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俯视下的道德批判(2)
有了历史写作中出现的现在决定过去的异化,想象就必然引申出来。以往,历史科学一心想抵制想象力造成的歪曲,而现在正相反,把想象力看作历史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历史写作也为体现主体性本质特征的想象力提供了实践的对象、机会和可能,当然,它也是对人性最大的诱惑和测试。 这就要从美学上看。一方面,如果想象力在展开过程中表现出合目的性和规律性,那就在现在重建了过去--这是真;真的想象--这又是美,连同历史本身先验的善,这就有真、善、美的统一。主体在实践--精神活动中,能积极地提升自己,从表达个人的历史上升到表达类的历史。《红缕梦》不是曹雪芹的自传,但是,他个人经历是《红楼梦》的起点,它一经升华,在本质上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在主体创作实践里有主客观的统一,在表现形式上有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现实的个体复写自我时占有了类的历史,或者说,在精神上高度浓缩了类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红楼梦》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又是伟大的史传。从典范性上讲,没有一部史不是诗,也没有不是诗的史。惟其如此,史传才真正与它自身相统一。这是上限。 另一方面,又有下限。如想象重构走向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反面,把目的变为手段--这就是假,假的想象--便是丑,两者历史性地表现为恶。个体不是提升自我,而是贬低自我,下降到消弥个人的历史。这样,史传尤其是自传,被抬上虚伪的祭坛。自传既然是公开宣称真诚地自我认识的最规范形式,其准确性是以人格作抵押的。所以人格的异化表现为:人越是以真的形式来表现自我,他就越在欺骗自己;他的虚伪程度取决于他对自己的美化,即想象力丰富的程度;人格的贬值与自传的升值成正比,这实质上等于为了遮羞又脱得一丝不挂--虚荣这个童话里的皇帝一直威严地统治着自传的写作。 因此,理性地否定史传的特征在于:以个体规范形式的自我认识考察人性的极限--人的类本质的丧失与复归的对立。它的主体始终是人,它不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而是在描述一个两极对位的过程中,人对自身的否定(丧失自我)和否定的否定(上升为类本质的自我超越)。 历史是人的历史,人只能历史地存在。在这种意义上,它和文学一样,都是人学。恩斯特·卡西尔说:"艺术和历史学是我们探索人类本性的最有力的工具。没有这两个知识来源的话,我们对于人会知道些什么呢?"(12)对历史写作置疑的三种态度既是历史自我否定的三种方式,也是人感性地、知性地、理性地自我确立的三种方式。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就有审慎谨严的求真精神;纠正伦理关系上的偏私,就有肆情奋笔的献身精神。这两者合起来就是所谓的"史德",它与作为想象重构的"诗心"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是和谐还是冲突? 二、史德与诗心的和谐与冲突 史德与诗心的关系在形态上是历史与诗歌的问题,实质上又是伦理与审美的问题。 钱钟书在创作主体和创作过程间寻求统一性,但由于他过分注重诗与史的和谐,反而造成一种偏差,在他看来:史传如果不能上升到审美的高度,就必须接受道德的批判。 史才与文士关系是中国传统历史理论比较关注的。范晔《狱中与诸侄甥书》自称"常耻作文士",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评裴子野"乃是良史之才,了无篇什之美",这都把两者截然分开;宋代郑樵又说"修书之人必能文,能文之人未必能修书",(《上宰相书》)史才又包括文士。钱钟书对此考辨甚详,他认为刘知几说法比较允当,(13)刘氏把两者适当分开,可以相关而不必相兼:"以张衡之文,而不闲于史,以陈寿之史,而不习于文"。(《史通·核才》) 深入讨论的关键在于衡量史才的最高标准是什么。刘知几提出"三长",即才、学、识。章学诚对此作过解释和发挥。认为"非识无以断其义,非才无以善其文,非学无以练其事";但这又容易流俗为"记诵"、"辞采"、"击断",因此他综合三者提出"史德"。即主体的道德心理内涵,所谓"著书者之心术也","当慎辨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文史通义·史德》)从现代意义上看,它就是以高度理性去探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历史人物事件有深刻的洞察,并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进行剪裁和表述。这样的历史学家是伟大的文学家,其作品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如司马迁的《史记》。正如汤因比说的"所有的历史学家如果同时不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14) 但是,这种典范形式在历史写作中有理想性。它不能作为抽象的标准应用于具体的理论批评中,因而,章学诚又提出一般的标准,即实录,所谓"文欲如其事,未闻事欲如其人"。 故而,史德有理想层次和现实层次之分,前者通向诗,后者却走向伦理的审判。 从创作过程上看,史传与诗歌共通性最主要表现在超乎经验事实的想象上。前面说过,为了克服个体知识的局限及时间间隔造成的空白,想象自然而然成为真实记忆的首要因素。R·G·柯林武德提出过"历史想象",认为在想象上历史学家和小说家达到了最高程度的相似性。同时他又着重指出两者的想象的区别,前者受到三条后者不服从的规则的限制:一、严格的时空定位,只能针对过去;二、有关系整体中的一致性;三、与证据有特殊的关系。(15)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