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说宰相(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知识》2012年第1期 祝总斌 参加讨论

四、明清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不是宰相
    如所周知,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到明代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认定宰相权力(主要指监督百官执行权)太重,明太祖废宰相,一般说重大政务全由他个人谋划、独断,并自行统辖、指挥百官(主要是吏部、户部等六部尚书)去执行,据其政绩,决定赏罚;执行中发生问题,也由有关官员分别奏请明太祖直接处理,其间不复存在宰相这_层次。也就是说,经此改革,君主把宰相政务全揽在自己手中,君权把相权吞并了。
    可是这一改革是和明太祖的个人特点(权力欲极强,猜忌心极重,精力充沛,统治经验丰富)紧密关连的。明成祖以后诸帝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些特点,便无法坚持下去。于是,大体从明宣宗起,逐渐形成内阁制度:于翰林院设殿、阁大学士若干人(后来一般由大臣兼任)值文渊阁,“参预几务”(《翰林记》卷2),即握有议政权,为君主处理政务出谋划策,包括草拟诏令(“拟旨”);其地位后且凌驾于六部尚书之上,从亦称为宰相矣“(《双槐岁钞》卷4”文渊阁铭“)。
    可是这一内阁制度并不是宰相制度的恢复,内阁大学士也不是宰相。最主要的根据是:内阁大学士类似过去的秘书咨询官员,只有议政权,而无监督百官执行权。执行权主要掌握在六部尚书手中,制度上归君主直接指挥,内阁无权过问。明世宗时曾任刑部尚书、”习国家典故“的郑晓(《明史》本传)说:“入内阁预机务,……不得专制九卿事,九卿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今言》卷之四343条)。此处……九卿,主要即指六部尚书。这话等于说他们不受内阁统辖,只向君主奏事。明末曾任六科都给事中,同样“习掌故”的孙承泽在《春明梦馀录》卷23“内阁一”中照抄郑晓这话后,在另一处又说:“内阁之职,……主票拟(即”拟旨“)而不身出与事。”“不身出与事”即不得出宫干预、指挥外朝百官执行事,与上引郑晓的话意思一致。可见这是直到明末尚未变化的制度。所以明穆宗时言官骆问礼,竟视称内阁大学士为“宰相”者为“道路无知之人,',斩钉截铁地说”不知大学士非宰相也“(《明经世文编》卷470《喉论》)。
    至于清代,虽然提高内阁大学士品级为正一品(按明代内阁大学士在制度上始终归属翰林院,仅是”正五品衙门“,见《大明(万历)会典》卷221),后来的军机大臣权势更重,但直到清末,和明代一样,在制度上始终没有赋予他们监督百官执行权。故乾隆钦定的《历代职官表》卷2案语说:“内阁职司票拟(按即草拟文书),其官创自明初,原不过如(唐)知制诰之翰林,并非古宰相之职。,乾隆自己也在一道谕旨中说:大学士之职”仅票拟承旨,非如古所谓秉钧执政之宰相也“(《清实录》第 23册卷1129,乾隆四十六年四月辛酉)。乾隆年间曾任军机章京的王昶说”军机处,盖古知制诰之职。……其职掌在恭拟上谕……为至要,(《枢垣记略》卷22)。邓之诚先生在1937年的一次学术报告中便说“军机大臣与皇帝之关系,颇似今之秘书厅”(见《谈军机处》,收入王钟翰《清史杂考》附录,人民出版社,l957,276页)。这些都表明:清代同样不存在宰相制度。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基本上仍是秘书咨询官员,用现代话说,他们不过是皇帝最亲近的参谋长、秘书长,如得到皇帝信任,可以权势极重,但在制度上始终无权直接监督、指挥握有军政实权的百官,与“古宰相”是不同的。当然,由于明清两代未设如汉唐那样的正式宰相,官场上为填补这一空缺,再加上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有时得到皇帝信任,言听计从,权力极重,于是也有人称他们为“宰相”的,乾隆斥这种人为“献谀者”(见同前《清实录》辛酉谕旨),属非制度问题,学者务必分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