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朱德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党的文献》 吴殿尧 参加讨论

二、促成红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共同北上
    光是红四方面军重新北上,还不会有后来的三大主力会师。促成红二、六军团(即会师后的红二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共同北上,是实现三大主力会师的关键。这一步棋,应该说是朱德的匠心杰作,功不可没。
    由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在长征开始前,已与党中央“久失联络”。1935年9月底,南下途中的红军总部因为掌握电报密码,接获了红二、六军团争取和中央联系的电报,建立了与红二、六军团的通讯联系,此后经常互通情报。朱德作为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对红二、六军团的命运极为关心,常对他们的军事行动给以必要的指导。这些电报,多是与张国焘联署发出。
    红二、六军团突破国民党军对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堡垒封锁线后,经过四个多月艰苦转战,于1936年3月进到黔滇边界的亦资孔山区,准备在南北盘江间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3月23日,朱德和张国焘致电红二、六军团:“建议你们在渡河技术有把握及旧历三月水涨前,设法渡金沙江”,“与我们会合大举北进”,“如果你们决定后我们即布置接应你们”。[④]30日又电示:“最好你们在第三渡河点或最后处北进与我们会合一同北进”,“我们当尽力策应”,“究应如何请按实况决定,不可受拘束”。[⑤]
    这里应说明,朱德虽与张国焘联名让红二、六军团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但两人的目的却不一样。朱德在建国后同原二方面军同志谈起此事说:“他(指张国焘)没有决定北上前,是想叫二方面军在江南配合他,他好在甘孜呆下来保存实力,他的中央就搞成了。他想北上时,才希望二方面军渡江北上”,但他又“怕二方面军和他作对,搞不到一起”。“我想二方面军过江对我们就气壮了,所以总想你们早点过来好”。“过江不是中央指示,是我们从中抓的,抓过来好,团结就搞起来了”,“二方面军过江,我们气壮了,北上就有把握了”。[⑥]
    红二、六军团接到红军总部的电报后,放弃了建立新根据地的打算,决定渡金沙江与四方面军会合北上。这时,红四方面军已越过大雪山,转移到康北地区。“原来不准备在这一带立脚,只想筹足必要的粮物,即刻北上”。得知红二、六军团决定与四方面军会合,“朱德提议,四方面军暂在现地休整补充,接应二、六军团北上,大家都同意。”[⑦]
    但是,就在朱德为红二、六军团决定北上与四方面军会师感到欣慰之际,4月1日,接到林育英从陕北发来这样一封电报,说:“二、六军团在云贵之间创立根据地,是完全正确的”;“将二、六军团引入西康的计划,坚决不能同意”,又说:“四方面军既已失去北出陕甘机会,应争取先机南出”,切勿失去南下机会。这个电报使四方面军一些指挥员迷惑不解,不知该怎么办。徐向前回忆说:“多亏朱总司令决心不变,坚持四方面军仍在现地休整训练,待与二、六军团会合后,共同北上。”[⑧]由此可见,朱德的决策对三大主力会师起了多么关键的作用。
    为了策应和等待红二、六军团的到来,朱德和四方面军在康北高原度过了异常艰苦的四个月。一方面派出一部南下雅江、理塘迎接二、六军团,一方面进行再次北上各方面的准备。因此,朱德和战士们一起找野菜充饥,节约粮食;和战士们一起捻毛线,织毛衣,准备御寒棉衣。他平易近人的作风,恢宏凝重的气度,循循善诱的谈话,赢得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尊重和爱戴。
    5月20日,陕北党中央来电,对四方面军和二、六军团“采取北上方针一致欢迎”,“中央与四方面军的关系可如焘兄之意暂时采用协商方式”[⑨]。张国焘接此电报,又迫于二、六军团即将到来的形势,遂于6月6日宣布取消他的“中央”,成立西北局。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宣告破产。
    6月底,红二、六军团分别到达甘孜附近的绒坝岔和普玉隆,朱德亲往这两个地方迎接,并分别同二、六军团的领导人谈话,针对张国焘散布的诋毁中央的言论,澄清事实真相。朱德还同任弼时、贺龙商量,如何将部队分开行动,防止被张国焘控制;给贺龙出主意,向张国焘要求支援,把红三十二军(原红九军团)编到二、六军团一起行动。对此,朱德回忆说:“后来任、贺来了,我和他们背后说如何想办法去会合中央,如何将部队分开,不让他(指张国焘)指挥。贺老总很聪明,向他要人要东西,把三十二军带过来了,虽然人数少,但搞了他一部分。”[⑩]
    会师后,红二、六军团按照中革军委命令合编成第二方面军。在甘孜庆祝会师的大会上,朱德对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但是这里不是目的地,我们要继续北上,要北上就必须团结一致,不搞好团结是不行的”(11)。
