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汉代期门羽林考释(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黄今言 参加讨论

二、期门、羽林的统属及其与卫士的异同
    宋人陈傅良《历代兵制》说:“兵之所在,权实归之,是以在外则外重,在内则内重……内外轻重,一系于兵。”汉代统治者对“兵”的重要性,已有明确的认识。为了拱卫王朝的统治中心,组建起了一支多系列的、庞大的中央直辖军。
    那么,作为中央直辖军的期门、羽林归谁统领,它是否辖属于南军?对此,过去不少论者曾经做了肯定的回答。例如: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期门、羽林皆置卫官,故属南军。”
    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中说:“南军卫尉主之,掌宫城门内之兵,武帝时置期门、〔羽林〕。”
    这些主张期门、羽林属于南军的论者,未曾说明他们的根据和理由,大概是由于期门、羽林的驻地在京师城南的原因吧。但是,考诸史实,郎卫、卫士和卫戍部队是汉代中央军的三大构成,除掉卫戍兵(北军)暂可不论,南军当只指卫尉所辖的卫士,并不包括郎卫即期门、羽林在内。也就是说,光禄勋所领的期门、羽林是自成系统的宫廷禁军,决非隶属于宿卫宫城的南军。
    首先,光禄勋与卫尉都是位列九卿,官秩平级,皆为二千石,彼此之间不存在统属与被统属的关系。同时,光禄勋与卫尉各有自己的属官。如卫尉的属官有卫尉丞、公车司马令、卫士令、旅贲令、南宫卫士令、北宫卫士令等;而光禄勋的属官则有光禄丞、掾、大夫、议郎、中郎将等。从它们的组织系统看,也是各自独立的。
    其二,汉武帝在光禄勋下增设期门、羽林,是为了提高贴身禁卫的优势地位,使郎卫、南军和北军这三支禁卫力量互为表里、相互牵制,从而形成拱卫皇室的三级保卫圈制度,如前已述。在研究汉代中央直辖军的组成及力量对比时,如果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宫廷禁军,而只提南、北军,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其三,卫尉所辖的南军与光禄勋所领的宫廷禁军,在职掌上有明显区别。《汉旧仪》曰:“殿外门舍属卫尉,殿内门舍属光禄勋。”光禄勋在秦和汉初叫“郎中令”。《通典》、《通考》释之为“主郎内诸官”,是宫内总管。它不仅身居禁中接近皇帝,而且地位也高。光禄勋所领的期门、羽林,是一种以侍卫为主要职责的天子亲军,它与宫城卫士的南军有内外亲疏之别,不完全相同。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期门,掌执兵送从”,“羽林,掌送从,次期门”。它们的职掌主要负责宫廷宿卫及皇帝出行时的武装护卫,这方面有大量的具体史实可证。如《续汉书·礼仪志》引蔡质《汉仪》曰:“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临轩。公卿、将、大夫、百官各陪位朝贺……御史四人执法殿下,虎贲、羽林张弓挟矢,陛戟左右,戎头偪胫陪前向右,左右中郎将位东南,羽林、虎贲将位东北, 五官将位中央,悉坐就赐,作九宾散乐。”又《续汉书·礼仪志》云:“〔帝崩〕百官皆白单衣,白帻不冠。闭城门、宫门。近臣中黄门持兵,虎贲、羽林、郎中署皆严宿卫。各府各警……昼夜行阵。”此外,东汉顺帝即位时,曾“召公卿百僚,使虎贲、羽林屯南、北宫诸门”〔7〕。再于建宁元年(168年),曹节“持节将中黄门、虎贲、羽林千人,北迎灵帝, 陪乘入宫”〔8〕。诸多史实表明,在当时,凡朝会、大丧、 大傩及皇帝即位等,一般皆有期门(虎贲)、羽林警卫,护卫的次序是期门在前,羽林在后。
    除宫廷宿卫之外,期门、羽林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奉命出征。这方面的事例也有不少。例如: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西羌反叛,汉廷“发三辅、中都官徒弛刑、及应募佽飞射士、 羽林孤儿……诣金城”〔9〕。光武帝刘秀征讨河北时,“马成即弃官步负, 追及于蒲阳,以成为期门,从征伐”〔10〕。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马严拜将军长史,将北军五校士、羽林禁兵三千人,屯西河美稷,卫护南单于”〔11〕。安帝永初元年(107年),“羌反,断陇道, 汉遣〔邓〕骘将左右羽林、北军五校及诸郡兵征之”〔12〕。灵帝中平元年(184 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后,汉廷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都亭,修理器械,以镇京师”〔13〕。大量史实证明, 南军卫士与期门、羽林虽然存在某些相同之点,如二者皆为“执戟宿卫”,但它们之间却有许多不同之处。
    期门、羽林与南军卫士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各点:(一)卫士由卫尉统领;期门、羽林属光禄勋,二者统属不同。(二)卫士是离皇帝稍远的外层卫兵;期门、羽林则是皇帝周围的贴身禁卫、高级侍从。(三)卫士不上前线打仗;而期门、羽林乃经常和北军一道参加征战。(四)卫士一般征自内地的郡国;期门、羽林多选自三辅及六郡地区的良家子。(五)按规定,西汉卫士每年定期更番,而期门、羽林乃“以兵为职”,带有世兵牲质。
    三、期门、羽林的选拔标准和来源
    期门、羽林的人数,史文记载残缺不全,未曾留下反映其全貌的精确数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云:武帝建元三年期门初建时为一千五百人。太初元年羽林郎二千人,这是西汉中期的情况。至于东汉时期,据《续汉书·百官志》,当时虎贲中郎将领虎贲郎一千五百人,羽林中郎将领羽林郎一百二十八人,羽林左、右监领羽林左、右骑。其中羽林左骑九百人,右骑未记人数多少。依此,则东汉光禄勋所辖,总计约二千五百人左右。然从期门(虎贲)、羽林大量出没于战场的情况看,估计这二千五百人是个不完全的数据,它们的实际拥有量应当更多。
    汉代的期门、羽林是怎样选拔的?以往,史界对此重视不够,或简言之为“募兵”。看来,只言“募兵”二字,稍嫌笼统。因为两汉的募兵有多种类型,有在“编户”及“刑徒”中募兵的事实,也有单从少数民族中募兵者。同时,募兵的条件、标准非一,或伉健、或奔命、或精勇、或锐士、或先登等,因需而异,各有侧重。再说,募兵的性质在各个场合和历史时期也不尽相同,有强制的,有非强制或半强制的〔14〕。因此,严格依据史实考之,期门、羽林的选拔方式固然不是采用征兵制,但也不同于通常的募兵制,而是实行一种特殊的“待诏”或“选募”。其选募的原则,主要是以“有材力”和“善骑射”为标准。例如:
    〔建元三年〕,待诏陇西、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门〔15〕。
    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16〕。
    赵充国,陇西上邽人,后徙金城令居。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1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