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亚细亚所有制形式与夏商周社会若干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研究》 江林昌 参加讨论

    理解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的内涵,可能从两个角度入手会更好一些:社会形态学角度与国家文明学说角度。
        西方经典著作里的所有制,指的是经济主体对客体对象的占有关系。它不仅包括客观的物质生产条件的占有关系,还包括对劳动产品的占有关系,以及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占有关系。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把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集中于社会制度,把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的基础。认为,所有制的变化,使整个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使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指出:“一部世界史就是所有制关系变更的历史。”由此可见,理解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只有从社会形态学角度入手,才能把握其关键。
        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见《政治经济学批判》第470页至520页,以下书名从略,只注页码)里,马克思将资本主义以前的土地所有制细分为A、B、C、D四种形式。如果从社会形态学角度看,对这四种形式便可得到这样的认识:
        A.原始所有制形式--即原始公有制社会形态;
        B.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即东方奴隶制社会形态;
        C.古典古代的所有制形式--即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形态;
        D.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即封建制社会形态。
        由此可见,B类亚细亚所有制与C类古典古代的所有制,实际上是属于东方与西方并列的两种不同的奴隶制社会形态。
        这样,又使我们有可能将马克思的奴隶制理论与国家文明学说联系起来理解。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著作里,都将奴隶制的建立看作是文明时代的开始。认为奴隶制时代开始了阶级分化,而“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将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理解为“东方奴隶制文明社会”,而将古典古代的所有制形式理解为“西方奴隶制文明社会”。
        下面,我们就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试图就夏商周社会谈三点粗浅体会。
        一、夏商周文明的横向考察
        马克思认为,亚细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前提是原始部落共同体(部落共同体虽不是亚细亚所有制的必然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这个原始部落共同体的特征是:“游牧,总而言之流动,是生存方式的最初的形式。部落不是定居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而是在哪里找到草场就在那里放牧。所以,部落共同体,即天然的共同体,并不是共同占有和利用土地的结果,而是其前提。”(P472)这就提示我们,东方亚细亚奴隶制文明社会是从游牧部落社会中发展起来的。这对于我们考察夏商周三代社会性质是有启发意义的。
        在史学界,一般习惯于从纵向的角度看待我国夏商周历史,认为这是前后递兴的三代。如果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建立算起,直到公元前771年西周结束为止,前后跨度已逾千年。照常规推论,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无论如何是有发展的。因此,如果指认夏商时期已进入奴隶社会的话,那么认为西周时期仍处于奴隶阶段好像就不可理解。于是,史学界便有夏代是早期奴隶社会、商代是发达奴隶社会、而西周是封建社会初期的推论。当然,如此认定夏商周三代社会性质的理由是多方面的,而对时序发展的考虑,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如果我们从横向的角度看,夏商周原是在黄河中游、下游、上游几乎是同时并起的游牧部落共同体,他们进入文明社会的前提条件大致相同。根据《尚书》、《史记》等书记载,夏商周三族的始祖鲧禹、商契、后稷,都在帝尧、帝舜的朝廷里服务过。这虽是神话传说,但也反映了夏商周三族的起源几乎是同时的。之后,夏、商、周三族又都经历了游牧流动阶段。夏族,鲧居崇山,《帝王世纪》云:“夏鲧封崇伯。”禹居阳城,又多迁移,《世本》云:“夏禹都阳城,又都平阳。”之后,据古本《竹书纪年》、“太康居斟”;“后相即位,居商丘”;“帝杼居原,自原迁于老丘”;“胤甲即位,居西河”;桀居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