]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新四军文献[G].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5] (上海)《民国日报》[N],1926-10-10(1)。
    [6] 《新四军战史》编辑室。新四军战史[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On the Source of the Iron Army Spirit in New Forth Army
    Huo xiao-ling
    (School of History , BNU.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The Iron Army Spirit was the fighting spirit and fighting quality of the New Forth Army embodied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Chinese traditional virtues and the Jinggangshan spirit are the ideological origins of the Iron Army Spirit ; the treacherous circumstances are the cause and conditions of the spirit; the commanders and fighters of the New Forth Army represented by Ye-ting and Chen-yi are the human factors.
    Key words: Iron Army Spirit ; New Forth Army; Anti-Japanese War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