    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路纵队向北进发。根据朱德建议,任弼时随红军总部行动,刘伯承随二方面军行动。这是朱德精心考虑做出的安排:任弼时是老资格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原则性强,随总部行动,可随时对张国焘起制约作用;刘伯承随二方面军行动,可以摆脱南下以来被张国焘控制的状况,从外面对张起制约作用。
    朱德为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和三大主力会师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说:“在不幸中的大幸,是我们留在西康,却把二方面军接上来了”(12)。
    三、三大主力会师前夕的一场斗争
    1936年8月,红二、四方面军通过茫茫草地从川北进入甘南,势若雷霆,在一个月内先后攻克控制了漳县、洮州、渭源、通渭、成县、徽县、两当、康县8座县城和岷县、陇西、临洮、武山、礼县等县的广大地区。党中央为策应二、四方面军北上,令一方面军一部向静宁、隆德地区运动。三个方面军形成南北呼应、夹击敌人、实现会师的有利态势。
    9月初,蒋介石平息“两广事变”后,调胡宗南部由湖南兼程北返,企图抢占西(安)兰(州)公路静(宁)会(宁)定(西)段,隔断红军会合的通路。据此情况,朱德和张国焘,陈昌浩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刘伯承诸同志并告徐向前,提出“一、四方面军乘胡敌现在西兰公路上运动之时,协同消灭其一部;二方面军尽力阻止和迟滞胡敌西进”(13)的作战建议。毛泽东等回电说:“彼此意见大体一致。惟我们意见四方面军宜迅以主力占领以界石铺为中心之隆静会定段公路及其附近地区,不让胡敌占领该线。”“我们已派一个师向静线出动,如此当可滞阻胡宗南之行进,而便于四方面军之出到隆定大道,并准备作战。至一方面军主力如南下作战,则定盐豫三城必被马敌(指马鸿逵部)夺去,于尔后向宁夏进攻不利。故在未给马敌以相当严重打击以前不宜离甘宁边境。对东敌作战宜以二、四方面军为主力。”(14)随后一连四天,毛泽东等天天来电,通报敌情,要四方面军迅速北出至隆静大道,进占界石铺及以西地段,否则将被截堵隔断,“机不可失,千祈留意。”(15)军机急迫,中央不断来电,张国焘却按兵不动。他畏敌如虎,看到一方面军主力不能南下,将以四方面军为主同胡宗南敌作战,就改变主意,要西渡黄河进入甘肃西北。朱德力主按中央要求迅速北上,不断找张国焘、陈昌浩商量,陈昌浩先被说服,他们又一起做张国焘的工作,天天争论到深夜。当时正在岷州三十里铺开西北局会议,会开到第三天,张国焘突然宣布“辞职”(他是西北局书记),躲到岷江对岸的红军供给部去。朱德说:他不干,我干!立刻找来作战参谋,着手制订部队行动计划。当天黄昏,张国焘又同意继续开会。会上,多数人都支持朱德的主张,张国焘则表示“少数服从多数,牺牲个人意见”。于是,会议制定了《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纲领》,决定“四方面军在胡敌未集中静宁、会宁以前,相机占领静、会及通定西大道,配合一方面军在运动中夹击该大道上之胡敌与静宁之骑七师,相机占领静宁,争取与一方面军会合为目的。”(16)9月18日晚,朱德和张国焘、陈昌浩联名向四方面军前敌总指挥部发布这一作战计划,作出各部队立即北进的部署。同时,也将这一作战计划报告中央。
    岷州会议一开完,张国焘就带着他的警卫部队先行北上,赶往在漳县的四方面军前敌指挥部。9月20日,朱德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告以“张于本日已北进,我明日率总部行动”、“亲译密电悉,已释疑虑,迅速取得会合在静宁道上,以便消灭胡敌”等情。(17)中央接电后,在21日回电说:“四方面军北上部署既定,对整个战略计划甚为有利”;“统一指挥十分必要,我们完全同意任、贺、刘、关四同志之意见,以六人组织军委主席团,指挥三个方面军,恩来准备去南京谈判,此间军委以毛、彭、王三同志赴前线与朱、张、陈三同志一起工作”。(18)朱德在22日回电说:“合组军委集中指挥,我甚同意。张、陈两同志现去前方,征求意见后再复。”(19)张国焘到前敌指挥部后,向没有参加岷州会议的前方负责人宣传他西渡黄河的主张,还流着泪说:“我是不行了,到陕北准备坐监狱,开除党籍,四方面军的事情,中央会交给陈昌浩搞的。”(20)他不顾岷州会议的决定,又提出西渡黄河、抢占永登、红城子作立足点的方案,并断然向部队发出停止北进,掉头向西的命令。他还向红军总部通讯部门发出密电:“所有未经我签字的电报一定不准发出,请兄等绝对负责。”(21)企图切断朱德同党中央及各方面的联系。
    朱德得知张国焘擅自改变行动部署、变北上为西进的情况,十分忧虑和气愤。他意识到,这是关系到红军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他彻夜未眠,在9月22日凌晨3时致电张国焘等,说:“国焘同志电悉,不胜诧异。为打通国际路线与全国红军大会合,似宜经静、会北进,忽闻兄等不加同意,深为可虑”;“静、会战役各方均表赞同,陕北与二方面军也在用全力策应,希勿失良机,党国幸甚”,并提议在漳县再召开西北局会议,“续商大计”(22)。同时,朱德不顾张国焘不准对外发报的禁令,致电党中央和在陇南的二方面军贺龙、任弼时、刘伯承,告以:“(甲)西北局会议通过之静、会战役计划,正在执行,现又发生少数同志不同意见,拟根本推翻这一原案;(乙)现将西北局同志集漳县续行讨论,结果再告;(丙)我是坚决遵守这一原案,如将此案推翻、我不能负此责任。”(23)朱德又发电通知参加过岷州会议的西北局成员马上赶往漳县开会。天一亮,朱德就飞马疾奔漳县。
