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历史意义的再评价(2)
2.农业技术的普遍推广合作化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与推动下,开展了科学种田活动,积极改良品种。通过基层组织的贯彻实施,南方水稻由合作化前亩产不足200公斤,到1978年亩产达500公斤,而且推广种植了双季稻。政府结合作社发放了科学种田的小册子,推广科学施肥、杀虫、深耕,高杆稻变矮杆,合理密植,普遍种植绿肥等,取得了很大的实效。尤其是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试验成功后,一年就在湖南省普遍推广,如此迅速地推广农业技术,主要得益于集体化把农民组织起来了。 3.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合作化以前,中国农民的生产工具不仅落后,而且严重匮乏。据1952年统计,每10户人家才有一辆水车,每两户人家才有一把犁。农民购买力很低,每年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支出是135元,而用于购买生产工具的货币支出仅仅3.5元。这样的购买力,不用说购置农业机械,就连简单工艺的农具也难以添置。合作化以后,集体经济迅速壮大,以公社或生产大队为主,开始购买农用汽车,拖拉机、水泵等农业机械。到1976年,施拉机和手扶拖拉机的年产量达7.37万台和24万台,全国1/3的耕地实行了机械耕种。同年,农村排灌机械的拥有量比1965年增加2倍,农村载重汽车拥有量比1965年增加3.3倍[2](P447-449)。 4.社队企业的迅速崛起由于人民公社是工农兵商学一体化的组织,从50年代末以来,政府一直鼓励公社、大队、生产队农村三级组织兴办小型工厂。到70年代,社队企业有比较大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农民就业,有的企业一直持续到现在。毛泽东在1972年的一个重要批示中,曾预示社队企业是“光明灿烂之希望所在”[3](P234)。到1978年,我国已有社队企业152万多个,吸纳了2826.6万农村劳动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队企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1984年在中共中央四号文件中,将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虽然乡镇企业涵盖了个体企业,但仍以乡镇、村、生产小组等各级集体经济组织占主体。如在《农民与工业化》一书中总结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沪郊模式、耿车模式、平定模式等六种乡镇企业的模式中,除温州模式是家庭、联户企业占60%以外,其余全是以集体所有制为主。1980-1991年,全国乡镇企业的总产值从869.52亿元增至11611.8亿元,增长了12倍,年均递增25.35%[4](P174)。如果不是以社队企业为基础,而是以个体小农来发展,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速度的。 三、农业合作化推动了中国农村的全面进步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使延续了几千年的私有制在较大范围内被消灭,建立了以公有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可是,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及前几年国有企业的不景气,乡镇企业发生的一些困难,有人讥笑公有制,向往私有制,甚至公开提出全面私有化,认为中国目前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公有制造成的。他们忘记了先哲的警告,如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说:“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和一切罪恶的主要根源。”卢梭之后法国又一位思想家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阐述了一个原理:“私有制是万恶之源”。他还说:“在根本没有任何私有财产存在的地方,是不可能有任何私有财产的恶果存在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宣称:“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5](P18) 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私有制也绝对不是永恒的。不管社会主义道路多么曲折,公有制战胜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我国农村在集体化时期,农村取得了全面的进步。 1.生活方式,文明进步由于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人们之间形成了平等合作的关系,基本上免除了剥削,消除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岐视的根源。由于集体劳动需要协作,人们之间交往频繁,打破了过去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人际关系进入了新时期。农民几千年来第一次过上了集体生活,他们学会了磋商、协调,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容纳别人的主张。集体劳动同时增进了人们的了解,加快了现代思想的传播。劳动之余,他们一起学习文件和法令,政治觉悟迅速提高。在集体组织中,人们开展了劳动竞赛,涌现了大批劳动能手;业余文化生活更加健康丰富,人们精神振奋,素质普遍得到提高。由于有集体的督促、帮助,过去一些游手好闲的落后农民得到了改造,他们逐渐学会了劳动,学会了管理自己,变成新式农民。集体化退化了私有观念,培育了农民的集体荣誉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农村干部,社会凝聚力空前强化。 2.妇女解放,前所未有历史上所有的统治阶级为维护私有制,都极力宣扬男尊女卑,使妇女成为一种私有财产。个体劳动更使妇女承担了不被承认的繁重家务劳动,长年累月围着锅台和孩子转,自身素质难以提高。中国妇女的解放得益于中国革命,也得益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在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所写的按语,两次提到:“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要发动妇女参加劳动,必须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6](P246-253)农业合作化使广大妇女走出家庭,参加集体劳动,在经济上与男子并驾齐驱,为实现男女平等打下了物质基础。不少妇女还进入乡镇企业,过上了有组织有纪律的劳动生活,有了参加文化学习和政治学习的机会。青年妇女突击队和三八红旗手的示范作用,激发了妇女的劳动热情和集体荣誉感。妇女在集体活动中,交流增加,视野开阔。相应地,家庭关系大有改善,家庭暴力显著减少,婆媳矛盾有所缓和。男女青年的交流增多,开创了自由恋爱的风气。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