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试论《南京条约》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贵州文史丛刊》 邓卫中 参加讨论

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了沉重的灾难。溯本追源,1842年8月29日在英国军舰的炮口下订立的中英《南京条约》(即《江宁条约》)就是中国近代一切灾难的开端。故当对《南京条约》作认真的剖析。
    (一)《南京条约》签订的背景
    1.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急需打开中国大门
    产业革命后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对海外资金、原料和市场的需求日甚。地大物博的中国在英国殖民者眼中是"从未充分勘查过的黄金国。"[1]为打开中国大门,英国费尽心机,使出了各种手段。
    1787年英国任命加茨喀特为首任使华全权大臣,他的使命是要中国解除通商限制和割让一海岛。[2]但他在来华途中死了。
    1792年英政府派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加尔尼为特使来华,提出中国割让海岛、增辟商埠和英使驻京等要求,被乾隆皇帝拒绝了。
    1816年英国又派英王侍从官阿美士德带着同样的使命来华,嘉庆皇帝不见他,并将其"遣回"。
    英国用外交手腕没有取得预期结果。1830年爆发了严重经济危机,资产阶级急于开拓海外市场,竭力怂恿政府采取强硬的对华政策。当年就有47名大商人上书议会,要求派兵"取得邻近中国沿海的一处岛屿"。[3]183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华代表普乐登鼓吹,"施用武力,并且政府加以坚持,可以从中国方面获得较为优待的通商章程。"[4]1832年"东印度公司"派出载有78人的武装间谍船,沿中国海岸侦察半年多,为日后侵华战争作周密准备。由此可见,英国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
    2.英国政府保护鸦片走私
    早期的中英贸易于英国不利。1781-1793年间英输华商品总额为16871592元,而中国仅在1781-1790年间输英茶叶一项就有96267832元,为英输华商品总额的6倍多。[5]1797-1820年间英国在广州的贸易逆差达1638103英镑(当时1英镑合中国纹银3两,1两银约合1.38西班牙银元)。所以英国来华商船大多装载白银支付货款,有时白银在总货运量中占98%。[6]
    英商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措办一些既可为中国方面接受,又能支付茶价,而且本身还可以赚钱的商品--这就是问题的所在。"[7]结果选中了鸦片这种毒品。
    清朝在雍正、乾隆、嘉庆年间都三令五申严禁鸦片的贩卖、吸食和进口。[8]而英国针锋相对地大力鼓励、积极参与并直接组织对中国大规模的鸦片走私。帮"东印度公司"取得鸦片专卖权的英国首任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说得明白。"鸦片……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了仅仅为对外贸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允许的"。[9]英印殖民政府强迫印度农民种植罂粟,并课以301.75%的重税,在1829-1830年度的鸦片税达100万英镑以上,占英印政府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10]
    由于英国日益扩大的对华鸦片走私,不仅弥补了正常贸易的逆差,而且赚回白银。如在1818-1833年间,英输华商品总值304409618元,其中鸦片104302948元,占34%;而同期中国输英商品总值265273865元,其中现银56102753元,占21%[11]
    1834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专卖权,这不仅意味着贩卖鸦片更加"自由"化,而且明白表示英国政府把对华贸易(主要是鸦片贸易)置于直接监管之下,由后台走到了前台。英政府给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的训令很明确:第一,要设法扩张英国商业势力于广州以外;第二,要夺取中国一个港口作为英国海军的据点;第三,不要干涉鸦片走私。[12]外交大臣巴麦尊特别指示他"寻找一个适当的港口,准备作战争之用,必要时可使用武力。"[13]这清楚说明,在鸦片战争爆发前6年,英国政府就已经明确制定了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政策。
    鸦片贸易的利润惊人,一箱"公班土"在印度的成本仅237卢比。售价是400-450卢比。每卢比合银元0.5元。在广州通常售价是700-800元,禁烟严厉时高达1200元(2400卢比)。[14]因此,向中国走私鸦片对英国的利益至关重要。1838年英输华总额为24558462元,其中鸦片是13344030元,占54.3%,其余商品为11214432元;而同期中国输英总额为22004700元。如果英国扣除鸦片额,将逆差10790268元,正因为有鸦片走私,结果英国反而顺差2780762元。[15]
    于此可见,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华的最大利益就是鸦片走私的利益。鸦片成了牵动英国统治集团的一根最敏感的神经。
    鸦片在中国为患日甚,引起了统治集团的不安,1836-1839年间清政府实行严厉的禁烟政策,这同英国政府日益加紧推行的鸦片走私政策,直接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本来他有着行使中国司法主权的充分的权力,但他在执行禁烟过程中,还是尽了最大的耐心,反复向外商苦口劝谕,晓以大义。仅在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二日(1839年3月26日)这一天,他就连下四道告示,从天理、国法、人情、事势等方面详细阐明禁烟道理。[16]林则徐还表示要"奏定赏缴烟夷船茶叶,计箱给五斤。"[17]只要外商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就行了,真是仁至义尽!
