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近十年来南昌起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述略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动态》 曾祥健/姚江/李进 参加讨论

近十年来,南昌起义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广大学者从各个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南昌起义进行研究,展开讨论,现将其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一、关于共产国际在起义中的作用问题
    对于共产国际在南昌起义中所起的作用,史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主要形成了两派意见。
    一派意见认为“共产国际在南昌起义中的指导与援助是积极慎重的,功绩是主要的,应当持肯定态度。”[①]理由是:1.共产国际的“五月指示”和“七月决定”指明了挽救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与重要途径,为南昌起义作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准备;2.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对南昌起义的直接指导和积极援助,是南昌起义的重要条件;3.共产国际代表积极倡导返回广东再图发展的主张,是南昌起义军采取南下广东战略的重要因素。因此证明,共产国际在南昌起义中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是应当肯定的。
    另一派意见认为“共产国际对南昌起义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但消极作用是主要的。”[②]理由是:1.南昌起义是我们党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英勇斗争,但起义时所举的仍是国民党的旗帜,这与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分不开。“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中国革命的形势已发生逆转,但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仍然不变。他们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即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全民族联合革命阶段”,因蒋介石的叛变而宣告结束。第二阶段是无产阶级和农民、小资产阶级联合的“土地革命阶段”。第三阶段是无产阶级和农民联合的“苏维埃阶段”。时至1927年8月,斯大林仍然认为中国还处在“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会到来,但“现在还没有到来”。在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已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后,共产国际仍要求中共继续打着国民党的旗帜,是一个重大失误,也是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的反映;2.南昌起义后,共产国际指示起义队伍南下广东也是一个重大失策。周恩来在总结南昌起义经验教训时曾明确指出:“南昌起义后的主要错误是没有采取就地革命的方针,起义后不该把军队拉走,即使要走,也不应走得太远,但共产国际却指示起义军一定要南下广东,以占领一个出海口,致使起义军长途跋涉南下,终于在优势敌兵的围攻而遭到失败。”所以说,共产国际在南昌起义中,其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
    到底怎样看待共产国际在南昌起义中所发挥的作用?应当说:共产国际在中国大革命失败后,指示中共中央克服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努力掌握革命武装,如时机成熟就发动起义,并派出代表直接指导和援助南昌起义。尽管其指示有脱离中国具体革命形势的地方(如使用国民党旗帜问题),但总体上说来,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二、关于南昌起义中打出国民党旗帜的问题
    这个问题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热点,也是南昌起义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南昌起义打出国民党旗帜是“我党坚持统一战线的反映,表明了共产党人坚持孙中山的革命旗帜的坚定决心,是我党在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坚持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后努力。”[③]即南昌起义使用国民党旗帜是正确的。理由是:1.共产党人继续举起国民党的旗帜,是受到历史责任感的驱使,为挽救统一战线而作出的努力。众所周知,“正在堕落中死亡”的国民党,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获得了新生,从而形成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所以,从维护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感出发,共产党人要捍卫的“正统”,就是要捍卫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就是要维护国民党的性质--四个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2.中共中央在南昌起义中打出国民党旗帜,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动人民群众。中共中央认为,“国民党是各种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之特殊的形式”,“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运动之特别的旗帜”,因而“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当让出这个旗帜,使一般叛徒篡窃国民党的名号,而做军阀及反动资产阶级掌握的玩物。”
    第二种观点认为:南昌起义,“我党打出国民党旗帜是一大失误,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号召作用,反而使人民群众在认识上引起误会”。[④]理由是:1.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的旗帜已遭到其右翼的任意践踏,成为反动派残杀革命人民的工具。汪精卫叛变后,中国出现了北京、武汉、南京三个都挂着中华民国招牌的政府,上海(西山会议派)、南京、武汉都称自己是“正统”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党的右翼领袖们,喊着“继续国民革命”的口号,残酷镇压工农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各界革命人士。国民党已不再是“一种民族解放运动之特别旗帜”,“国民党已经死了,并且臭闻天下”。2.起义使用国民党旗帜,容易使人民群众产生认识上的错误,树立不起我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刘伯承在总结南昌起义经验教训时就指出:“此次英勇的暴动,谁也知道是我们党的领导……但仍挂上屠杀工农的国民党头衔,真是一件恨事。在当时,以为拿出来我们党的真面目及政治主张,恐怕吓退了小资产阶级,抽了革命联合战线的力量,其实反减少了我们党在工农群众的信仰。”
