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九龙城寨与中英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民国档案》 郭家宏 参加讨论

九龙城寨位于九龙半岛东部,今启德机场之北,又称九龙城,面积不到7英亩。1898年6月,中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行租借深圳河以南面积达946.4平方公里的九龙半岛地区,中国仅保留九龙城寨主权。1899年,英国单方面破坏条约,派兵强占九龙城。自此中英间关于九龙城治权之争从未停止。九龙城寨成了中英关系的一个"计时炸弹"。中英两国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因其治权而发生冲突。
    一、九龙城寨问题的由来
    九龙城寨是由两广总督耆英倡仪修建的,并得到了道光皇帝御准。城寨建成于1847年5月。中国兴建九龙城寨,主要是为了监视英国人在香港的所作所为,防范英国图谋九龙半岛。正如耆英在其奏折中所说,兴建城寨"不惟屯兵操练,足壮声威,而逼近夷巢,更可藉资牵制"[①]。
    九龙城寨倚山而建,与港岛只有一水之隔。城寨城墙上安有巨炮,整个港岛海面都在其射程之内,加上港岛四周的海域仍在中国管辖之下,难免令英国人产生莫大疑虑。因而英国人一直希望夺取对岸的九龙半岛。
    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4月2日,英国驻华公使麦克唐纳(Claude MacDonald)向奕劻说:"香港殖民地不满足于它目前的界线,希望展拓界址。"[②]24日,麦克唐纳根据英国外交部指示,向李鸿章出示展拓界址的地图,强索大鹏湾到深圳湾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及水域。[③]李鸿章没料到英国胃口如此之大,大惊失色,坚决不允。但英国却一再坚持,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李鸿章被迫同意了英国的要求,但是坚决反对英国占领九龙城,理由是:该处设有中国衙门。[④]这样九龙城问题成了谈判的焦点。此后中英围绕九龙城问题进行了长期谈判。
    英国对于中国保留九龙城寨的管制权,本来极不赞成。英国外相贝尔福(Balfour)曾指示一定要得到九龙城,不惜为此而削弱其他要求。[⑤]当时代表在港英商利益的香港总商会对香港岛的防卫问题十分关心,指出"入侵军队在城寨的掩护下,可以长驱直入",[⑥]因而反对租借地不包括九龙城寨,害怕影响他们在香港的安全。
    但是在谈判中,中国在九龙城寨问题的毫不让步,使得英国无计可施。为尽快得到租借地,4月28日,麦克唐纳致电英国政府说:"谈判中主要困难是九龙城问题,中国政府不会放弃对该城的管辖权,希望九龙城暂留在中国手中。"[⑦]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复电麦克唐纳,同意中国的行政管理权可以在九龙城继续保留,但又指出中国保留九龙城管辖权,"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妨碍。"[⑧]
    1898年6月9日,中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其中关于九龙城问题是这样规定的:"所有现在九龙城内驻扎之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惟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⑨]英国坚持在条约中加上"惟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这样英国随时可借口九龙城对"保卫香港有所妨碍",取消中国对该城的合法管辖权。
    二、英国强占九龙城及中英交涉
    《专条》签订的消息甫经传出,立刻在英国各界引起巨大反响。英国海军联合会香港支会、香港总商会、伦敦商会等组织纷纷要求英国当局取消关于九龙城的条款,将九龙城及其附近码头纳入租借范围[⑩]。因而新界租地还未移交,英国已开始谋划夺取九龙城。1899年3月31日,英国驻华代理公使艾伦赛(Bax-Irronside)受命正式通知总理衙门:关于九龙城问题,英国"决不容许中国在英国领土内享有军事管辖权,也不许在英国女王治下的领土继续保持中国驻军"。[(11)]
    1899年4月,新界人民反对英国接管的武装抵抗,成了英国占领九龙城的借口。英方借口"中国军队"对英国接管实行的抵抗对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要求中国官兵立即撤出九龙城。[(12)]英国在感到与中国谈判无实效时,遂决定借机攻占城寨。
