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西夏“秃发”考(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北民族研究》 汤开建 参加讨论

四、西夏秃发令颁布的政治目的
    元昊颁布秃发令的政治目的究竟是什么?第一节归纳了三条;一是西夏之秃发是为了恢复鲜卑之旧俗;二是西夏秃发是推行党项传统发式;三是元昊想假借拓跋鲜卑建立元魏王朝的故事来模仿鲜卑人的习俗。究竟哪一种说法准确呢?我们试分析之。先看看第三种说法,即元昊想假借拓跋鲜卑建立元魏王朝的故事来模仿鲜卑人的习俗。这种说法的前提即是党项族不是鲜卑族,而是羌族或者羌藏系民族。我们先假定党项族就是羌族,那么羌族的发式是“被发”,而不是“秃发”。在古代,一个民族留什么样的发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一个民族认同的象征。这就是女真人入宋、满州人入关均要强制推行女真、满州民族的发式的重要原因。推行了满州、女真民族的发式,也就意味着对这一民族认同。西夏建国的党项上层如果是羌族,他们过去蓄留的发式是“披发”,那么又怎么可能去借另一个民族的发式来改变本民族的发式呢?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未见过的怪现象。女真人入宋,颁布的第一个改俗令就是:“今随处既归本朝,宜同风俗,亦仰削去头发,短巾,左衽。敢有违犯,即是犹怀旧国,当正典刑。”(注:无名氏。大金吊伐录[M]卷三《枢密院告谕两路指挥》。)女真人本身就是“髡发”,强迫宋人“削发”即“髡发”,是将占领民族的文化习俗强加于被占领民族,这是正常现象。而如上说,则是统治民族拿另一个与本民族无关的“发式”来模仿而改变自己民族的原来发式,这就不正常了。试想,如果党项是羌族,元昊完全不考虑自己本民族长期保存下来的文化习俗,也不考虑本民族改变其民族象征(发式)的心理承受能力,这种逆全民族之心而动的蠢事,难道元昊会去做吗?因此,我认为,元昊模仿鲜卑人的发式改羌族之“被发”为“秃发”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是无论如何也讲不过去的。有人根据文献上有西夏将宋人“髡而囚之”的记载,就称西夏人视“髡发”为耻辱,是侮辱的行为,这是一种简单化的理解。将宋人抓起来关进监牢“髡发”,这一“髡发”是执行古代的一种刑法,专用于囚徒。这种“髡发”与元昊颁布的秃发令之“秃发”完全是两码事。前者髡,是将全部头发剃光,是一种惩罚,后者髡或秃,只是薙去部分头发,成为一个民族象征的发式,两者之内涵及外形均无相同之处。张云博士称:“秃发之俗,并非党项人自有,故须以法令行之。大约在不久以后,已不为人们所遵循,甚至成为侮辱的行为。”(注:张云。略论外来文化对西夏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1990,(3)。)这应该是一种误解。
    再看看第二种说法,即西夏秃发是推行党项羌的传统发式。这一说法的最基本前提是党项族原来就是“秃发”,但是,我们从现存的文献材料中还找不到在西夏秃发令颁布之前,党项羌之发式为“秃发”的材料。李蔚先生根据1965年宁夏石咀山西夏城址挖掘出的一个“秃发状瓷人头像”,即断言西夏秃发早在李德明时期即已开始,(注:李蔚。简明西夏史[M]第3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06~107.)如此则可进一步证明,党项原本就是秃发。这座西夏城据考证即省嵬城,省嵬城始建于李德明时期。但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在这座城址里挖出了一个“秃发状瓷人头像”,就可证明西夏秃发始于李德明时期,难道省嵬城始建于德明时期,也毁坏于德明时期吗?据考古报告,该城址内还出土了南宋的“建炎通宝”与金代的“正隆元宝”,(注:宁夏自治区展览馆。宁夏石咀山西夏城址试掘[J].考古,1981,(1)。)这就说明,该城在南宋初年仍然保存。为什么就不可以说这个“秃发状瓷人头像”是南宋时期的西夏产品呢?或干脆就是金人的产品呢?因为金人之俗也是“髡发”。所以西夏秃发始于德明时期的说法明显证据不足。那么,在西夏秃发令颁布之前党项民族是否“秃发”呢?回答是否定的。用两条材料即足以证明。如果在秃发令颁布之前党项族就是秃发,就不可能出现元昊“先自秃发”。元昊“先自秃发”即是给不愿意改变本民族原来发式的人做个榜样,但亦证明,在“秃法令”颁布前,元昊不是秃发,更不可能出现“民争秃其发”。本来就是“秃发”,还为什么“争秃其发”?可证,西夏秃发是推行党项羌的传统发式这一说法也是错误的提法。
    最后再看第一种说法,即西夏秃发是为了恢复鲜卑的旧俗,也就是说,党项本就是鲜卑,秃发乃其原有之习俗。我赞同这一说法,但须作一些较详细的辨析。我们先看看在西夏秃发令颁布之前党项族是什么样的发式。文献中保留的材料极少,阎立本《西域图》载弥药人(弥药为西藏人对党项人的称呼)的发式是:
    一王皮韬小髻,余发垂双辫如缕,皮袭玄靴,解衽交手按膝。一奴皮韬,发余垂独辫,朱袭玄靴者。(注:戴表元。剡源文集[M]卷四《唐画〈西域图〉》。)
    《长编》卷三十五:
    保忠(拓跋继捧)方寝,闻难作,单衣披发,仅以身免。(注:李焘。长编[M]卷三十五淳化五年三月戊辰条。)
    《西域图》弥药人是辫发,《长编》拓跋氏是披发。其实,辫发即编发即披发,解辫则披也。此与西羌“被发覆面”(后汉书[M]卷八十七《西羌传》。)之“被发”相同,与吐蕃“辫发而萦之”(注:新唐书[M]卷二一六《吐蕃传》上。)的“辫发”亦相同。据此可知,在西夏秃发令之前党项人的发式为“辫发”与“披发”,与羌人的发式相同。
    我们再看看有哪些民族的发式习俗为“秃发”和“髡发”。《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乌桓者,本东胡也。……父子男女相对踞蹲,以髡头为轻便。”(注:后汉书[M]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鲜卑,“其言语、习俗与乌桓同,唯婚姻先髡头。”(注:后汉书[M]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宋琪论契丹境内奚、霫、渤海民族时亦称:“并髡发左衽。”(注:宋会要辑稿[M]一九六册《蕃夷》。)契丹人无论男女,均为“髡发”,沈括使辽时,记载“其人剪发,妥其两髦。”(注:永乐大典[M]卷一○八七七引宋沈存中《西溪集·熙宁使虏图抄》。)苏颂使辽诗自注:“虏中多掠燕蓟之人,杂居番界,皆削顶垂发以从其俗。”(注:苏颂。苏魏公文集[M]卷十三《前使辽诗·和晨发柳河馆憩长源邮舍》。)耶律倍《骑射图》上的契丹男子都是剃光了头顶,四周留一圈头发,额前的头发较短,两鬓头发较长,头发的后部还梳了两根细辫。(注:耶律倍。骑射图[Z].转引韩世明。辽金生活掠影[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116.)女真之发式则是“男子髡顶”,(注:无名氏。大金吊伐录[M]卷三《枢密院告谕两路指挥》。)《大金吊伐录》卷三载:“金元帅府禁民汉服,又下髡发,不如式者杀之。”(注:无名氏。大金吊伐录[M]卷三《枢密院告谕两路指挥》。)可见,东北地区鲜卑系统之民族均为“髡发”。髡发即秃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