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千秋关塞遗山野 铁马金戈知何去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报》 杨晓娟 参加讨论

关中四大关塞--东潼关、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重要关塞,见证了过往血雨腥风、金戈铁马的岁月。如今,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它们又经历着怎样的变迁?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近古关塞,在那些被垫了桥的石碑、被拆毁的城墙、被压在铁路公路下的遗迹和荒芜的长城间,寻找它们曾经辉煌的过往。
    潼关 城楼早被拆除潼关县已南移
    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官方要隘,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据介绍,古潼关城门外横额书“第一关”,里额书“金陡关”,均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关隘当险而立,山峰夹道,仅容单车,行走五里,视力所及,一线青天。唐代诗人杜甫有“丈人视要处,窄路容单车。艰难奋长戢,万古用一夫”的诗句,以赞其险。
    20世纪60年代之前,潼关基本上保持着原貌。只有城楼,因目标太大,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拆除。整座潼关城依山而建,周长约5000米,均为夯土墙,城门处和重要地段以青砖包夯土,残高数米,利用山势为墙的地方高达数十米。
    据当地老人介绍,上世纪60年代,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潼关县南移数十公里。后来,三门峡水库的水并没有到达这里,城内古老的街巷、房屋得以保留下来,但那些伫立千年的古城墙慢慢风化、坍塌,砖墙大都被附近的村民捡回去修建自家宅院。
    在潼关南门遗址附近的水坡巷口,记者碰见一位正在洒扫的老大爷,当被问起他的房屋是否为城墙砖修建时,他一边拍着身上的尘土,一边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城墙砖。你看,这个城墙砖是40斤,上面都刻着字。”记者仔细一看,墙砖上果然有“四十”的字样。这些砖头看上去并不大。老大爷解释说:“这块砖现在只剩下三分之一了,有断口。城墙砖里有字的很少,几乎是千分之一。”
    顺着水坡巷往里走,只见巷子中间是一条河流冲刷成的曲折狭窄的沟壑。巷子从东往西地势渐次降低,住在下边的居民,每家门口都用石头垒得很高,以防水淹。记者发现,水坡巷90%以上的房屋都是用城墙砖修葺而成的。
    从水坡巷西口出来就到了潼关南门遗址,现在这里只剩下几米长的高土台,被依城墙而建的房屋充分利用,甚至连当年的南门洞也成为一户人家的居住地。
    据当地村民介绍,现在城门和城墙都已经毁了,只有南门尚存一些遗迹,其他几个城门什么都没留下。
    热心的老乡带记者参观了距潼关县城东约3公里的潼关十二连城,这里又名烽火台,俗称墩台。沟底经水流长期冲刷,形成一个平坦斜坡道,成为通往潼关城右侧的一条军事要道。据老乡介绍,他们小时候就听说这些是烽火台,如果发现敌军,就点起狼烟给城里报警,以做好防御。而如今,记者眼前只剩一个个黄土堆似的墩台伫立在田野里,看上去有些突兀。
    武关  仅余夯土数段 砖石无一残留
    武关位于今丹凤县城东约80里的谷涧间,在历史上曾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裴骃《史记集解》引应劭的话:“武关,秦南关,通南阳。”位于秦国南面的武关一直备受秦重视,同时也是楚国重兵防守秦国的重镇。清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列国地形口号》中有一段:“武关一掌闭秦中,襄郧江淮路不通,少习虚声能慑晋,却憐拱手送商公。”《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讲到周勃跟从刘邦攻秦一段载:“(勃)南攻南阳守齮,破武关、峣关。破秦军于蓝田,至咸阳,灭秦。”
    谈起武关,武关镇中学退休教师田爵勋有些伤感。“我们小时候还可以看见城墙和城门楼,登上城墙并行骑马也绰绰有余。上世纪50年代初,东城门楼及两边城墙尚在。城墙砖石包砌,城楼外额镌刻‘武关’,内额上草写‘古少习关’。六七十年代,由于‘文革’中的破坏,城墙倒塌,于是村民纷纷把刻有‘武’字的砖头捡拾回去,或盖房或做他用。时至今日,昔日辉煌的城墙仅余土质十分疏松的夯土数段,砖石竟未留下一块,就更不用说城门楼了。现在咱们看见的这个夯土墙就是曾经的东城墙。”他指着身边的一段黄土墙说道,墙头的杂草在微风中摇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