    5月16日,港督卜力(Henry A.Blake)派兵开进九龙城,将城内官弁兵丁一并逐出,军械军衣悉行搜夺,在城内升起英国国旗,并强行封闭九龙海关。[(13)]第二天英军迫使150名中国平民及守城官员离开城寨。
    在强行占领九龙城的同一天,英国也派兵强占了深圳。
    英国违约强占深圳和九龙城,使清政府十分震惊。5月22日,中国驻英公使罗丰禄向英外交部提出抗议,指出英国此种强制行为,违反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4)]总理衙门还于5月21日向艾伦赛递交抗议照会,抗议英国违反条约规定,派兵将城寨官兵驱逐,要求英国撤军,并依照条约规定处理事情。[(15)]
    对中国的抗议,英国不但不理会,反而将英国占领九龙城及深圳的责任归于中国。5月23日,艾伦赛回复总理衙门,认为责任不在英国,皆因粤督曾答应港府,在英国接管新界前维持秩序,但未能遵守诺言。所以要对"暴民袭击英军,焚烧警察席栅负责。"[(16)]
    英国对于占领九龙城和深圳两地态度不同。5月30日,索尔兹伯里在给罗丰禄的复照中表示:英国政府不能容许中国在九龙城恢复权力。但对占领深圳则表示:"关于该地的永久性安排留待将来考虑。"[(17)]
    英国对占领这两个地方的态度所以不同,是由于英国占领深圳过于仓猝,某些问题事先考虑不周,造成某些被动。对占领深圳可能引起的国际后果也估计不足。英首相索尔兹伯里担心"英国在深圳河以北过度扩张会使人认为女王陛下政府正在肢解中国。"[(18)]
    6月26日艾伦赛按英国政府的指示照会总理衙门,无理要求中国对新界居民抵抗英国一事支付15万元赔款。如果中国答应,英军拟撤出深圳。[(19)]
    中国政府对于英国得了土地,又要赔款的作法十分愤怒,予以回绝。并声明保护边界是英国政府的责任,无权向中国要求赔款。[(20)]
    中英之间的谈判僵持了几个月,一直未有结果,使得英国当局反而忧心忡忡。这是因为深圳居民对英国占领军持"公开敌对态度,"而且北面的东莞县"动荡不安",英国担心这种状况波及新界。为此,卜力于7、8两月连续函促英国政府就是否归还深圳问题"迅速作出决定"。[(21)]
    后来,英国政府表示同意从深圳撤军,但要求中国保证在英军撤退后,保护那些曾对英军友善的中国人。[(22)]总理衙门十分合作,除向艾伦赛当面作保证之外,又致令地方当局保护那些友善对待占领深圳英军的中国人。[(23)]另一方面,又锲而不舍,一再向英国追讨九龙城。
    12月14日,总理衙门约见麦克唐纳。总理衙门大臣庆亲王表示(收回城寨)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城寨的命运和金州城相连。中方忧虑若九龙城寨的条款不受尊重,会导致中国对重要的金州城的治权也被剥夺。[(24)]
    麦克唐纳不同意庆亲王的说法,无理地说中国在城寨施行治权,不但与香港武备有所妨碍,而且是对香港构成危险的重要来源。[(25)]
    清政府在与英国多番交涉失败之后,又委派李鸿章出任两广总督。中国政府希望靠他的外交经验和在国际上的声望,把九龙城的治权争取回来。
    李鸿章在上任之前,先在北京会见了麦克唐纳,要求英国归还九龙城。[(26)]1900年1月19日又在香港会见卜力。他又向卜力提出收回城寨的要求。还说"倘英国占取城寨,可能招致俄国不满,而产生复杂问题。"[(27)]李鸿章回广州后,又会见英驻广州领事司科特,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但都被回绝。这样李鸿章奔波三地交涉,终未成功。
    三、民国时期中英关系及九龙城的交涉
    经过李鸿章的交涉,英国始终不敢强行管治九龙城。后来由于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入侵及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暂时停止了交涉。民国初年,新安县改称宝安县。当时宝安县曾派员管理九龙城,但被香港政府阻止。民国初年,因中国军阀割据,战乱不已,对这个小小孤城,谁也不敢插手。
    1933年6月10日,港府派人到九龙城张贴告示,说港府要发展这个地方,城内居民限9月前迁出。[(28)]九龙城内居民对港府拆迁计划十分恐惧。同时他们也知道九龙城特殊地位。因而他们向两广特派员甘介侯申诉。他们在申诉中提出"城内仍归我国管理。"[(29)]甘介侯迅速将此事件呈报了外交部。
    6月28日,甘介侯受外交部之托向英方交涉。他指出港府勒令城中居民迁走"并不符合条约的内容的和精神……中国仍保有处理城寨事务的权力。"[(30)]但港府对甘介侯的抗议未作出回应。7月27日中国外交部长罗文干向英国公使兰普森递交照会,申明中国拥有九龙城的管治权,要求港府取消限令九龙城居民搬迁之成议。[(31)]这个时期,中国的着眼点在于城内居民处境,并未萌发收回城寨的念头。[(32)]
