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举。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理。根据这一学说,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以后,应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据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没有一步到位直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建立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它由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从而保证了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解决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胜利后的国家性质问题。这种国家制度,一方面同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相区别;另一方面也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毛泽东指出,中国现在有两种联盟:一种是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这是基础。一种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农民是劳动者,不是剥削者,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是长期的。这两个联盟,同农民的联盟是主要的,基本的,第一位的;同资产阶级的联盟是暂时的,第二位的。这两个联盟,在我们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现在都是必要的。《共同纲领》规定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的阶级联盟,不但包括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级,而且还包括剥削阶级。因此可以说,《共同纲领》关于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在人民共和国建立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十分清醒,没有乌托邦的幻想,而是以客观的认识、务实的精神,从中国当时的国情出发决定新中国的各项制度和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我们党曾经深刻地认识到,在建成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之前,必然存在一个不可人为地逾越的新民主主义阶段。只能从实际出发,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办事,而不能把这个阶段必然出现、应该允许存在的东西简单地排斥,也不能超越阶段,把将来要办的事情放到这个阶段来办。1949年1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一方面不要以为新民主主义经济不是向社会主义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注意,必须谨慎,不要急于社会主义化[7]。周恩来在《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一文中指出:“经济建设是百端待举,但须有缓急轻重之分,草案中已根据那些是应该做的、那些是不应该做的;那些是可以现在做的、那些是现在不能做的;那些是已经做了的、那些是尚未做的等分析规定出具体条文[8]。”例如,《共同纲领》允许合作社经济、农业和手工业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并扶助合作社经济和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的发展。这种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国家制度和政策的科学精神,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从这个实际出发,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共同纲领》是统一战线的纲领[5-2]。它明确规定,实现新民主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就要团结国内各民主阶级、各个民族和国外华侨,结成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毛泽东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称之为夺取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三件主要武器、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思想的核心,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革命和建设的任务服务。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9]。”我们当前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参考文献】 [1]刘少奇选集:上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76-177[-1],434[-2],171[-3],172[-4].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417[-1],6[-2]. [3]毛泽东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75[-1],677[-2]. [4]毛泽东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80. [5]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C].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123[-1],139[-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4. [7]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24. [8]周恩来选集:上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70. [9]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2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