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对国民经济的艰苦调整(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当代中国史研究》 袁宝华 参加讨论

    五、进一步整顿和加强企业管理
        “大跃进”时期的“左”倾错误,在宏观上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在微观上破坏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企业管理混乱,生产指挥系统失灵。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国家一方面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同时在微观上也进一步对企业进行整顿,加强企业管理。在整顿企业和加强企业管理方面,国家经委做了许多工作,主要是抓了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制定和贯彻执行《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即《工业七十条》)。《工业七十条》是在总结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和“大跃进”时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它是在薄一波同志亲自领导下,由国家经委副主任饶斌同志具体负责和协助下拟定的。参加起草工作的还有马洪、梅行、廖季立、董峰、张沛、赵荫华等同志。《工业七十条》是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讨论的产物。早在1960年底,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就开始组织一些同志下厂调查。毛主席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后,又组织调查组分头下厂进行企业调整。饶斌同志曾到东北,深入工厂调查研究,跟同志们一起讨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薄一波同志于1961年6月亲自带领一个起草文件的班子到沈阳,边调查、边讨论、边起草,我当时正在沈阳调查,也参加了这次讨论。在沈阳起草了企业管理工作条例的草稿。然后,薄一波同志带着写出的草稿,赴哈尔滨、长春等地征求地方和企业的意见,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形成《国营工业企业管理工作条例(草案)》。8月,在邓小平同志主持下,中央书记处在北戴河连续举行4天会议,逐条进行讨论、修改,最后将文件定为七十条。后来又经过在庐山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讨论、修改。9月17日,毛主席和周总理审阅时,不约而同地将《条例》题目中“管理”两字删掉了,最后定名为《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工业七十条》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国营工业企业管理的章程,成为整个调整时期整顿工业企业、加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文件。
        《工业七十条》的贯彻执行过程,采取面上普遍传达,能改的马上改;点上分批试行,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进行整顿。《工业七十条》受到广大职工的欢迎,到1962年第一季度检查时,第一批试点的3000个工业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理顺了企业内部的关系,企业管理都有所加强和改善,生产也逐步好转。由于工业调整与企业整顿同时进行,到1965年,“大跃进”中受到破坏的国营工业企业大部分都恢复了元气,各项工作都有很大进步。如果按《工业七十条》的路子走下去,工业企业管理肯定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可惜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它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诬蔑为“复辟资本主义的黑纲领”,中断了这个良好的开端与发展势头。
        第二项工作,试办托拉斯,以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在“一五”计划建设过程中,当发现由中央各部集中管理的体制统得过死,不利于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时,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从1956年就开始考虑改进我国经济管理体制。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工业企业下放的几项规定》,除了一些主要的、特殊的以及“试验田”性质的企业仍由中央继续管理以外,其余企业原则上一律下放,归地方管理。但是,由于在实施中采取“一阵风”的做法,企业下放过快过猛,加上“大跃进”运动,打乱了企业之间原有的生产协作关系,各地方大上基本建设项目,大量增加在职职工人数,平调国营企业的设备、材料等,计划调给中央的物资调不上来,导致计划失控,工业生产秩序混乱。面对出现的混乱局面,1959年3月又将大中型企业收上来归中央管理。这就是:一放就乱,一乱就收。这样收收放放,放放收收,都没有解决条块分割、协作很差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不论是集中管理还是分散管理,都是采用行政管理方法,而不是经济方法。
        因此,当年毛主席、刘少奇、周总理和邓小平同志已开始考虑借鉴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管理企业的方法,即组织托拉斯。毛主席说,我们工业建设可以走托拉斯的道路,托拉斯是工业发达国家找到的比较进步的组织管理形式。1963年我国经济形势明显好转后,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就决定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设想逐步减少行政管理办法,增加经济管理办法,在工业、交通部门组织专业公司,试办托拉斯。1963年10月,当薄一波同志向中央汇报工业工作问题时,刘少奇同志说:“体制问题要好好研究。资本主义管理企业的经验,特别是搞垄断企业的经验要学习。”“托拉斯、辛迪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等,列宁不是早就讲过了吗?如何管理好企业,无非是有组织、有计划、避免和减少官僚主义。组织企业性质的公司管,可能比行政机构管得好一些,官僚主义可能少一点。考虑把各部的管理局改成公司,不是行政机关,而是经济组织,这样可以进一步接近生产,接近企业。”这说明,当时中央领导已在考虑用经济办法代替行政办法。
        试办托拉斯是国家经委承担的一件大事。在薄一波同志领导下,试办托拉斯工作由国家经委副主任饶斌同志、经委委员吴亮平同志具体负责。他们首先组织工作组进行调查研究,然后会同工业、交通各部研究试办托拉斯的具体方案。国家经委于1964年6月拟出《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报告》,提交中央书记处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于8月批转各中央局、省、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和国务院各部委党组参照执行。
        推行托拉斯试点,第一批在全国共试办了12个托拉斯。其中,全国性的托拉斯有9个,它们是烟草公司、医药公司、地质机械仪器公司、盐业公司、汽车公司、橡胶公司、拖拉机内燃机配件公司、纺织机械公司、制铝工业公司;地方性的托拉斯有3个,它们是华东煤炭工业公司、京津唐电力公司、长江航运公司。试办托拉斯是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从试办情况看,虽然时间很短,都收到一定好的效果,当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但是,如果坚持试验下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也许可以逐步走出一条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路子来。可惜的是“文化大革命”破坏了这一重要探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