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周恩来与香港(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京史志》 张宝善 参加讨论

春雨滋润
    1984年12月11日,香港《文汇报》登载了这样一条新闻:香港前任总督麦理浩说:“在我作为总督的年月中,我发觉中国人民政府及其在香港和广东的官员一贯地和日益增加地提供帮助。”
    他的话毫不夸张。周恩来任总理期间就是这样做的。
    对香港大到政治问题,小到淡水供应,周恩来倾注了大量心血。这些工作对香港经济的发展、政治局势的稳定、人民生活的保障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1962年秋天至1963年初夏的几个月中,从大陆深圳到香港几乎没有下一场雨,土地干裂,淡水极度缺乏,深圳水库和铁岗水库的水位已降到死水线以下,连有限的死库容水也被抽上来使用。到处可以看到水龙头前排的长长的队伍。干旱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严重影响了各项生产。
    面对无水之苦,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高卓雄等知名人士,联名致信广东省省长陈郁,请求协助解决香港用水的困难。香港同胞的难处牵动了大陆人民的心,广东省人民政府立即采取积极措施提供帮助。他们协助香港巨轮在珠江口汲取淡水,同时从各航运公司中调出轮船,组成船队向香港运送淡水,以解燃眉之急。看着来自大陆的一船船淡水,香港人民激动了,这是救命之水啊!里面含着几亿大陆同胞浓浓的情,深深的爱,这载不动的深情厚爱,如同春雨滋润了港人那干涸的心田,化作一汪泪水洒向大地。
    香港供水的严重困难很快传到周恩来耳中,日理万机的总理听此消息后,当即指示广东省委,要认真采取措施,帮助香港同胞渡此难关。他同时要求广东省委,要采取办法长远解决香港的淡水供应问题,以保证香港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序,促进香港的稳定与发展。在周总理的指示下,广东省政府开始酝酿讨论由东江引水到深圳的石马河向香港供水的工程。
    1963年12月,周恩来出访前绕道广东,详细询问了向香港供水工程。他在听取了广东省委领导的汇报后作了六点指示:
    一、向香港供水问题与政治谈判要分开,供水谈判可以单独进行;二、供水方案,采取石马河分级提水方案较好,时间快,工程费用较少,并且可以结合农田灌溉,群众有积极性;三、供水工程,由我们国家举办,应当列入国家计划;……
    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1964年2月,石马河供水工程全线开工,1965年春天始向香港供水,从根本上改变了香港长期缺少饮用水,一旱就闹水荒的局面。
    寄希望于香港同胞
    周恩来时刻都为香港的回归而努力着,他在努力争取香港回归的同时,更寄希望于香港同胞,希望他们同大陆同胞一起为香港的回归而斗争。
    1955年冬天,周恩来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了来自香港大学的E.C.布兰顿教授。布兰顿教授率领的24人访问团成员十分复杂,有商界巨贾、政界名流,以及香港媒体的知名人士,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大陆不太了解,此次是抱着怀疑态度前来看看的,周恩来的热忱给了他们最初的美好印象。
    谈话间,周恩来说:“香港离北京不远,但消息不通,有隔阂。你们这次来了,要想法把消息沟通才好!”他问道:“不仅是消息不通,交通也不畅,香港到广州,广州到香港很麻烦,把它通起来好不好?”
    周恩来的话引起大家的兴趣。布兰顿教授指着在座的原香港大学毕业生石志仁说:“你们铁道部的副部长,很向往母校,如果他愿意的话,一定能想办法把这件事办好。”
    周恩来高兴地说:“如果大家都赞成,就请副部长办好了。”
    在热烈的气氛中,周恩来话锋一转,谈到北京、广州、香港之间的关系。他说:“这个问题是最切身与最现实的问题,我们希望关系更紧一些,更密切一些。”周恩来指出:“我们经常通过外交途径,把一些情况告诉英国代办,我们希望今后和香港政府能够直接接触,这样会便于两个地方关系的增进,也就是香港和北京的关系。”
    布兰顿表示回去后尽量发挥影响,以促进两地关系的发展。
    周恩来还提到,在座的很多朋友与台湾有联系,希望他们对中国的统一问题多做贡献。
    谈话的气氛愈来愈热烈,客人们完全放松下来,象回到自己家中。
    后来,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室两次会见了与布兰顿教授一同来京的香港着名律师陈丕士等人。在第一次谈话中,周恩来称赞陈丕士的家庭是“国际家庭”、“外交家庭”。陈丕士的父亲陈友仁在大革命期间做出过杰出贡献,支持过省港罢工。周恩来向陈丕士详细介绍了省港罢工的情况,并一再赞扬国民党左派人士廖仲恺、陈友仁对罢工的历史功绩。
    陈丕士很感谢周恩来对他父亲的评价。他说当时自己在外交部工作,曾与英国人谈判,由于年轻争不过英国人,就去请教父亲。陈友仁告诉他:“你只需要向英国人说一句话就够了,那就是,中国人民不同意。”
    周恩来寄希望于香港人民。他说:“香港人民绝大多数是爱国的同胞,他们愿意看到祖国前进。”
    在第二次谈话中,周恩来着重谈到在香港设立机构问题。他问陈丕士:“从律师角度看,在香港用什么方式同香港政府保持接触较合适?”陈丕士回答:“我认为在港的中国人都愿意看到中国有一个正式机构设在香港,和大陆发生联系。”
    周恩来恳切地希望陈丕士在香港多做一些工作,陈丕士答应一定尽力去做。周恩来不无感慨地说:“我对香港了解不太充分,注意得不够,现在接触一下,知道那个地方大有可为,那个地方有那么多中国人,都非常关心祖国。”
    周恩来把香港回归的希望不仅放在大陆人民的努力上,也寄托于香港同胞。他的希望没有落空,在大陆和香港两地同胞的努力下,香港将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回到祖国怀抱。1997年7月1日,那个辉煌的时刻,亲爱的周总理的遗愿将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