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宋代童蒙教育的主要特点(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郭娅 参加讨论

再次,宋代童蒙的伦理道德教育内容以传授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涵为前提,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核心,体现了在“人伦日用”中体现至理的基本精神。“伦理本体的建构并不是理学思想的完成,而仅仅是个开始。伦理说到底只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它只有化为人们的自觉,才具有实在的意义。因此只有从理论上阐明天理与心性的统一,才能融天理于心性之中,而将多少有点神秘的伦理本体化为人们的主观心理,将‘三纲五常’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自觉。”[10](p16)为了使理学渗入到儿童的思想意识中去,理学家们一方面通过编撰《训蒙绝句》(又称《训蒙诗》)、《伊洛经义》、《毓蒙明训》和《性理字训》等理学教材来传授“天理流行,赋予万物,是之谓命。人所禀受,贤愚厚薄,是之谓分;……禀乎天理,莫非至善,是之谓性;主乎吾身,统乎性情,是之谓心。感物而动,分乎善恶,是之谓情”等理学基本概念和“天命不己,于穆不己,其赋于人,为性之善,是曰天理;喜怒哀乐,声色臭味,感物而动,易流于私,是曰人欲”[11](p161、171)等理学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小学诗礼》、《训蒙雅言》、《童蒙训》、《少仪外传》、《童蒙须知》、《小学》、《家塾常仪》和《三字经》、《小学绀珠》、《千字文》、《百家姓》及《蒙求》、《十七史蒙求》、《叙古千字文》等童蒙教材,使儿童在“诵诗读书,咏歌舞蹈”[7](p30)等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接受“立不敢中门,行不敢中道。坐不敢中席,居不敢主奥。……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法不敢道,非德不敢行”[12](p81、83)等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些内容表面上是为了使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父母长上,但从根本上说,它是忠的基础,是礼的根源。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3](p1)的熏渍陶染。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加之科举制度的改革,极大地刺激了普通平民,甚至包括某些社会地位低下的贱民督促子弟读书的热情。为了适应社会的这种变化,宋代许多著名学者如朱熹、吕祖谦、吕本中、陈淳、王应麟等,在编撰童蒙教材时,不仅重视伦理道德教育,也非常重视对蒙童进行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教育,以培养博学、广见闻的儿童。王应麟在《小学绀珠》自序中,明确指出:“君子耻一物不知,讥五谷不分。七穆之对,以为洽闻;束帛之误,谓自寡学。其可不素习乎?乃采掇载籍,拟锦带书,始于三才,终于万物。经以历代,纬以庶事,分别部居,用训童幼。”[14](p5)在王应麟看来:“夫小学者,大学之基也。见末知本,因略致详,诵数以贯之,伦类以通之,博不杂,约不陋,可谓善学也。”[14](p5)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从宋代开始,以《州名急就章》、《名物蒙求》、《小学绀珠》、《历代名医蒙求》等为代表的专讲名物制度、自然常识及科技知识的童蒙教材不断出现。尽管这类童蒙教材的数量不多,但反映出宋代童蒙教育开始重视自然和科技知识教育的趋向。
    宋代童蒙教育中有关自然常识和科技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理知识。欧阳修在他所撰的《州名急就章》序言中提到:“余为学士,兼职史官,官不坐曹,居多暇日,每自娱于文字笔墨之间,因戏集州名作《急就章》一篇,以示儿女曹,庶几贤于博塞尔。”[15](p1102)在此作者尽管自称为游戏之作,但笔者以为,作者以掌管文书和识天地万物古今四方之名的便利,写出的《州名急就章》对儿童学习地理知识会有一定的帮助。再如宋末方逢辰编著的《名物蒙求》也辑录有以介绍地形、地貌为主要内容的地理常识,通过“高平为原,窈深为谷。山脊曰岗,山足曰麓”等通畅流利、自然顺口的对偶句式,使蒙童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得到有关地理知识的教育。
    第二,自然常识。宋代童蒙教育中,自然常识的教育内容进一步扩大,不仅在著名的《三字经》中有“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15](p31、33)等有关自然常识的教育内容,而且在《名物蒙求》中,甚至出现了对自然现象较为科学的解释:
    云维何兴,以水之升。
    雨维何降,以云之蒸。……
    物有知者,鸟兽之属。
    物无知者,为草为木。[15](p1222、1228)
    这一方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宋代认识自然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说明宋代学者已经意识到对蒙童进行自然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天文、历法知识。在宋代童蒙教育中,有关天文知识的教育在童蒙教材中也有反映。如在宋人方逢辰的《名物蒙求》和王应麟的《小学绀珠》中均有有关天文知识的内容。另外,流行于宋代的《步天歌》通过《紫微垣》、《太微垣》、《天微垣》和《东方七宿》、《北方七宿》、《西方七宿》、《南方七宿》七个部分,将各个星宿的位置讲得十分清楚,不仅易读,而且易记,宋人郑樵谈自己读《步天歌》的感受时说:“一日,得《步天歌》而诵之,时素秋无月,清天如水,长诵一句,凝目一星。不三数夜,一天星斗,尽在胸中矣。”[16](p525)
    除以上三方面外,宋代童蒙教材中还有南宋人周守忠的《历代名医蒙求》,此书以四字一句的对偶句式写成,记录了包括“神农百草,伏羲九针,郭玉诊手,文挚见心。王遂炼石,安期制金”在内的从三皇到宋代的典实,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水平,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比较重视将人类积累的经验和成果传递给后人的远识。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