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击、革命与近代宗族社会(2)
革命知识分子"家为地主富农的多,贫雇农少"[27],他们往往通过家庭革命来倡导农村社会革命,极大鼓舞长期处在地主阶级及其族权重压下的农民投身革命。他们"当众宣布把自家的土地全部交还给农民,宣布从此再也不收租收息,并且拿出钱粮向佃户退押,还当众烧了地契租契。"[28]黄安紫云区吴焕先(麻城蚕业学校学生)实行家庭革命,"所有赊欠帐项,一律作废;除留四斗丘田外,其余田地契约也烧毁了,焕先父亲气得吐血"[29],农民深受鼓舞,在吴焕先领导下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斗争。麻城王树声回乡后宣布不收稞,"我家的稞子你莫送"[30],农民迅速发动起来,形成强大革命洪流。 历史的发展往往具有讽刺意味。在传统社会,小地主、富农及士子士人是宗族制度的社会基础,在维护宗族组织中起着支柱作用;而在近代社会,由于近代文化冲击所带来的思想观念巨变,小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革命知识分子却成为宗族社会经济制度与文化制度的领头掘墓人。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近代农村社会革命乃是近代文化冲击的一种革命性反应。 三、革命与近代宗族社会 近代农村社会革命以近代新文化为思想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农村社会旧的经济制度与文化制度,因而它必然遭到宗族社会血缘宗法文化传统、地主统治阶级及其族权系统的抵抗。1926年的《湖北农民》载文说:"我们农民,现在都渐渐明白了,晓得团结团体、组织农民协会,来解除痛苦","谁知我们刚刚开步向前走,就被两个青面獠牙的恶鬼扯住了脚!是哪两个恶鬼呢?一个就是'家族观念',一个就是'地方观念'","因为'家族观念',就是叫我们只晓得有族人,不但族人做得对要帮助,就是做得不对也要帮助"[31]宗族观念与宗族关系成为地主阶级抵抗农村社会革命的有力工具。 在不同的地区,宗族观念与宗族关系对农村社会革命的阻碍又有不同的表现。在豪绅恶霸势力强大、血缘宗族关系较弱的地区,农民易于打破宗族观念而形成革命力量。黄安、麻城东北部山区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由于抵抗交界山区"匪患"与白莲教势力需要,当地豪绅与以团练起家的恶霸相勾结,形成以乡勇武装为后盾、以区会为压迫农民工具的豪绅恶霸势力。他们广占土地,大量宗族农民沦为他们的佃户。黄安七里有"大地主占田达一千亩至一千五百亩者"[32]。麻城王福店丁家畈共有108户,其中近百户是大地主丁焕章的佃户[33]。豪绅恶霸充当区长、会首,掌握乡勇武装,以强权与暴力压迫剥削农民,"欺压百姓很厉害"[34]。而这一地区由于山区地理环境影响人口聚居规模,很难形成较大规模的宗族聚居,血缘宗簇关系并不十分发达,农民特别强烈感受到豪绅恶霸势力的压榨。当革命知识分子"迭向农民演说","农民闻之,甚为觉悟,纷纷要求加入农协会,不三日成立四个乡农民协会,总共会员有五百余人。"[35]因而黄麻地区能够很快地形成革命高潮,并以黄麻地区为中心形成鄂豫革命根据地。 在黄州的丘陵河谷平原地区,大量人口集合形成大规模以地缘与血缘关系相结合的宗族村垸,豪绅恶霸与中间阶级、一般农民在宗族内部结合紧密,形成强大的宗族组织关系。豪绅恶霸势力利用宗族关系抵抗农村社会革命,他们组织假农协,或直接利用宗族力量对抗农民协会。在蕲水县,当革命知识分子、共产党员夏葆中组织栗寺坳区农民协会时,当地高姓恶霸利用宗族势力将夏葆中活埋于姚家坪,结果引起高、夏两姓宗族械斗,高姓农民迟迟未能发动[36]。在黄冈县,"仓埠萧耀南族属,恃有大批枪支,大肆反动,县府、党部要求派兵镇压"[37],西乡"在昔多巨绅显宦,例多挟厚资,凭藉政权,族大人众,压迫乡邻,无所不至。……日前锦屏山第六区,曾有劣绅程庆余,勾结反动分子,及其族众数千人,捣毁区农协。"[38]在麻城、黄安河谷平原与丘陵地区,一些豪绅恶霸也利用宗族关系抵抗农协,麻城"殷家垸土豪商首元、商思见、商南生……伙同商宏焕、商福成等数百人,到处捣毁党部农协,抢劫党员家。"[39] 甚至在土地革命高潮时期,豪绅恶霸仍然利用宗族关系挟制农民反抗革命。一些豪绅恶霸利用族姓矛盾煽动宗族民团进攻苏区村垸,广济六村董、孙、苏三姓民团1930年6月进攻黄梅、广济边界苏区的张姓村垸,湖嘴上民团进攻苏区李贞垸与杨门村垸,革命与反革命的对抗又表现出宗族械斗的特点。一些宗族统治者还利用血缘宗族关系煽惑苏区村垸农民背叛革命,"广济反动土劣运用封建族姓关系,煽惑群众一夜反水,虽经过迅速反击,压下了反动气焰,但情况仍然紧张。"[40]宗族观念与宗族关系成为革命深入发展的严重障碍。 但是,尽管豪绅恶霸利用宗族关系阻碍革命,近代农村社会革命毕竟有其内部原始动力,农民有强烈的减轻租额、反抗租佃剥削的要求,农村社会革命正是在农民这种要求基础上发生与发展,形成排天巨浪,冲击着宗族社会的社会结构、宗族制度乃至宗族文化。 首先,革命冲垮宗族社会结构与族权系统,建立新的农村社会组织模式。在农民革命冲击之下,大部分地区的豪绅恶霸或被枪决、或逃亡、或低头认罪,麻城县豪绅李舜卿等一批大士豪劣绅被革命政权所枪决,一些小土豪劣绅则为农民协会所斗争,豪绅恶霸威风扫地,族权系统顷刻土崩瓦解。黄梅县妇女冲进昔日族权象征的祠堂,接着又成立了乡村苏维埃,宗族组织为基层苏维埃所取代。其次,革命传播新文化与冲击传统宗族文化。广济县干仕垸革命知识分子带头将家中的祖宗牌位、司命菩萨丢进阴沟,浠水县"凡一切城隍庙、南岳庙、东岳庙、三官殿、溪潭坳岳王庙的泥木菩萨是一律打碎,扫地出门。"[41]男尊女卑的观念也受到冲击,妇女在大革命中挣脱宗族制度与宗族文化强加给她们的枷锁,浠水"1927年上半年全县要求婚姻自由、包括寡妇再嫁的案件,共达260多起,都得到了处理,新风蔚起,人心大快。"