    9月23日,西北局会议再次在漳县召开。一向以平和、宽容着称的朱德,在这关键的时刻,同张国焘展开激烈的争论。他一再阐明:四方面军北上同一方面军会合,对整个形势是有利的;现在迅速北进,可以不经过同敌军决战而实现会合,“可能会合为什么不会合?”岷州会议决定是西北局成员集体讨论作出的,张国焘即使是党的书记,也要根据决议来工作,为什么到漳县就完全改变了?这是关系组织原则的严重问题,应当弄清楚。张国焘蛮横狡辩地说他是书记兼政委,调动部队他完全负责,又宣传他主张西进,是因为此时黄河容易渡,可避免同胡敌在西兰大道上决战,并且将来也可以达到会合的目的,等等。会议通过了张国焘的西进方案,朱德严正表示他坚持岷州会议原案,“要强使我赞同是不可能的。”(24)要张国焘对这个改变负责任,并向中央报告。
    但是,张国焘的西进企图因黄河对岸已进入大雪封山季节难以实现,西进的先头部队又返回洮州。张国焘骑虎难下,致电中央,表示:“请洛甫等同志即以中央名义指导我们”,“如兄等仍以北进万分必要,请求中央明令停止”西进(25)。9月27日,中央来电指示:一、四方面军“合则力厚,分则力薄”,“四方面军仍宜依照朱、张、陈九月十八日之部署,迅从通渭、陇西线北上”,又电嘱:“万祈决策北进,共图大业,免使再分难合,各陷不利地位,至祷至盼。”(26)同日,朱德和张国焘、徐向前联名电告中央:“尊重你们的指示和意见”,“决仍照原计划东进,以出会、静,会合一方面军为目的,部队即出动,先头约六号到界石铺,决不再改变。”(27)从三大主力会师前夕的这场斗争中,可以看到朱德在关键时刻,为贯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是何等坚定,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他为红军长征胜利所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注释:
    ①1935年9月11日张国焘致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李富春电。
    ②③⑦⑧(20)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中)第459、475、482、483、497页。
    ④⑤1936年3月23日、30日朱德、张国焘致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电。
    ⑥⑩1960年11月9日《朱德委员长谈二方面军渡江同四方面军会合前后的经过纪要》。
    ⑨1936年5月20日林育英、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致朱德、张国焘等电。
    (11)谭常维:《甘孜会师》,刊载于《星火燎原》(3)第330页。
    (12)朱德自传,手抄稿本。
    (13)1936年9月13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致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刘伯承诸同志并告徐向前电。
    (14)1936年9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致朱德、张国焘、陈昌浩等电。
    (15)1936年9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致朱德、张国焘电。
    (16)1936年9月18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致徐向前电。
    (17)1936年9月20日朱德致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电。
    (18)1936年9月21日林育英、洛甫、周恩来、博古、王稼祥、毛泽东致朱德、张国焘等电。
    (19)1936年9月22日朱德致育英、洛甫、恩来、博古、稼祥、泽东电。
    (21)1936年9月21日张国焘致子昆、潘同、广化电。
    (22)1936年9月22日3时朱德等致张国焘、徐向前、周纯全电。
    (23)1936年9月22日朱德致育英、闻天、泽东、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刘伯承电。
    (24)1936年9月23日朱德在西北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
    (25)1936年9月26日朱德、徐向前、陈昌浩、张国焘致英、洛、泽、恩、博、稼、贺、任、关、刘电。
    (26)1936年9月27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致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电。
    (27)1936年9月27日朱德、张国焘、徐向前致英、洛、泽、恩、博、稼并贺、任、刘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