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台湾与祖国(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周文顺 参加讨论

祖国大陆支持台湾早期抗日斗争
    1895年,日本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宣布台湾"本岛全归平定"。然而,前后不过十多天,台湾又出现了民变蜂起的局面。先是林李成、林大北于宜兰起事;继而又有简大狮举义金包里;陈秋菊、詹振转战文山、锡口;此外,还有卢振春、许绍文、柯铁、胡嘉猷、林少猫、苏力、林清秀、林火旺、蒋老福、王振辉等,均为风云一时的抗日首领。各路义军拥众数千、数百人不等。北起台北,南到凤山,他们在全岛各地沉重打击日军,坚持斗争7年之久,使日本政府付出了巨额军费和重大伤亡代价。日本官员承认:一段时期内,由于"台湾统治相当困难,土匪(指抗日武装)横行,行政无法贯彻……故以一亿元将台湾卖给法兰西的意见,在(日本)朝野相当盛行"[(27)]。
    这一时期的台湾抗日斗争,与祖国大陆保持着密切联系。据日方资料记载,林李成起义之前,台湾总督府即曾获得情报:"厦门附近不逞之徒航海来台,将谋举事"。起义之后,林李成又多次出没于海峡两岸,进行策划和筹办军械。詹振起义之前,亦曾在厦门招募数百名"应援之兵",分散于台湾各地。林火旺、蒋老福等部所用的"枪支弹药则由在清国的林李成、许绍文两人送来,自头围堡头围港附近沿岸秘密输入"。1896年,台湾总督府侦知:"曾由台湾逃遁福、厦、泉、漳等地流寓之顽迷之徒,为发泄其不逞之郁闷,捏造一种妖言以之在岛内散布,且将兵器弹药等重要物资秘密输送此贼巢"。之后,柯铁、简义领导的铁国山起义爆发。林少猫所部也曾从厦门获得武器和资金。简大狮不仅派部下"为购买铳器弹药渡航清国福州",并长期坐镇厦门,指挥岛内斗争。例如,1899年7月25日,台湾殖民当局发出通知:"归顺匪首卢绵春假装恭顺,与林李成及厦门简大狮暗通之形迹明显,本月24日逮捕同党12人正调查中。"此外,台湾总督府资料中经常可以看到此类记述:"近来台湾匪首渡厦门者,自清民获赞助,再归来为台湾匪贼助势者不少","清国人身不明者数百人托词茶工或打工而渡台,忽然晦其形迹……有潜入匪群的迹象"[(28)]。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总之,台湾早期抗日斗争实际上是以祖国大陆为策源地的。他们在大陆组织人力,由大陆筹运资金和武器,而每当失败之时便投入祖国怀抱休养生息。大陆沿海人民则成为台湾民族解放斗争的坚强后盾。日本殖民者也明显看到了这一点,1896年,台湾总督府欲收釜底抽薪之功效,遂向厦门派驻特务机构,"专门参划台湾土匪关系及其他机要事务"。1899年出任台湾总督的儿玉源太郎也说:"欲收岛民统治之全功,其着眼点不唯在岛内之镇压与民心之收揽,必采取如下方针,即注意对岸福建省特别是厦门的民心,察其趋向,反过来谋求岛民之安者,以达统治之目的"[(29)]。
    台湾同胞参加祖国大陆革命
    台湾沦陷的50年,也是祖国大陆倍受创伤,灾难深重的50年。在中华民族这段艰难的岁月,大陆人民支援台湾,台湾同胞也纷纷投入祖国大陆的战斗行列。
    早在1900年,孙中山发动惠州起义,就曾在台湾"罗致军事人员",往援大陆[(30)]。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在南灘就职临时大总统,其中有一位气度雍容的老者,代表台湾同胞参加就职典礼,并被选为参议院议员。他就是反割台斗争中名震一时的"台湾民主国副总统"、"义军首领"丘逢甲[(31)]。
    五四运动以后,祖国大陆各地更出现了许多台湾青年组成的爱国团体。在北京,有蔡元培、梁启超影响下的"北京台湾青年会";在上海,有"台湾青年会",继而又有"上海台湾青年团";在广东,有郭沫若等人影响之下的"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厦门、南京等地,台湾学生联合会、同志等会等组织也纷纷建立[(32)]。
    尤其当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长城内外,台湾同胞更是激情如潮,竞相内渡。据统计,仅抗战第一年,就有5万台胞秘密回国。他们在大陆纷纷成立抗日团体,其中有台湾青年党、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台湾青年医疗队、厦鼓中华青年复土血魂团、抗日复土大同盟、台湾革命青年大同盟、台湾国民党、台湾革命党。1940年3月,又有台湾国民党等5个抗日团体在重庆成立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翌年改称台湾革命同盟会[(33)]。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当灾难降临祖国之际,这些曾被清政府可耻遗弃的"亚细亚的孤儿"[(34)],带着对祖国的深情厚意,由海外归来。他们忍痛弃父母、田庐、妻儿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之下血泪斑斑于不顾,却将全部身心倾注于满目疮痍、瘦骨嶙峋的祖国,这是何等宽阔的胸怀、何等执着的追求,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这是那千千万万中的一个:"我们如果救不了祖国,台湾便会真正的灭亡,我们的希望只系在祖国的复兴。祖国一亡,我们不但阻遏不了皇民化,连我们自己也会被新皇民消灭的"[(35)]。--这些海外赤子们,真如海般的纯净、海般的豁达、海般的倔强、海般的宽厚!他们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祖国永远不会忘记。
    注释:
