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水利文化曾经是繁盛绚丽的。在春秋战国、在秦汉、唐宋、明清,伴随传统水利,也产生了与之对立的商品经济萌芽,运河,出乎专制统治意料之外地,促进了商品经济与市民意识的发展。从《清明上河图》与《东京梦华录》中,不难看到水文化与商品经济的神秘联蒂。但传统水利文化毕竟在中原衰落了,代之以新颖的江浙、两湖、珠江水文化。作为传统水文化起源和宗祖的中原,既有永恒的优越感,难以抑制的中心感,又不能不有一种失落感。在这种矛盾的文化心态中,人们不会忘记,水在古代中国成了“图腾’,水是受到自然崇拜的,从而也产生了治水的社会崇拜。 附注: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 第145页,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 第256、263页,人民出版社 [3] 孔令平《”起源“对西方史前考古学的影响》,”史前研究“, 1984,2 [4] 周魁一《先秦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及其含义的初步解释》,”水 利史研究室五十周年学术论文集“,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5] 李克让等《华北平原旱涝气候》,科学出版社,1990 [6] 姚汉源《郑国修渠辩疑》,”黄河水利史论丛“,陕西科技出版社,1987 [7] 《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8] 冀朝鼎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 [9] 高建国 《两汉宇宙期的初步探讨》,”历史自然学进展“,海洋出版社 ,1990 后记: 此文是应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之邀,参加他们主办的”地理环境与中国传统文化“讨论会(”七五“计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论文的第二部分,草于1992年春;目的在于小结自己对于中国水利历史研习的体会,强调自然与社会环境在水利发育、演变与兴衰中的作用。参加学术讨论以后,即准备调往珠江三角洲,我对于黄河水利文化的研究基本告一段落,从古代北方传统水利的研究转向晚近的南方珠江水利,从环境影响制约水利,转而探讨人类活动影响环境、水利对环境的反馈关系。2003年底,水利部减灾中心汇集水科院减灾研究所成果,将在院学报刊载,需要水利历史探讨论文,遂将未刊的此文稿付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