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苏联与朝鲜战争(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刘子靖 参加讨论

此外,还应指出,苏联当局朝鲜战争期间外交上对中国也不够光明正大,关键时刻甚至不守诺言,背信弃义。朝鲜战局逆转后,为援救北朝鲜,中苏两国商定共同出兵,斯大林答应派出空军,空中由苏联负责,地面作战由中国承担。1950年10月初,中共中央据此任命彭德怀元帅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命志愿军向朝鲜境内迅速出动,并将这些情况向莫斯科作了通报。但不到两天,苏联当局就通知中国政府:原商定苏联方面出动空军之事,由于没有做好准备,暂不出动。救兵如救火,中国已下令数十万大军出动,苏联却单方面改变协议,而中国当时还没有空军,这不能不使中国领导感到震惊。其后周恩来总理飞赴莫斯科与斯大林面谈,作出了巨大努力,苏联当局仍然态度暧昧、含糊其词。后来苏联只派了一部分空军和高炮部队,驻在后方担任掩护任务。因此,美军在战争中一直掌握着制空权。由于敌机狂轰滥炸,志愿军数十万大军白天无法作战,后勤供应异常困难,前线的大部队经常不得不在冰天雪地忍饥挨饿,连志愿军总部的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苏联的背信弃义使中朝军队付出了沉重的牺牲,严重影响了朝鲜战局的进程。麦克阿瑟之后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写到:“我们在北朝鲜上空几乎未遭抵抗,而且,除地面火力外,我们可以不受阻碍地攻击敌补给线。在头一年,敌人甚至连防空火力还击也没有。因此,我们确实摧毁了敌人许多沿途运送的装备和补给物资,而且勿庸置疑,使敌人遭到沉重的打击,在生命财产上付出了高昂代价”,否则,美军“在朝鲜战争的情况会悲惨得多”[3](P91)。朝鲜人民军副总司令南日将军曾当着美韩谈判代表的面指出:“你们的地面部队能够在现位置支撑一时,全靠海空军的狂轰滥炸,否则,早就无影无踪了。”[10]苏联当局不仅不出兵,1951年初中国参战之后,还向美国发出信号:苏联不会在朝鲜打仗。“苏联驻东京代表团联络主任对美国代表讲,苏联没有军事人员在朝鲜作战,今后也不会有。”[11]试图乘机缓和与美国的紧张关系。
    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中承担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证实:“仅从志愿军来说,到停战为止,前后入朝转换参战的有步兵27个军和1个师,有航空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公安部队共40多个师,还有大批铁路员工和民工,共100多万人。在战争中光荣负伤和英勇牺牲的就有36万人。其中在战场上献身的军级干部3人,师级干部10多人,团级干部近200人。”[12]中国人民不仅承受了巨大的生命牺牲,而且还承担了巨大的战争费用。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讲:1951年我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费用和国内建设的费用大体相等,一半一半”。[13]与国内建设开支相当,多么浩大的战争消耗!但是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之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苏联作出了多大牺牲,付出了多少代价呢?
    其实,在苏联领导内部,对于苏联当局的朝鲜政策也有不同看法。当时身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赫鲁晓夫事后写到:“斯大林要为北朝鲜人所处的危机局势负一部分责任。我感到费解的是,为什么当金日成准备进军的时候,斯大林召回了在北朝鲜师团里作为咨询人员帮助建设军队的所有苏联顾问。关于这件事,我问过斯大林,他不耐烦地回答我:‘我们的顾问继续呆在那里太危险了,他们可能会被俘,我们不想留下证据被人家指控我们参加了这一事件。这是金日成的事’。所以,我们的顾问被召回了”。[2](P534)美军仁川登陆后,赫鲁晓夫向斯大林建议,派远东军区司令马利诺夫斯基赴朝帮助抵抗,但斯大林对这一建议“表现出极大的反感”。赫鲁晓夫写道:“这使我感到吃惊。难道斯大林没有向金日成祝福吗?难道我们没有给金日成武器吗?难道我们不是站在金日成一边吗?没有我们的帮助,他是不能稳操胜算的。但是我们的帮助仅是提供武器”。[2](P535)显而易见,赫鲁晓夫对苏联当局的朝鲜政策感到迷惑不解和愤愤不平。其实,就是斯大林,有时也不掩饰苏联政策的自私。1952年4月,斯大林对印度驻苏大使拉达克里希南说,“苏联只关心自身的安全和在建立一条由对苏联友好国家组成的缓冲带”。印度大使后来把这句话转告了美国驻印大使馆临时代办。[14]
    由以上事实和分析不难看出,苏联当局对朝鲜战争的政策是自私的,又是极其现实的。在这里,苏联自身利益至上,先于意识形态原则,外交决策完全服从国家现实利益。
    
    朝鲜战争是在苏美冷战、两大阵营对抗的国际大气候下发生进行的,苏联虽然置身战火之外,坐山观战,但其存在和政策对这场战争依然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作为一个实力强大的社会主义大国,苏联的客观存在,既是朝中两国人民的强大后盾,也是限制美国扩大战争,从而使朝鲜战争地方化的重大因素。美国当局曾多次考虑要把战火引向中国,最大的顾虑和最大的障碍正是苏联。苏联在道义上的大力声援,减轻了朝中两国所面临的国际压力,改善了朝中两国所处于的孤立和不利的国际环境,鼓舞了朝中军队士气;苏联在物质上的巨大援助,改进和弥补了朝中军队武器装备的陈旧落后和严重不足,使朝中军队能够坚持与超级大国美国在战场上进行长达三年之久的较量。中朝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苏联人民这些宝贵的支持和援助。然而还必须指出,苏联当局的朝鲜政策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美国悍然出兵朝鲜,使北朝鲜和远东的和平都面临着严峻的局面,但是苏联当局却回避了自己应该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军事上采取了消极的不卷入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支配下,美军仁川登陆后,苏联当局坐视不救,攻入南朝鲜的人民军几乎全军覆没;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美国地面部队悍然越过三八线北进,直抵鸭绿江边,北朝鲜岌岌可危,中国不得不冒巨大的风险,出兵抗美援朝;这一政策使美国始终垄断了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中国人民志愿军则不得不承受惨重的伤亡;这一政策还严重影响了战争的结局,事实上美国在远东的战略支柱是日本,为保卫这一首要目标,美国有关部门当时已拟订了苏联出兵后在朝美军将撤往日本的计划。李奇微证实:“我相信,在此种情况下,美国政府会完全赞同撤离朝鲜。事实上,即使我不这样做,政府也会命令我这样做的。通过与海军和空军的协商,陆军参谋机构已拟就一份应付这些紧急情况的计划草案。一旦经我同意,该计划便会以统一的代号迅速下达部队,付诸实施”。[3](P13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