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轨迹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开放时代》 华强 参加讨论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领域中研究得最为广泛和深入的课题之一,形成了“太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太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了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50周年,近来,国内对太平天国的研究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出版的有关太平天国的著作、剧本、小说约30种之多,有关文章则一时难以统计。在一些著作和文章中,有的学者提出了似乎是很“新潮”的观点,认为太平天国是“洪水滔天,鬼魅横行”,“将洪秀全这个暴君和邪教主送进坟墓,给太平军造反划上句号,从根本上来说,是曾国藩对中国的重大贡献。”(《太平杂说》,百花文艺出版社,第264页。)对于学术界多年来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这位学者说“那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的‘太平天国’论著和作品,其实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提倡的实事求是的原则,也直接违反马克思的评说。”(同上,第286页。)这些“新潮”观点被誉之为“是一篇拨乱反正的文字”。(同上,第297页。)这些看似“新潮”的观点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洪秀全及其领导的太平天国在中国历史上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本文试析了。
    一、太平天国是近代中国反封建反侵略的爱国主义运动
    太平天国起义之初,清王朝统治者称发源于两广的这些造反者为“发逆”、“发匪”、“粤匪”、“粤寇”,认为是“肢体之患”,视为洪水猛兽。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清政府编纂刊行了《贼情汇纂》、《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等,宣扬其镇压起义的武功和方略。
    最早把这段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的人是孙中山。孙中山首次肯定了太平天国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巨大意义和历史地位。孙中山视洪秀全为“反清第一英雄”,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胡去非:《总理事略》,上海1937年,第3页。)革命党人以历史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太平天国,1907年《民报》发表文章纪念太平天国,题为《哀太平天国》,表示要“仗太平之所志,而易太平之所为”。(《民报》1907年第18期,第99页。)孙中山在演讲三民主义时,多次提到太平天国。他认为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与太平天国脉络相通,而民权主义则是太平天国没有的,“洪秀全当时革命,尚不知有民权”,“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逸经》第17期,1936年,第909页。)
    辛亥革命以后至三四十年代,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太平天国,他们从国内外收集资料,进行实地考察,据此著书立说。从研究的情况看,当时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意见对太平天国表示同情和赞许,充分肯定太平天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种意见对太平天国表示深恶痛绝,认为是历史之倒退。香港研究太平天国的著名学者简又文对此现象作了详尽分析。
    他认为,对太平天国表示同情与赞许者,从地域上看,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粤桂两省及北方黄河流域诸省。此外,还有旅居海外的众多华侨。
    粤桂两省是太平天国的策源地,许多人是太平军的后代,加之当地人民接受过太平天国的宣传,“革命历史,成为口碑,此清廷之压力所不能废、不能毁者。故于瓜棚豆架之下,酒后茶余之间,太平遗事,素为人口人心中最有趣味而最为兴奋的谈资话柄。说者固津津乐道,听者更色舞眉飞,由是而民族英雄的流风余韵,永远流传于民间。”(《太平天国全史》,香港猛进书屋,第12页。)
    简又文的论断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民国期间,有人在《民报》上发表《广东人对于光复前途之责任》一文,称广东全省人民要继承洪秀全和杨秀清的历史任务,重振“大汉之声名”。(《民报》,1907年,第13期,第93页。)桂系将领白崇禧1928年为《太平天国诗文钞》作序,称中国革命的中心南移至两广地区,洪秀全、孙中山在两广发起革命为历史的发展提供了证明,对此表示骄傲和自豪。(《太平天国诗文钞》上海,1931年。)太平天国北伐军当年经过黄河流域诸省,纪律严明,北方老百姓对太平天国失败多表同情。
    旅居海外之华侨以汉民族为正统,对满族入主中华,视为异族入侵。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太平军将士流亡海外,在华侨中宣传革命,故海外华侨对太平天国表示推崇。简又文评析说:“太平一役,实为民族革命之斗争,曾予清廷以致命伤之打击,大业虽未成,固已存天地之正气,扬大汉之天声,使民族意识与革命精神常在动荡鼓舞中而无时停息,则其人其事,岂非可泣可歌,而深博得吾人之同情且值得吾人之赞许者乎?”(《太平天国全史》,香港猛进书屋,第12页。)
    简又文分析,对太平天国表示深恶痛绝者,从地域上看,多分布在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三角洲一带。“其所以恶之恨之者,大多是因为先世身罹兵役之灾,饱受此役之害,每有产业尽毁,家室流离,甚至无辜惨死者。是以故事代代相传,谈虎色变。无论所遭之劫是直接由于太平军,抑由清军兵勇,或由各处土匪,一是皆推原于太平天国之起事,致受牵累。加以历年深中了得胜的清军清吏事后掩饰罪恶或宣传谬说的毒素,于当时战事真相不明,是非莫辨,由是而万恶皆归,视同匪寇,目为叛逆焉。”(《太平天国全史》,香港猛进书屋,第11页。)简又文的评说,可谓一针见血。
    四十年代前,国内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属于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随着中国革命的前进与深入,1935年12月,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指出太平天国是正义之战。1939年5月,毛泽东发表《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将太平天国列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同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提出太平天国战争是农民战争。1944年11月21日,毛泽东写信给郭沫若,希望他写一本总结太平天国经验教训的书,供中国革命作为借鉴。毛泽东的这些言论为太平天国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内学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太平天国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