    ①⑧周文顺:《台湾关系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48~261页、第266页。
    ②格林堡:《英国贸易与中国开放》第178页,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③④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卷1,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38页,第330页。
    ⑤刘大年、丁名楠、余绳武:《台湾历史概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38页。
    ⑥李稚甫:《台湾人民革命斗争简史》,华南出版社1955年版,第50页。
    ⑦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卷47,《达洪阿等奏英军复犯台港破舟歼敌获胜折》(道光22年),中华书局1964年版。
    ⑨卡诺:《法军侵台始末》,载于《台湾研究丛刊》第37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0年版。
    ⑩罗亚尔:《中法海战》,载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第3册,第539页,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
    (11)刘大年、丁名楠:《台湾历史概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47页。
    (12)卡诺:《法军侵台始末》,载于《台湾研究丛刊》第37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0年版。
    (13)在国内战争中,刘铭传曾先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东、西捻军,28岁任直隶总督,拜一等男。这固然是其不光彩的一页,但其军事才能,于此可见一斑。
    (14)(15)刘铭传:《刘壮肃公奏议》卷6,《台湾郡县添改撤裁折》。
    (16)《两广总督张之洞电》(光绪十年八月四日),载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第5册,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
    (17)林子侯:《甲午战败后各方对和约的反应》,《台湾文献丛刊》第72种,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0年版。
    (18)黄遵宪:《人境庐诗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9)《谭嗣同全集》58页、第59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4年版。
    (20)江山渊:《丘逢甲传》,《小说月刊》第6卷,第3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版。
    (21)王彦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卷110,《台抚唐景崧奏陈台民万众一心请归英保护电》,载于《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汇刊三十种》,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
    (22)连横:《台湾通史》卷四,独立纪,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23)庄金德:《己未割台前后朝野的诤谏与台湾官民奋斗的经过》,《台湾文献》第15卷,第4期,1964年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3年版。
    (24)转引自戚嘉林《台湾史》下,台北自立晚报社1985年版,第148页。
    (25)《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6册,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6年版。
    (26)见《两广总督张之洞电》(光绪十年八月二十一日),载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第5册,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
    (27)(28)(29)转引自陈小冲《日据初期台湾抗日运动与总督府的"对岸经营"》,载《台湾研究集刊》1990年第4期。
    (30)(31)见《团结报》1981.8.15。
    (32)见周仛、魏大业:《台湾大事纪要》,时事出版社1982年版,第45~48页。
    (33)王晓波:《日据时期的台湾独立革命与李友邦将军》,载《台湾研究集刊》1990年第二、三期。
    (34)《亚细亚的孤儿》,台湾著名作家吴浊流之代表作,出版于1945年。描写台湾青年胡太明在台湾受异族压迫,远走大陆,亦未得到应有的温暖,宛如被遗弃的孤儿。
    (35)张深切:《我与我的思想》,见林载爵《黑色的太阳-张深切的里程》第127页,载于台北陈永兴、李筱峰编《台湾近代人物集》,1982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