    英国当时驻广州的商务监督查理·义律是鸦片贩子的保护人,也是鸦片战争的放火贼。当林则徐刚到广州,义律就命令烟贩们"准备抵抗",把中国禁毒的内政说成是"战争迫近和不可避免的前奏"。[18]他把林则徐通缉的大烟贩颠地亲自保护起来。[19]由于林则徐雷厉风行的禁烟措施,义律顽抗不过,才被迫于3月28日答应缴烟20283箱。林则徐当即"颁赏牲畜食物至百数十件之多",[20]但义律"负气缴还所赏茶斤,坚不具结,尽止其国来船。"[21]义律于4月3日写信给英政府,主张对中国"应出之以迅速而沉重的打击,事先连一个字的照会都不用给",并具体提出了战争方案。[22]
    义律使出的阴谋毒计是:既向英商们开了一张由伦敦国库支付所缴烟价的空头支票,又向美国烟贩们许以日后由英国政府赔偿其损失的诺言--这样一来,就把中国在自己领土上、在自己主权范围内的禁止毒品这个纯属内政的问题,用偷天换日的手法,变幻和扩大为中国与英、美间的国际问题了。难怪大烟贩马地臣吹捧义律此举是"远大的具有政治家风度的行动,特别是因为中国人因此而掉进了要求直接对英国负责的陷阱。"[23]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印度尚有65000箱鸦片正待运往中国,"南洋息辣(即锡兰,今斯里兰卡)、新加坡诸市埠,积屯鸦片尚多"。[24]巴麦尊得悉林则徐销毁鸦片时,恼羞成怒,叫喊对付中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揍他一顿,然后再作解释"。[25]同时,与对华鸦片走关系密切的英国各地商会,也纷纷发出狂热的战争叫嚣,说中国禁烟"给了我们一次战争的机会",要"强迫中国接受"英商们的条件。[26]9月巴麦尊重用被林则徐通缉、逃回英国的大烟贩查顿等3人组成"核心小组",随时供政府咨询。[27]《南京条约》订立后,巴麦尊坦白"主要由于……查顿先生慷慨地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情报,我们才得以对英国在华的海、陆军及外交各事发出详尽的指示"。[28]
    以上事实清楚证明:英国侵略中国的第一次战争,就是按照鸦片贩子的旨意发动的,也是在鸦片贩子的直接操纵下进行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是"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29]
    列宁指出:"战争是政策的继续"。[30]鸦片战争决非偶然事件,它是英国资本主义向外扩张的海盗暴行的发展,是英国蓄谋已久的侵华政策的继续。即使没有林则徐禁毁鸦片的事情,英国也必然会寻找别的借口发动侵华战争。
    3.《南京条约》内容的酝酿和确定
    英国为保护鸦片走私而发动了第一次侵华战争,其目的在于要打开中国大门,摄取政治的和经济的特权。用巴麦尊的话来表述就是"要求中国政府对过去的赔偿和对未来的保证,并且对这两件事的任何一件,都不想信赖交涉以达成目的。"[31]
    其时,与大烟贩及鸦片走私相连的纺织、航运集团,都竭力向英国政府鼓吹用武力压服中国,并缔结条约,以保证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1833年查顿匿名在《中国丛报》上鼓吹对华战争,而且提出:"通商条约已经不是一个广东的问题。应对我们开放沿海的所有口岸。为此,应在宁波或舟山附近岛上获得海军基地。"[32]
    1834年巴麦尊给律劳卑的训令,实际上已包括了日后《南京条约》的部分内容。[33]
    1837年伦敦"东印度中国协会"向英政府开列了要在华取得的"利益":打破贸易限制;得到厦门、宁波等地贸易的特权;占领一岛屿等。[34]
    当英政府于1839年10月1日正式决定发动侵华战争后,查顿26日上书巴麦尊,建议政府向中国提出4点要求:
