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说宰相(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知识》2012年第1期 祝总斌 参加讨论

三、宰相与秘书咨询官员的关系
    中国古代长期设立秘书咨询官员(古代无此官名或习惯用语,是今人根据其职掌性质概括的。秘书与咨询有别,有时又很难分。就其与君主、宰相关系言,重点在咨询),如汉代的中朝官、尚书,魏晋南北朝的侍中、中书监令,唐宋的翰林学士等皆是。他们的一个极重要的职掌,便是在重大政事上供咨询,替君主出谋划策。如晋代侍中”备切问近对,拾遗补阙“(《晋书·职官志》);'唐代翰林学士”实掌诏命,且备顾问“(《文苑英华》卷797杜元颖”翰林院使壁记“)。可是如前所述,宰相本握有为君主出谋划策的议政权,为什么又要另设秘书咨询官员”备顾问“,实际上限制了宰相的议政权呢?原来这也是君主专制制度所决定的。
    历史上的情况大致是这样:当君主经过精选,任命宰相之初,对宰相多半是满意的或基本满意的,君相关系融洽。但由于种种原因(君主或宰相的德、才缺陷等),逐渐君相发生了如上节所述之矛盾,怎么办呢?君主最常用的一个办法便是:在君相共议大事最后决策时,否决宰相的某些建议,提出己见,下诏执行。而限于个人才能、经验,事先君主很自然地便会向周围近臣不同程度地征求意见,以保证决策质量。于是,经过多次重复与摸索,慢慢便形成正式制度,于宰相之外,选拔若干秘书咨询官员设于宫廷内,”备顾问“,使二者相互制衡:绝大多数情况是君主认为宰相某些谋划不当,便可征求、采纳秘书咨询官员意见决策,以保证其质量;当然,有时宰相认为君主所采纳的秘书咨询官员意见有误,也可坚持己见,请君主重新决策。唐穆宗时李逢吉为宰相”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每承顾问,常排抑之。拟状至内庭,绅多所臧否(胡注:拟状,谓进状所拟除目(官员任用名单)也。翰林学士院在内庭,盖李逢吉所进拟者,穆宗访其可否于李绅,故得言之);逢吉患之,……“(《资治通鉴》卷243,长庆三年九月丙辰)。这是君主以秘书咨询官员制衡宰相,限制其议政权之好例。从中虽可看出二者就个人而言,由此产生矛盾,但从君主角度,从创立制度意图而言,主要只是为了防止决策出现纰漏,总体上说,二者所起的实是互相配合、保证决策质量的作用。
    和宰相比,秘书咨询官员一般资历浅,比较年轻,有锐气,官府又设在宫廷内,君主咨询,十分方便,用他们与宰相制衡,乃是君主专制制度下一项极重要的统治经验,故长期沿用。
    由于有时有些秘书咨询官员得到君主信任,经常被顾问,参与议政,特别是在人事任免赏罚上言听计从,权势极重,于是历史上便产生一种看法,将某些秘书咨询官员视为宰相,今人也有类似观点。其实二者存在严格区别。最根本的区别是:凡宰相按制度全都握有两个权力,即议政权与监督百官执行权。越往后代,社会发展,人口增多,政事日益繁杂,监督百官执行权也就越重。故《宋史。职官志一》强调这一权力说:“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平(理)庶政,事无不统。,”总百官“云云便包括可以白行下达文书(见前)的监督百官执行权。隋文帝疏忌宰相杨素为何要使之”不知省务“,明太祖猜忌大臣为何要废除两千年来一直存在的宰相制度,着眼点都在这一权力(因为议政权是灵活的,只要君主对宰辅的重大谋划不理会,宰相这一权力便大为削弱)。而所有秘书咨询官员全都没有这一权力;仅仅其中个别或少数人握有某些议政权,顶多只能算”内相“,而非宰相。陆贽,为翰林学士。唐德宗时朱泚叛乱,政务繁杂,”虽有宰臣,而谋猷参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相“。内相,意思就是没有监督百官执行权,与按制度握有两个权力的”宰臣“是不同的(《文献通考·职官八》宋翰林学士”不当预外司公事“,为一证)。
    值得注意的是,即就议政权言,秘书咨询官员所握,也与宰相有别。
    第一,宰相的议政权是主动的,而秘书咨询官员的议政权则是被动的。因为统治全国(执行决策)每天发生的一切重要问题,都要以文书形式上报宰相机构,由宰相考虑好处理意见,通过直接、间接议政,最后由君主”独断“决定。这就是说,封目必须主动找君主议政,这是他或他们的职责昕在。秘书咨询官员则不同。他们无权主动找君主议政。一般说是要在君主对宰相某些谋划不满、自己又想不出好办法时,方向某些秘书咨询官员征求靓,所以后者是被动的。前引唐宰相李逢吉进”拟除目“,这是间接议政。是主动的,而翰林学士李绅则要等穆宗”访其可否“于己,方得言之,此参预议政就是被动的。
    第二,宰相的议政权是稳定的,而秘书咨询官员的议政权则是不稳定的。全国一切政务,按制度宰相必须过问,出谋划策,这是他们的权力,也是责任。而秘书咨询官员”备顾问“,就意味也可能不被顾问。而且秘书咨询官员一般人数稍多,如魏晋南北朝有中书监、令二人,侍中四人等。纵使君主顾问,一般只找一两个人,史书往往用”预机密“去形容,其他未被顾问者也就与议政权毫不相干。当然,君主如对宰相不太满意,也可能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见宰相,不直接与之议政,但因全国一切”时事,均上报宰相机构,宰相必须分别提出处理意见,通过文书,启奏君主决定,实际上这仍在稳定地进行议政,只不过形式不同,是间接议政而已。而秘书咨询官员则无此权力。
    第三,宰相的议政权是全面的,而秘书咨询官员的议政权则是部分的。因全国向宰相机构所报“时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人事等各个方面,宰相全都要做出反应,提出处理意见,其议政权自然是全面的。而秘书咨询官员则不同,如前所述,由于他们是在君主对宰相某些谋划不满意而被顾问的,因而涉及的只是一部分问题,多半还是人事问题,因而议政不可能全面。
    以上三点表明,将某些秘书咨询官员视为宰相,不仅是不了解宰相需要拥有监督百官的执行权,而且也没有弄清秘书咨询官员的议政权与宰相议政权的区别。严格地说,秘书咨询官员的存在,主要只是在某些重大政事特别是人事问题的决策上弥补宰相才干、经验之不足(有时则反映君主对宰相的猜忌),其作用固然十分重要,但仍然远不能与全面执政的宰相相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