    第三种观点认为:对于南昌起义打出国民党旗号这个做法,“不能采取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要对其作具体的历史分析。”[⑤]理由是:1.这一做法适应了过渡性的历史特点。尽管八月前后的形势背景没有多大区别,这一做法最终也失去了变为现实的可能。但是这面旗帜的使用毕竟是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一个新事物演变过程的反映。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既带有旧阶段的痕迹,又产生新思想的萌芽。2.从战略和全局上看,这面旗帜的确没有起到积极的号召作用,但从策略和局部上来考虑,却能起到暂时的缓冲作用,争取某些有利条件,化被动为主动。我党所掌握和影响的武装,正是以东征讨蒋的名义,脱离武汉地区,开往南昌的。由于打出国民党正统的旗帜,争取了第二方面军下层军官和士兵的同情和支持,因此为我党独立领导武装夺取政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关于对起义中成立的“革命委员会”的评价问题
    对南昌起义中成立的政权组织--“革命委员会”的评价,也是南昌起义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革命委员会”是一个“新的革命领导机关”,“这个政权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左派人士联合战线性质临时政权。”[⑥]理由是:1.革命委员会内设主席团,由宋庆龄、邓演达、谭平山、张发奎、贺龙、郭沫若、恽代英等七人组成,为革命委员会最高机关。在这七名成员中,虽然当时只有谭平山和恽代英是共产党员,“宋庆龄、邓演达、张发奎三氏,皆不在南昌,且又绝未得其本人之同意”,而贺龙是“完全听共产党的”进步人士,郭沫若也是党的忠心朋友。因此,革命委员会的执行机关是以谭平山为首的,革命委员会的实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里。2.从革命委员会的建立看,革委“实际上是一个以共产党占多数的与国民党左派联合的政权”。这个政权与国民党的南京与武汉政权不同,“南京所代表的是城市资产阶级,而武汉所代表的是乡村资产阶级”,而新生的革命委员会却代表民众的利益,为全国革命的民众所拥护。3.中国共产党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借用革命委员会的旗号,使之区别于国民党的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的国民政府,对于稳定南昌的局势,争取国民党左派力量有着很大的作用。
    另一种观点认为:对于南昌起义中所产生的政权--“革命委员会”不能作全面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作具体分析。一方面,南昌起义时产生的“革命委员会”是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坚持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反映。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性质、组成情况看,委员会实际上是一个工农、小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左派人士联合的、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具有继承性和进步性的特点。另一方面,“革命委员会”又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与不彻底性。委员会内设主席团,其七大成员只有谭平山、恽代英是中共党员,绝大多数是国民党人,况且连早已宣布反共的张发奎也位列其中,没有充分体现无产阶级领导的这个政权性质。
    所以说,“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既反映了我党对统一战线上的坚持,同时也反映了我党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软弱性和斗争的不彻底性。”[⑦]
    四、关于南昌起义的成败问题
    对于南昌起义的结局问题,传统的观点一直认为南昌起义是失败的,“由于客观上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主观指导上缺乏经验,没有和湘、赣地区的农民运动相结合,开展土地革命战争,而是南下广东,企图打开海口,争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举行北伐,加之两次分兵等原因,最后遭受失败”。[⑧]
    近年来,随着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入,有研究者提出了对立的观点,他们认为“南昌起义并没有失败”,失败只是起义军主力,而作为一个整体的南昌起义并没有失败,它探索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探索了创建人民军队的道路,是成功的。“[⑨]理由是:1.南昌起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也是土地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始。首先,南昌起义把开展土地革命作为起义的目的,并从认识上把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联系起来。其次,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在提出以土地革命为目的的同时,多次讨论确定了土地革命的具体政策,并在起义胜利后发布的一系列文件、纲领和宣传口号中作出了具体规定。2.南昌起义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也进行了最早的探索。南昌起义前夕,已经明确提出了建立广东和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南昌志义胜利后,面对强大的敌人,南昌站不住脚,起义军领导人继续提出了到广东或东江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设想;起义军主力失败后,党中央和南昌起义领导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起义军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运动,开展武装斗争。3.南昌起义对创建人民军队作了最早的探索。南昌起义初步提出党对人民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基本思想,规定了人民军队所担负的重大任务,提出了人民军队的革命纪律的重要内容。综上所述,”南昌起义是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起点“,[⑩]为中国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