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乾嘉时期的社会变化与经世主张(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黄爱平 参加讨论

洪亮吉首先对18世纪人口增长的情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人口增长的速度如此之快,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诸如耕地、房屋的增长却十分缓慢。洪亮吉以一个有屋十间、有田一顷的家族为例,对二者增长的不同情形作了比较分析,即“高曾之时,有屋十间,有田一顷,身一人,娶妇后不过二人。以二人居屋十间,食田十顷,宽然有余矣。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各娶妇则有八人,八人即不能无佣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以十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吾知其居仅仅足,食亦仅仅足也。子又生孙,孙又娶妇,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余人。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已知其必不敷矣。又自此而曾焉,自此而元焉,视高曾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其间有户口消落之家,即有丁男繁衍之族,势亦足以相敌”。即使“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据此,他得出结论:“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洪亮吉还考察了人口增殖与物价的关系,认为人口越多,物价越高,民众生活越无保障。由于“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为士者十倍于前,而佣书授徒之馆不加增。且昔之以升计者,钱又须三四十矣;昔之以丈计者,钱又须一二百矣。所入者愈微,所出者益广,于是士农工贾各减其值以求售,布帛粟米又各昂其价以出市。此即终岁勤动,毕生皇皇而自好者居然有沟壑之忧,不肖者遂至生攘夺之患矣”[49]。为了解决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问题,洪亮吉提出了两方面的对策:一为“天地调剂之法”,即“水旱疾疫”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口减员;一为“君相调剂之法”,“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50]。
    当然,18世纪中国的统治者和有识之士对“盛世”时期人口遽增的社会现实表示忧虑之时,尚未能对此作深入的探讨和系统的阐述,也还未能就解决人口问题提出更为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但他们所指出的清代人口增殖的严峻状况,所论述的人口增殖与生产发展、生活资料增加二者之间不平衡的关系,却给予时人以及后世以有益的启示,并且在清代以及中国人口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乾嘉年间诸多有识之士对河工、漕运、盐政、铜政、人口等有关国计民生问题的思考,终于促成了经济之学的出现和经世派的产生,这就是陆燿及其代表作《切问斋文钞》。陆燿幼年家境贫苦,但他“奋励于学”,经举业入仕后,历任登州知府、山东运河道、按察使、湖南巡抚等职。幼时的生活经历和多年的仕宦生涯,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实际,了解民间疾苦。因而他既反对“闭户而谈天道,高座而说明心”的理学,又反对“揣摩应举,因循卑陋”的词章之学,对“挦撦细碎,抉剔幽隐”的汉学也持批评态度。[51]乾隆四十年(1775),陆燿以“立言贵乎有用”为标准[52],选择清初至乾隆年间“有关世道人心之作”,分为学术、风俗、教家、服官、选举、财赋、荒政、保甲、兵制、刑法、时宪、河防凡十二类,辑成《切问斋文钞》30卷。从而在18世纪下半叶明确树立一门经济之学,为嘉庆以后贺长龄、魏源等经世派的崛起以及知识界风气的变化,起到了前驱先路的作用。
    综观清代乾嘉时期的经世主张,既是对盛行一时的汉学的反弹,也是对当时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的反映。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然面临诸多问题,诸如汉学的狭窄,理学的陈腐,社会经济方面河工、漕运、盐政、铜政等大政的危机,以及日趋严重的人口压力,都使人们深切地感觉到,古老的中国社会内部,正积聚着空前的矛盾,酝酿着深刻的变革。正是这些或隐或显的矛盾和危机,警醒了知识界和统治阶级上层的有识之士,促使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救世的良方。经世主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与当时隐而复彰的今文经学以及方兴未艾的边疆史地学一道,汇成了乾嘉时期经世思潮的潜流。尽管它还十分弱小,也并未占据主导地位,但它毕竟在学者面前重新展现出一片广阔的天空,为更多的学者走出汉学狭小的书斋,摆脱理学的束缚,直面现实,经世致用,提供了新的用武之地。当然,由于社会的变化才刚刚开始,矛盾尚未激化,危机尚未爆发,因此,各种思想主张也未能十分成熟、系统,而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河工,或漕运,或盐政,或铜政,缺乏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看法,缺乏一种整体的、宏观的理论思考。所提出的解决办法,也大多在传统的框架中徘徊,而较少提出扶植先进经济成分,因势利导,推进社会改革的方案。特别是乾嘉时期的知识界和统治阶级上层的有识之士,几乎都未能重视、倡导科学技术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缺陷。
    注释:
    [1]贺长龄、魏源《清经世文编》卷100,中华书局1992年版,下册2440页。
    [2][4]同上,2442页。
    [3]同上卷98,下册2391页。
    [5]同上卷99,下册2425页。
    [6]《清史列传》卷23,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册1702页。
    [7]同上,1705页。
    [8]《清经世文编》卷99,下册2428页。
    [9]同上卷100,下册2460页。
    [10]《清史稿》卷127,中华书局本,第13册3770页。
    [11]《清经世文编》卷96,下册2352页。
    [12]《清高宗实录》卷1146,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第23册16797页。
    [13]《清史稿》卷128,第13册3803页。
    [14][19]《清经世文编》卷47,中册1122页。
    [15][18]同上,1099至1100页。
    [16]同上,1139页。
    [17]《清史列传》卷31,第8册2439页。
    [20]《研经室二集》卷8,中华书局1993年点校本,上册578页。
    [21]《清经世文编》卷48,中册1149页。
    [22]同上,1160页。
    [23]同上,1159页。
    [24]《清史列传》卷34,第9册2636页。
    [25]《清史稿》卷123,第13册3603页。
    [26]同上,3609页。
    [27]《清经世文编》卷50,中册1223页。
    [28]同上,1251页。
    [29]同上,1252页。
    [30]《清史稿》卷358,第37册11337页。
    [31]《清史稿》卷123,第13册3614页。
    [32]《清经世文编》卷49,中册1203页。
    [33]同上,1200页。
    [34]同上,1198页。
    [35]同上卷49,中册1199页。
    [36]同上,1195页。
    [37]同上,1201页。
    [38]朱批奏折,转引自《清代的矿业》,中华书局1983年版,上册10页。
    [39]上同,168页。
    [40]《清经世文编》卷52,中册1283-1290页。
    [41]《章学诚遗书》卷17,文物出版社1985年影印本,161页。
    [42]福康安《尚书额驸福手札》,转引自《清代的矿业》,上册160页。
    [43]《清圣祖实录》卷240,第5册3209页。
    [44]同上卷244,第5册3254页。
    [45]《清世宗实录》卷6,第1册113页。
    [46]同上卷64,第2册827页。
    [47]《清高宗实录》卷1441,第29册21389页。
    [48]《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御制诗四集》卷9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影印本,第7册703页。
    [49]《洪北江诗文集·卷施阁文甲集》卷1,27页。
    [50]同上,26页。
    [51]《切问斋文钞·例言》。
    [52]《切问斋文钞·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