[42] 虽然大革命与土地革命先后失败,黄州农村社会又恢复旧的宗族统治,但革命已经造成一个新的社会态势,祠堂与血缘宗法伦理已被革命冲刷去其神圣性与尊严,革命中残存下来的传统士绅开始自动走下历史舞台。革命后的蕲州"乡区绅耆,尤多隐居自好之士,日趋于消极,缺乏培植社会观念";浠水县"以前土劣,自民十六年以后,所受打击甚深,现尚各自敛迹,不敢与闻地方事件";麻城县士绅"自民十六年以后,被匪共之压迫,四乡士绅,多逃避武汉,现虽逐渐归来,但老成者,因环境关系,多抱消极主义,对于地方事务不愿负责。"[43]广济下朱祥户,原来"户事由慕臣主持,因慕臣大父系前清举人,生父系恩赐进士,兄弟多,房头大,家产丰,本人又是秀才,真是一言九鼎,人莫敢违。至民十六年后,人心不古,统治力渐渐消沉。"[44]宗族组织已经丧失其"敬宗收族"的组织精神而演化为依靠强权与暴力的社会团体,宗族社会趋于严重无序与衰败之中。正是由于近代文化的不断冲击与革命,加剧近代宗族社会的崩溃。到1949年,革命终于在广大农村打倒地主阶级及宗族制度,结束千百年来农村社会血缘宗法统治。 但是,文化冲击与革命并不可能代替社会经济力量而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并不可能真正完成社会转型。文化冲击与革命不可能取消农业手工劳动方式与自然经济的存在,农村社会生产与生活仍然需要家庭以外的血缘与地缘合作关系,家庭--血缘群体关系仍然为农村社会的基础关系,一切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必然受其制约。只有在农村经济发生根本性转变基础上,农村社会才能最终完成由传统血缘宗族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注释: ①③新版《黄梅县志》,宗教。 ②新版《广济县志》,宗教。 ④民国《湖北通志》卷21引《蕲州志》。 ⑤光绪《黄安县志》,风俗。 ⑥黄梅《高氏宗谱》,序。 ⑦参阅《湖北通志》,新政;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1860-191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41。 ⑧据教务档:湖北教务,1-7辑,转引自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1860-1916》。 ⑨曾国藩:《教务纪略》例言。 ⑩贺觉非编著:《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上册),中华书局1982年版。 11熊十力:《十力语要》,湖北十力丛书印本(1947年),卷3,第63页。 12广济《刘氏显户宗谱》,世系。 13广济《塍塘湖张孟一户概况》。 14广济《刊水张氏宗谱》,宗兄复初先生传暨嫂氏胡孺人行述。 15广济《刊水张氏宗谱》,张蒲洲先生暨哲嗣瑞先生合传。 16陈独秀:《东西方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载《新青年》第1卷第4号。 17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见《吴虞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8李大钊:《从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的原因》,见《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19《新空气》第1卷第2号。 20《新湖北出版宣言》,载《新湖北》第1卷第1期。 21转引自刘仲衡《在董老哺育下的"人社"》,载《武汉文史资料》第15辑。 22据新版《黄梅县志》,人物志。 23转引自谭克绳、江抗美《论革命知识分子在创建鄂豫皖苏区中的历史作用》,载《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6期。 24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25李子芬:《湖北黄梅县一年来社会运动的报告》,载《中国青年》第89期,1925年8月22日。 26303334见《麻城革命史料调查》,麻城市档案馆档案1-325号卷。 2729周业成:《回忆黄麻起义》,载《湖北文史资料》第1辑。 28肖永正:《从麻城起义到西入川陕》,载《天津文史资料》第6辑。 31学武:《鬼扯住了我们的脚》,载《湖北农民》第9期,1926年12月7日。 32见《红安七里区革命史料简编》,麻城市档案馆档案1-343号卷。 35《麻城土豪破坏农民协会》,载《湖北农民》第11期,1926年12月27日。 364142邓谷:《大革命时期的浠水》,载《湖北文史资料》第21辑。 37《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3日。 38《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7月3日。 39《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7月5日。 40中共黄梅县委书记老杨致毕竟成信,载《广济县党史资料汇编》。 43《湖北省政概况》(1934年),蕲春,浠水,麻城。 44广济《朱姓户族概况》。 【参考文献】 [1]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版。 [2]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3]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1860-191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41)。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