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1892年10月的日本大演习(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大庆师专学报(哲社版 参加讨论

炮兵军容严整,行动迅速。炮兵联队由四个野炮中队和二个山炮中队编成(近卫军炮兵联队只有四个野炮中队)。炮是大阪兵工厂制造的7.5厘米口径的青铜炮。
    迄今为止,日本还没有最后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山炮或野炮的数量。日本的道路过于狭窄。野炮难以通过,只能走人力车和驮马。道路的坡度也太陡。野炮由四匹马拖拉,力量大小。想尽快增加到六匹马。⑦最佳射程为二千五百至三千米。至于说一匹马就能驮运的山炮,实际射程仅一千五百米。
    战术准备。日本的战术和欧洲不同。河流是唯一的支点。稻田是良好的障碍物,不过,人能溜进去。
    农村木结构和苫草的房屋不能做为掩体,口径不大的子弹就能穿透全村。日本人善于利用森林逼近敌人或者象德国人在这方面所做的那样,利用森林做为隐蔽的要冲。
    应该说纪律是一流的,并且是以效忠天皇的宗教信仰为基础的。⑧
    在两年前的演习中,部队的战术准备是重点科目。今年的演习,主要注重的是后备军的组织动员、战地医疗救护和军需供应等问题。
    参谋本部名义上由有栖川亲王领导,成员有些是纯知识分子军官。如川上将军、寺内大佐、田村大尉等便是。除曾驻法国并推崇法国传统的寺内大佐外,整个参谋本部都接受了德国思想的深刻影响。将军们看起来都很有才干,特别是指挥第三师团的桂(指桂太郎--译者)将军。不过,校级军官在日军里是比较薄弱的。
    按德国体制或法国体制训练出来的尉级军官,精力充沛,长于指挥,生气勃勃。但德国战术的刻极性似乎不适应于日本的民族精神。士兵的素质良好,后备军也已完全具备同常备军共同作战的能力。
    日军的真正作用。如果敌人入侵,日军有能力保卫祖国,目前已暴露出来的在运送辎重物资方面存在的不足,到战时将通过雇用脚夫的办法加以弥补。敌人在登陆后将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当地居民反抗,布满森林和稻田的土地难以跨越;公路狭窄野炮难以行动,受当地地形的制约,战术条件生疏;此地仅食用稻米和鱼,没有欧洲人习惯吃的食品;没有脚夫和运输手段。他们随时都要应付高涨的爱国热情和对天皇的盲目忠诚。
    大演习所采用的战术或许要放弃,日本人将要转向小规模的战争,这符合他们的民族性情,他们乐而为之,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进行游击活动的一代。
    如果日军到国外作战,人们就要产生疑问--是否会因远离国土而使指挥的重要作用受到削弱,军官是否会闹独立性。⑨《日本友人公司》的大量船只保证交通运输。当然,在陌生的土地上,官兵由于不熟悉欧洲国家的战术条件,将处于困难的境地。然而,在中国或朝鲜的土地上,却不用为此耽心。
    结论。不可否认,日军学习欧洲二十五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它现今正处于军事上的“过渡状态”。然而日本人只不过是模仿者,虽然其军事间谍仍在收集武器改进的情况,但值得怀疑的是仅靠他们所获取的一些情报能否使军队维持在应有的水平。
    经过法国教官的培训并在欧洲得到深造的军官原本都是优秀学员,他们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员;然而这些人所能讲授的只不过是自己当年学过的东西,况且现在已经显得过时了。
    日本人并不掩饰自己避免依附外国教官和停止派遣年轻军官出国的意图。如果他们抛开自己的德国师傅,那并不奇怪。但是,如果他们决定仅靠自己的力量,二十年后他们将会看到自己没有丝毫的进步,那时他们只得回过头来重新努力,当然,心情是苦涩的。
    注释:
    ①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征兵令》,规定陆军分为常备军和后备军等,后备军平时在家生产,战时编入常备军。--此注为译者加,以下不说明者,均为帝俄总参谋部有关人员的原注。
    ②此节(一)及下节(二)的引号为原文所有,看来这两节可能是从日军的演习计划或总结摘译的--译者。
    ③日本的习惯,交火未完全结束时,演习导演不允许双方部队的距离近于150--200步,以免混乱。
    ④木质纸可能指的是竹内皮;大麻,即印度麻,中国称青麻。
    ⑤这很可能是朝鲜广泛应用的所谓“高丽纸”。
    ⑥“人力车”,运送辎重的主要工具,系手推车改制而成,每车配三个脚夫,在狭窄的道路上能不停地运输。甲午战争时,日军在朝鲜和中国广为应用,--译者。
    ⑦这种考虑已有多年了。马匹不足,价钱昂贵,大概是实际上落实的障碍。
    ⑧按照日本神道的观点,皇族来源于神,人们的佛教观念与此并不矛盾。
    ⑨大概是作者认为,人民群众的封建意识严重,军队里也有,这一点同前述爱国主义和效忠天皇不太一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