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城市排洪防灾解析与借鉴(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新华文摘》2012年第3期 张涛、项永琴 参加讨论

(三)避免短视,长远规划城市排水工程建设
    近几年,关于赣州古城的报道屡见不鲜,主要是因为它有年代久远却创造奇迹的排水设施。在我国多座城市遭遇洪涝灾害中,赣州却没有一辆汽车泡水,这主要得力于宋代熙宁年问造的福沟、寿沟,利用地势将雨水直排入章江和贡江,江水高时防倒灌、内水高时能排出。虽然历经900余年,至今仍是赣州居民排水的主要渠道。
    据清代同治《赣县志》记载:“福寿二沟,昔人穿以疏城内之水,不知创自何代,或云郡守刘彝所作。”刘彝于北宋熙宁年间出任赣州知军,曾规划建设了城中街市和“十二水窗”(即下水道出口闸门)。他依据城市地形特点、街道布局以及发展趋势,主持建造了福沟、寿沟两个排水系统,寿沟受城北之水,福沟受城南之水。福寿沟为合流制下水道,因此设计断面较大,其宽约0.6-1米、高约l.6-2米,总长约12.6公里,其中寿沟约1公里,福沟11.6公里。“十二水窗”设计巧妙,能“视水消长而启闭”。其主要做法是在出水口处装一扇木门,门轴装在上游方向,江水低于下水道水位时,借下水道的水力冲开闸门,使雨水污水顺利排人江中;江水高于下水道闸门时,借江中水力关闭闸门,阻止江水倒灌。该水窗沟道的坡度为4.25%(指水平距离每l00米,垂直方向上升或下降4.25米),这是正常下水道采用坡度的4倍。如此可确保水窗内能形成强大的水流,足以带走泥沙,排入江中。所以有专家评价,以现在集水区域的雨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也不会发生内涝。
    早在100多年前,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就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指出了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就城市市政建设和发展而言,排洪防灾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护,需要一种科学、长远、可持续的眼光,一些只顾当下利益的短视行为,影响了城市的长远发展和百姓的正常生活,也丢弃了古代先民的思想智慧,-定要加以杜绝。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烟台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