    一、道歉;二、赔偿;三、订立条约;四、开放全部口岸,不然尽可能地多多开放,譬如福州、宁波、上海、扬子江……除此之外,又明确提出占领香港。[35]巴麦尊特别将这封信抄发给印度事务大臣和海军大臣。
    "东印度中国协会"应英政府之请,于11月2日拟定了《对华政策建议书》,开出了一系列"需要用武力来争取的"苛刻条件:
    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扬子江;
    二、在开放地,英商与华人"直接交易";
    三、中国政府应保障英人"遵守欧洲习惯的自由";
    四、中国海关的"出入口关税,应由中英政府协议厘定,以后非经双方同意不得更改";
    五、英国驻华商务监督要进驻北京或其他商埠,并同中国皇帝、大臣和地方当局直接交涉;
    六、中国对在华犯法的英人"只准将其个人处罚";
    七、中国"将一岛屿割让英国"。[36]
    不难看出,这篇"建议书"实际上就是日后《南京条约》的初稿。
    1840年2月20日,巴麦尊给侵华全权代表乔治·懿律和查理·义律的训令中,附有《英中条约稿本》:
    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地,英人"自由居住,不受限制";
    二、英国商务监督或领事有权与北京和地方官员直接接触;
    三、将英方"选定的"一个或几个中国岛屿"永远割让给英国";
    四、赔偿收缴的鸦片的"损失";
    五、自由贸易,不受公行限制,并由中国政府"偿还商欠";
    六、部偿军费;
    七、赔款分4次(或6次)付清,每半年交付一次,年利5%。[37]
    这清楚地表明,《南京条约》的基本内容已由英国政府确定下来了。
    此外,巴麦尊在上述训令的《备忘录》里还有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等内容,而这些特权都体现在《南京条约》的"附件"(1843年6月26日的《过境税声明》、10月8日的《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里了。
    由于英国希图在中国方面得到的权益是如此之多,所以当得悉1841年1月义律向琦善提出的割让香港、赔款600万元的所谓《穿鼻条约》草案时,大为不满,巴麦尊责怪说是"差得很远的条件",[38]女王维多利亚也对此"懊恼",抱怨说:"如果不是由于查理·义律的那种不可思议的奇怪举动,我们所要的一切或许已经到手了"。[39]义律因此被撤职,璞鼎查代替了他。英国扩大战火是为了压迫中国接受它更多的侵略要求。后来,由于清朝的腐败,使英国的侵略野心终于在《南京条约》里得到了完整的实现。
    4.清朝政府腐败导致订立《南京条约》
    英国远隔重洋,发动这场进攻中国的战争的侵略性质是不言自明的。对于清朝来说,是一场民族自卫战争,却一败涂地。究其原因,是清朝的政治腐朽造成了军事失败。
    以道光皇帝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昧于世界形势,盲目自大,根本没有对付外敌的明确方略和认真的战备措施,而对国内人民的防范和政治思想和箝制倒是十分严密的。吏治腐败已极,不仅锈蚀了国家机器,更加剧了国内矛盾,在气势汹汹的来犯之敌面前,这样的政权不可能调动必要的力量和组织有效的抵抗。
    清朝的战败不能用单纯军事观点来解释。从全面看,优势并不在英国方面。英国侵华远征军最多不过1万余,而直接作战的士兵不到7000人;各种船舰103艘,其中兵舰只25艘,大炮724门。[40]至于中国沿海兵力,虽无精确数字,但仅在发生战事的粤、闽、江、浙四省就有清军22万余;[41]仅据侵略军官宾汉所纪录的掳获中国的大炮就有3114门之多。[42]当时尚未开通苏伊士运河,从英伦岛到中国海需三个月航程,因此英军的补给是相当困难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