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胥吏的选任与迁转(2)
1.铨选机构。宋初,于吏部置流外铨,专门负责考试、附奏在京百司人吏[20]。关于流外铨的设置时间今已无从查考,南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卷一一《兵部名存》中说:"流外铨,不知自何时。"但可以肯定的是,以流外铨考校百司胥吏在唐朝已成定制。流外铨又称"小铨",是相对于掌管文班考任的流内铨而言的。元丰改制正官名,流外铨之职掌多归刑部,由刑部都官掌管胥吏的名籍以及增减、出职等事,并依据条例录其功过,以决定展减磨勘年限[21]。都官下设磨勘、吏籍、配隶诸案。元佑四年,哲宗采纳大臣的建议,罢吏籍、配隶两案,原吏籍案所掌职事,"只合随处行遣。应出职而合入流,若补受军大将者,直达吏部都官。"[22] 除流外铨、刑部外,各部门内的长官也要参与胥吏的选任工作。《宋史》云:"凡流外补选,五省、御史台、九寺、五监、金吾司、四方馆职掌,每岁遣近臣与判铨曹,就尚书省同试律三道,中者补正名,理劳考。三馆、秘阁楷书,皆本司试书札,中书复试,补受。"[23] 2.铨选程序。宋代,中央百司胥吏的铨选制度在继承唐制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铨选程序更加严密。 据孙逢吉《职官分纪》卷九载:流外铨,"国朝掌考试附奏京百司吏人。每年十月,诸司牒到承阙姓名,年终申奏,至春、夏差官考试。"真宗咸平元年(998),诏"京百司,今后如额内阙人处,吏部每岁一次,于十月内晓示诸司,于见祗役私名入仕三年已上,依次牒送、比试、补填,叙理劳考。"[24]景德二年(1005),上封者言:"京百司每年十月二十五日已前于吏部纳文字足,本司申奏,差宫考试。比验书札、人材、刑名,引见,拣中与补正名,叙理劳考。窃闻多是吏部预前商量,传本抄写,转送入试。亦有怀挟律策,以此对义,侥幸纰缪,荐托而得叙劳常调,深可痛惜。欲望自今后只就尚书省考试。"从之[25]。从所引史料看,流外铨选的程序为:吏部每年十月公布正名阙额,应试吏人先由本司将申报材料奏送吏部,继于春、秋之际赴尚书省比试,试中者始补正名。整个过程极为严格,特别是皇帝"临轩黜陟",说明统治者对吏员铨选的重视。 北宋前期,每年参加比试的额外吏员有150余人,而试补名额只有二三十人,竞争非常激烈。为了防止胥吏怀挟传授,管理机构严格考场制度,实行锁院、巡搜、糊名之法,并规定应试吏要"口诵所对"[26],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防止可能存在的作弊行为。当然,并非所有应试者都要经过"口诵","其自叙劳绩,臣僚为之陈请,特免口诵,谓之'优试'。"这又为缘请托者开了方便之门,"得优试者,率中选。"[27]到了仁宗明道元年(1032),遂取消优试之法[28]。原则上按照公平竞争的方法,以考试成绩的优劣来决定吏员的升罢。 3.铨选标准。胥吏铨试的内容主要有人才、书札、刑名三项。人才指品行修养,曰"德";书札指文字书写,曰"能";刑名指各种法律条文,曰"法"。铨选机构将吏员的考试成绩分为优、次、中与不中四等,并据此来决定胥吏的迁补。如,景德二年(1005),臣僚建议:将应试胥吏中,"人材、书札、对义优者,与定名近上;若人材低次,书札、对义稍通者为次;或无此合格人,其间人材、对义、书札一事稍通亦与相度品量减(拣)选。若虽人材、对义、书札不通,或人材不中,对义纰缪,纵有书札,并不在试中之限。"这一建议得到宋仁宗的赞同与采纳[29]。 唐代以书札、会计和实际工作能力来考核胥吏。而宋代则以人才、书札为重,强调胥吏的道德品质与书写能力。虽说"吏治文书,非习法令、熟成事,不能称其任。"[30]但在实际考核中,"刑名"一项往往被置于次要的、附属的地位,所试内容也多仅限于对法律条文的默诵与诠释。所谓"旧虽有试法而仅取笔札、人才。"这与唐朝有着很大的区别。反映出宋代统治者崇尚文治,不太讲求实效的特点。直到王安石变法,始将处理实际公务的能力作为考核胥吏的一项重要标准,这是王安石变法务实思想在铨选制度中的具体体现。于是,"吏莫不竞劝而知习法令矣。"[31]元佑尽废熙宁新法,罢胥吏试断案[32]。南宋以后,一遵熙宁旧制,但多只是流于形式。 三、吏职迁补 各级官府内的吏职都有高低不同的等级划分,而吏职的迁补直接关系到胥吏的仕途进迁。宋承前代之制,在胥吏的升转、迁补等方面已形成一套比较系统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本节拟从迁补原则和迁补方式这两方面来探讨宋代胥吏的升迁规律。 1.迁补原则。管理机构在吏职的迁补上,沿用文官选任中的磨勘法。所谓"磨勘",是指中央有关机构对官员考察功过、审核资序,并由此决定官员升迁与否的一项制度。该法形成于宋真宗咸平年间[33]。宋代将考课与循资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磨勘法,同样适用于胥吏的升迁、转补,是吏职迁补过程中所要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它既强调胥吏的能力与绩效,又不忽视其资历与年劳,然而,管理机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考课与循资这两者的重视程度并不是绝对均衡的,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略有侧重。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