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促成 斯诺访问陕北,还与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 中共创立革命根据地以来,国民党对其长期进行新闻封锁和军事围剿。中共长征于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后,更是如此。对此,斯诺深有感慨地说,“他们(中共)的地区比西藏还要难以进入。”(注: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P1。)国民党的封锁和围剿,使中共陷入孤立和封闭状态,威胁到中共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中共到达陕北后,日本对中国的猖狂侵略,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中共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任务。在这历史的关头,中共迫切需要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显示自己的存在,披露自己的真相,表明自己的路线、方针、立场和主张,尤其是抗日主张,以彻底揭穿国民党长期以来所散布的各种谣言。因而,打破封闭与孤立,成为中共急待解决的问题。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并企望从各方面着手加以解决,然而,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新闻封锁与检查和反共宣传,中共是不可能向国统区公开发布任何消息和言论的,其他各党派,各社会团体也不可能,国民党更不可能。那么外国人如何?中共开始把目光转向外国人,因为他们受各国治外法权的保护,在中国有较大的活动自由,他们还能将中共的消息向外国报道。对此,海伦·斯诺曾写道:“毛泽东……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外国人,来记下和发表事实真相。”(注:《海伦·福斯特·斯诺的来信》,《新闻战线》,1980年第1期。) 那么,应物色什么样的外国记者呢?我们认为中共必然会考虑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国籍。像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执行反共政策,这些国家的记者即使能客观地报道红色中国的情况,也不可能在中国或他们本国发表。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受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怀疑和敌视,他们的记者所作的报道会被视为赤色宣传。从这一方面来看,美国似乎较合适。第二是记者的政治背景和倾向。只有那些既不纯粹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也不纯粹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的记者,其报道才有可能为更多持不同立场的人所接受。第三是记者的报道态度,只有持客观报道态度的记者,才能真实地报道中共的情况,其报道才能更令人信服而被接受。 中共根据这些条件开始物色人选,他们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在上海的宋庆龄。路易·艾黎写道:“那时,陕北传来电报,要求一位善意的记者前往边区”(注:路易·艾黎:《忆为中国而战的国际主义者》,见《生活在中国》,新世界出版社。P10。)。宋庆龄根据中央的请求,考虑斯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虽倾向社会主义,但不激进,其文章一直避免向激进刊物投稿,因而具有独立色彩;而且他的写作态度一贯客观真实,甘地曾评价说他是一个诚实的记者。中共经过充分考虑,最后选中斯诺(注:约翰·马克斯韦尔·汉密尔顿:《埃德加·斯诺传》,学苑出版社,1990。P70。)。中共还为斯诺的陕北之行作了周密安排;到苏区后,毛泽东和其他各级党和红军的领导人都热情地接待他的采访(注:刘力群:《纪念埃德加·斯诺》,新华出版社,1984年。P475。)。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中共急于打破封闭与孤立的迫切要求。 斯诺后来回忆其陕北之行时,曾说到与毛泽东的会谈:“他(毛泽东)通过我,第一次得到了向世界发表谈话,更重要的是,向全中国发表谈话的机会”(注:埃德加·斯诺:《斯诺文集--复始之旅》,新华出版社,1984年。P192。)。 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共的选择是正确的,中共打破孤立与封闭的目的也达到了。《红星照耀中国》于1937年10月于伦敦出版后,中共得到西方许多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就是受了该书的鼓舞而来到中国的。1938年2月,该书以《西行漫记》为名在上海“复社”出版了中文版,因它揭穿了国民党长期以来的欺骗宣传,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共、红军和苏区的真实面貌,尤其是中共的抗日主张,使中共得到全国爱国人士、党派和团体的支持与拥护,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和革命志士纷纷来到延安投奔革命。这样,中共迅速走出困境,不断发展壮大,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和威望也日益上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