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而要进行武装斗争,就必须建设一支以共产党为绝对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支军队要由弱变强、由小变大,承担起革命的政治任务,又必须有正确的建军原则和建军路线,正确的扩军方法及路线,以及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正确的建军原则和路线,能确保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则会使人民军队在强敌围攻之下能立于不败之地;正确的扩军路线及方法,则能使红军保质保量地不断壮大发展。对于建军路线和战略战术原则,史学界已给予充分的关注并进行了系统的论证总结,而对扩军路线的研究,人们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本文拟对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正确扩军路线作一探讨。 一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也就不存在扩军的问题。大革命失败后,党总结了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了武装力量的绝对重要性,从而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从1927 年8月起,党先后组织和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百多次武装起义。参加这些起义的武装力量就成为新型人民军队创建的基础。但创建初期它还只是游击队性质的。它们主要包括如下几部分:部分党领导及影响下的原国民革命军、农民武装、工人赤卫队武装和地方势力组织的土著武装等等。由于这些队伍中原先存在的雇佣军习性、组织纪律松懈等弱点,更由于多数起义部队未能及时转入农村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在强敌围攻之下,损失惨重,起义之后所剩不多。因此,革命的军队迫切需要发展壮大。 但是,应建立并扩大什么样的军队呢?早在1927年8月, 中共中央就明确规定:“中国革命的总经验,已经证明雇佣军队决不是革命靠得住的工具”,“因此创造新的军队,不要有雇佣的性质,而要开始于志愿兵的征调,渐进于义务的征兵制,建立工农的革命军。”[1] 这就为工农红军的建立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而无产阶级人数相对较少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里,究竟应该怎样组织并逐步壮大中国工农红军,却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90%,因此,中国的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武装斗争,工农红军就是武装起来了的农民。而中国农民虽然具有较强的革命性,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但又往往具有保守、文化低、家乡观念和地方观念较重等弱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应怎样使中国农民逐步觉悟起来、武装起来,锻炼成为守纪律、能打仗的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革命战士,这无疑是红军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毛泽东、朱德等我军的创始人,除注重从思想上建军外,还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摸索创造出了一整套的扩大红军方法,形成了正确的扩军路线。这条扩军路线是:“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2]即是说,要首先武装农民群众,帮助农民建立赤卫队、少先队等群众性武装组织,使广大农民在配合红军作战中经受锻炼,提高觉悟;然后从中挑选出勇敢有军事技术的分子组成地方红军,使地方红军战士在打团匪、配合主力红军作战中继续经受锻炼,提高军事技术;最后从地方红军中抽调勇敢的分子加入正规红军。这样,经过逐层次锻炼,入伍的农民战士不仅摆脱了地方家乡保守观念,而且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了军事技术,因此,一入伍就成为英勇善战的坚强红军战士。 这条扩军路线是逐步形成的。 在两湖暴动之前,1927年八九月,中央就强调:“在指定暴动的区域,未发难之先即应正式成立若干农军。暴动成功之后,须无限制的扩充数量”,“改为工农革命军”[3]; “工农军的数量在暴动成功之后,须无限制的扩充成为正式的革命军队”[3]。 这为人民军队的创建与正确扩军路线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许多地方相继爆发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之后,党总结了军事工作的经验。1928年5 月中央在第五十一号通告中指示:“工农赤卫队应当尽力扩大,在暴动区域中并且要挑选赤卫队的勇敢积极分子与觉悟的兵士组织红军。”[4]7月,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更强调,“游击战争中勇敢的青年,尤其是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的分子参加到游击队伍中来,使其渐次扩大,成为工农革命的红军”[4]。 这就指明了红军创建并扩大的基本途径。但一直到1929年春,系统的扩军方法并未形成,正确的扩军路线仍处在萌芽阶段。例如,1928年11月,毛泽东给中共中央写的报告中,在谈到当时全国最大的一支红军红四军兵员急需扩大时,并没有把扩军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走由地方武装中抽调人员扩充红军的道路,而是亟盼湖南省委送安源工人到井冈山根据地,以补充兵员,并希望中央给红军派遣30名干部[2]。1929年4月,红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也谈到:“红军〈多〉不是本地人,与地方武装的赤卫队来说完全不同,湘赣边界宁岗各县的农民只愿在本县赤卫队当兵,不愿入红军。因此,红军简直寻不见几个湘赣边界的农民。红军成份是老的国民革命军浏平湘南的农军和迭次战役的俘虏兵。”[5] 这些事实说明,在实践中怎样扩大红军仍是需不断探索的问题。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斗争经验的丰富,党进一步认识到了扩军及怎样扩军的重要性。1929年2月底, 中央指示红四军前委:“扩大红军,在红军中在群众中应该是一个普遍而深入的口号。扩大的路线,应该从广大群众斗争中去取得帮助。”[5]在中央的号召下, 各革命根据地在扩军的实践中,通过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正确的扩大红军方法。例如,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在如何处理缴获的敌人枪支时,既反对了把缴获之武器“交给地方赤卫队”,以为“赤卫队加多即是红军的壮大”的模糊赤卫队与红军性质的观念。同时,前委又认为,“在群众有觉悟毫无武装的时候,红军应设法多发枪械给他们。在有几县以上的赤卫队,群众武器多的地方应该成立红军一营至一团,打破群众自私自利的地域界限,创造强有力的超地方性的红军”[5]。并规定:“在有如县以上的赤色区域,经过斗争的赤卫队业已有普遍的组织,在不妨害赤卫队条件之下,应建立红军,以扩大赤色区域。”“各区乡政府及县政府均须成立赤卫队”,以村为单位“成立暴动队之组织”,“凡上列红军、赤卫队兵士”,“可择其觉悟分子送一批到红军第四军来。”[5]这说明红军第四军的扩军方法已趋于完备。 在各革命根据地相继找到正确的扩军方法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井冈山及各革命根据地扩军的经验,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形成了正确的扩军路线。1929年12月,毛泽东在批评红四军党内存在的某些错误思想时指出:“扩大红军,不走由扩大地方赤卫队、地方红军到扩大主力红军的路线,而要走‘招兵买马’、‘招降纳叛’的路线”,这是流寇主义[2]。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概括指出:“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2]事实说明, 正确的扩军路线在1929年底至1930年初已经形成。 此后,一直到1931年年底,中央苏区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顶住李立三“左”倾错误和王明“左”倾错误的压力,基本上坚持了这一正确路线。例如,1931年11月举行的中央苏区第一次党代会,虽然在中央代表团主持下基本接受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但其通过的《红军问题决议案》中仍强调:“在扩大红军运动中须有明确的阶级路线,坚决的反对立三路线和招兵买马的观念,应扩大并加紧对独立师及地方工农武装的领导,这样来把一部分地方武装编入到红军中去,要在有基础的群众中做扩大红军运动,以宣传鼓动经过群众路线的方法,吸收最勇敢的工人雇农贫农及可靠的中农分子到红军中来”[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