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金代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地区开发(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韩茂莉 参加讨论

辽东所产粮食既可远输至山东、河北等地,理所当然地更成为其周邻地区缓急可求的粮食供给地。贞祐三年(1215年)肇州(今黑龙江肇东县八里城)被契丹叛军所围,“食尽,有粮三百船在鸭子河,去州五里不能至”,当时为肇州武兴军节度使的纥石烈德组织人力,挖人工运渠一条,使粮船顺利到达城下[25](《循吏传》)。文献中没有记载这三百船粮食的运出地点,但极有可能来自辽东。据考肇州位于今黑龙江肇东县八里城[26],这里是松花江上两条重要水道的汇合处,一条沿松花江至今大安、洮安等县直指上京,另一条则从第二松花江或拉林河南下,至辽东各地。由大安、洮安向西就是临潢府一带,金末聚居在临潢一带的契丹人基本已脱离了金廷的制约,以留哥为首的叛军甚至直接围攻上京、东京的城镇,当然不会有粮船来自那里。而沿第二松花江南下可至辽东,也可由此进入中原,而这时的中原正值战火的冲击之下,贞祐二年,迫于蒙古大军的压力,金将都城再一次南迁至汴京,次年五月蒙古大军攻陷中都,占领河北、山东。金室被逼到黄河以南,百万随迁人口的食粮已使朝廷百般筹措,更不会有余力支持塞北,因此粮船的来地只能是辽东地区。金末朝政动荡,但辽东一带仍能显示出其经济优势,平时这里更应是塞北最富庶的地方,正因为这样金人称“上京、辽东,国家重地”[27](《奥屯襄传》),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辽东已在某种程度具有粮食生产基地的职能。
    三、北京路的农业生产与区域分异
    金初曾分置北京、临潢府两路,大定年间合为北京路,其辖境大致相当于辽中京道的全部、上京道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及医巫闾山北端各州县。辽代这一地区约有21万户,104万人口[28],《金史·地理志》记载金代北京路共有41万余户,合人口246万,总数似乎比辽高的多。但辽金两代户口统计制度不同,辽只将从事农耕业的定居作人口为户口统计对象,而金的户口统计则包括猛安、谋克在内的各族人口。若农业民族与非农业民族各占一半的话,那么农业民族只有一百二十多万口。(注:王育民《中国人口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认为辽境内未着籍的人口包括部民、宫户以及媵户、二税户等,其中部民约15万户,宫户约10万户。这些未着籍人口主要分布在辽上京、中京地区,总户额应超过20万,与着籍人口户额接近。)仅从劳动力条件来看,金代北京路的农业生产规模不但不比前朝大,反而有缩小的趋势。
    金代北京路人口主要集中于辽西一带,其中义州、锦州、兴中府、建州人口密度最高,约在50-60人/km[2]。如果看一下地图,不难发现这几州或处在傍海道上,或位于大凌河沿岸,都地处交通冲要。交通因素对这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无论金前期以上京为都,还是海陵王迁都燕京之后,“内地”与中原地区的交通往来主要行经这里,频繁的交通往来,促进了交通沿线的人口集中与农业开发。从考古发现看,临潢、北京两路各类农具的出土也以辽西一带为多。辽宁新民县前当地铺金代遗址发现有铧、镰等农具及聚落遗址[29];法库县包家屯乡刘邦屯村金代居住址,发现有铁铧、铁犁镜、耥头等农具;[30]绥中县城后村发现有金代铧犁、耥头、铁犁牵引、铁锄、锄板、镰等农具[31]。此外在临潢路境内,今内蒙巴林右旗宝日勿苏镇老房身村发现金代大犁铧、小犁铧、犁镜、锄型器、锄钩、锄板、镰,从这些农具的形制看,与黑龙江肇东县八里城、辽宁绥中县城后村、新民县前当地铺、吉林集安县钟家村等金代遗址发现的农具基本一致[32],都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
    辽西之外北京路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强度都不如前潮。如大定府一带原奚人居住区,本是辽代塞外经济发展程度最好的地方,金代国家政治中心由西拉木伦河流域转向阿什河流域后,傍海道成为南北来往的主要通道,原来联系塞北与中原地区交通的大定府一线失去原有的区位优势,经济地位亦随之下降。金前期虽曾将奚人六猛安“徙居咸平、临潢、泰州”等地,而将女真人迁至奚地,但这样的迁移主要是出自于政治上的考虑,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与辽代相比,北京路临潢府一带的农业生产最显低落。金初省去辽12行政州、16头下州、31县的建置,曾一度设置临潢府路(后并入北京路),临潢府路辖境与辽上京道的核心区域基本相似,路下只置3州府,即临潢府、庆州、泰州,下辖7县。金对临潢府一带州县的省并是经过一番考虑的,被省并的或与辽祖先传说有关,或是祖先的重要活动地点,或是祖陵所在地。这些地方并不是发展农业生产最有利的地方,如永州、龙化州均在沙碛之中。通过这样一番省并,使农业开垦区更向临潢府附近集中。州县数额削减,人口与劳动力也相应减少。辽代以临潢府为核心的西拉木伦河流域农垦区,仅农业人口就有50万左右,而金代包括非农业人口在内的全部人口也不过42万。人口锐减必然影响土地开垦量,并造成农业生产衰落。而农业生产衰落使人们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差,因此在金代文献中屡屡见到赈济临潢饥民的记载。大定三年(1163年)金遭遇饥荒,世宗诏令“临潢汉民逐食于会宁府、济、信等州”[11]。临潢府一带的汉民是从事农耕生产的主要农业人口,饥荒发生后,附近地区的收成都同样不景气,才被迫令这里的农民到数百里之外的会宁府去觅食,可见这里的农业生产水平是较差的。大定九年又逢饥荒,朝廷再次诏令,赈临潢等地猛安、谋克户。[11]即使是在正常年份,临潢府的居民也常自给不足,所欠粮食需“藉北京等路商贩给之”,倘因粮价昂贵等原因未能按正常期限运来粮食,则一些“饥饿之徒”往往会聚众滋事,甚至做出“杀太尉马,毁太府瓜果,出忿怨言起而为乱”的激烈举动。[33](《董师中传》)
    劳动力减少本来已经滞缓了农业发展进程,大量非农业性的劳役又进一步干扰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明昌四年(1193年),大理卿董师中曾上疏道:临潢一带“民有养马签军挑壕之役,财力大困,流移未复,米价甚贵”。[33](《董师中传》)由此可知,临潢诸路的百姓主要困于三样重役,这就是养马、签军和挑壕,在这些重役的压力下,不但当地财力大困,而且也不断造成人口流移。
    所谓养马是朝廷将国家官马的牧养地设在这里,辽代上京道即设有牧场,金袭辽制,初有五群牧所,世宗时改置为七,除合鲁椀、耶鲁椀两群牧所在临潢、泰州以及大定府武平县境外[34](《岳志》),大多群牧所的设置地点已不可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临潢一带应占很大的比重。女真语称群牧所为“乌古鲁”,提控诸乌古鲁是主管群牧的主要官员。明昌四年(1193年)以庆州刺史石扶员兼任此职,庆州位在临潢府附近,以庆州刺史兼此职,可以说明群牧所在临潢路内最为集中,否则就不会形成如此兼职之例了。大片官牧场的出现,不但占用土地,而且需要调用劳动力,这一切必然要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