    面对中国政府的一再抗议,英国官员绞尽脑汁,企图证明英国政府对九龙城行使管辖权是有理的,但未敢公开提出。英国外长西蒙(John Simon)主张避免同中国政府讨论管辖权问题。但他又表示,港督不应放弃或推迟实施有关九龙城的计划。[(33)]这就是说,英国政府在九龙城问题上采取的策略,是避免就管辖权问题同中国政府正面交锋,实际上却又不停止破坏中国主权的行动。1934年6月,港府再次通告九龙城居民搬迁,次年6月,6户九龙城居民被迫迁出城寨。中国政府一再抗议,但英方却置之不理,一意孤行。
    1936年12月29日,香港4名警察带领5名工人,进入九龙城,拆掉城内第25号民房。九龙城居民代表当天即用长途电话向两广特派员刁作谦报告,31日,他们又到广州请愿。中国外交部闻讯向英驻华使馆递交一份备忘录,抗议港督"强拆25号杨姓居民屋宇",促请英国"迅速查明制止"。[(34)]
    此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接着,日军在广东登陆,攻陷广州。有关九龙城的交涉再度被搁置一旁。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为提高。中国政府想乘有利的国际形势,在战争后恢复行使九龙城的管辖权。但英国政府执意恢复对香港的统治,即使在九龙城问题上也不准备让步。在这种背景下,中英在九龙城问题上再度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1947年9月,宝安县政府拟恢复九龙城治权,并制订了详细的复治计划。港英当局得知此事后,于14日发表否认中国主权的声明。[(35)]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对九龙城治权从未放弃。"[(36)]
    港英政府否认中国对九龙城的治权,引起中国各界不满,但港英当局却无视这些不满,继续在九龙城制造纠葛,抑制中方复治计划,终于引发了全国性抗英风潮。
    1947年11月27日,港府限令城寨内所有新建木屋两周内拆除。两广特派员对此表示异议,但港府仍决定九龙城居民必须迁出。[(37)]1948年1月5、6日两天,港府派大批警察及工人强行拆除九龙城内房屋70余间。1月12日,港府又派更多的警察闯入九龙城拆屋,与城内居民发生冲突。警察向居民开枪,这次冲突中有7名居民受伤,2人被捕。这就是震动一时的"九龙城事件"。
    "九龙城事件"传至国内,引起激烈反应,全国立时掀起一股反英潮流,国内各大报纸都以大量篇幅,披露事件真相,抨击港英当局。广州、南京、上海、长春、昆明等许多大城市都爆发了大规模反英游行。广州沙面英国领事馆被游行人群捣毁,英国国旗被烧。广东省政府拨款5亿元,用于救济城寨居民。[(38)]港英当局慑于国内民情激愤,才逐渐缩手。
    港府拆除九龙城内房屋后,中国政府立即作出反应。1月6日,中国外交部刘次长对英国大使馆参事拉布谢尔(Labouchre)当面提出抗议,请他电告香港政府停止强行拆迁措施,并释放被捕居民。[(39)]然而英国大使馆1月10日给中国外交部的复文中称"他们不能将中国政府关于九龙城司法权所作之声明,视作是有法律依据的而加以接受。"[(40)]态度十分强硬。
    "沙面事件"发后,英国政府极为不满,英外交部向中国驻英大使郑天锡表示:广州英国领事馆及英侨产业被毁事体严重,指责煽动者广发传单,歪曲事实,张大其辞,而中方则纵任其所为,以致发生事故。郑天锡否认中国政府纵任传单散发,强调事变只是阴谋者利用民众激昂之怨愤而酿成,他责怪英方未能训令香港政府释放被捕者和停止使用武力,以致民愤未能平息而令人利用。[(41)]
    中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安抚英国,避免因此而破坏两国间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在九龙城问题上态度明确,不甘示弱,一再通过外交途径与英方交涉。
    1月26日,英国外相贝文向中国驻英大使馆发出照会,声称港府"除日治时期外,从未间断对九龙城寨行使其完整之治理权",对于拆屋事件解释为"是为了预防火灾及疾病的威胁",贝文将事态扩大、引起骚乱的主要责任,归咎于中国和香港两地中之报纸的煽动,以及宝安县长视察九龙城的刺激性行动。[(42)]
    中国外长王世杰阅罢,认为"其内容颇有与事实不符之处",[(43)]为防日后误会,拟就一篇复文,驳斥英方论点,解释中国仍享有城寨主权的原因。照会指出:英国在九龙城寨内不能行使管辖权。中国自1899年撤出九龙城寨及停止行使对该区之管辖权,纯因受武力压迫所致,中国不但从未放弃在该区之管辖权,凡遇港府企图占有此项管辖权时,均严厉反对。照会认为城寨居民的反抗及"沙面事件"的发生,是由于港府不理会中国政府的多番警告,仍一再作出拆屋之挑衅行为之结果,也是英国政府对中国在城寨的治权不予尊重的结果。[(44)]
    当时中英双方都不想使事态扩大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双方在就管辖权问题行公开辩论的同时,还进行频繁的秘密磋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