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试评陈独秀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张婷姝 参加讨论

陈独秀认为中日两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成为中日战争的经济根源。他强调“战争与革命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后果”,认为它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他说:“此次战争,不但中日两国都因为发展工业而战争,而且两方面都因为工业有了发展才至于推动战争。”(注:陈独秀《我们为什么而战》,《陈独秀著作选》,第505页。)“就日本说,轻工业的日本,在经济上本非什么了不得的强国;欧战以后,工业突飞的发展起来,原料和市场都不能与之相应,”(注:陈独秀《我们为什么而战》,《陈独秀著作选》,第505页。)为急于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市场,于是发动侵华战争,不要中国有民族工业,只要中国民族永远成为日本民族生产工业原料,做他们的农奴;在中国方面,自一次大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因政府政策的错误建设得很缓慢,”(注:陈独秀《我们为什么而战》,《陈独秀著作选》,第505页。)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工业,毕竟缓慢的一直发展着,”(注:陈独秀《我们为什么而战》,《陈独秀著作选》,第505页。)中国走向新兴国的企图“使大部分靠中国的资源和市场才能够继续发展的日本帝国主主义者,不得不大吃一惊。”(注:陈独秀《我们为什么而战》,《陈独秀著作选》,第505页。)日本不允许中国成为资本主义的新兴国,于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企图以工业的日本统治农业的中国,只有用战争来打破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新国家之野心;中国不甘心受日本的统治,要发展民族工业,自做主人,也只有努力抗战以打破敌人的企图。”(注:陈独秀《我们为什么而战》,《陈独秀著作选》,第505页。)陈独秀正确地揭示出中日战争的经济因素。毛泽东也曾从经济方面分析中日战争的原因,他说:“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新式工业。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注:《解放日报》1944年5月22日。)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也曾指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9页。)陈独秀看出了从30年代中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较快发展的形势,引起了日本的极大不安,急忙发动侵华战争,认为中日双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成为此次中日战争的战源。他的文章把为资本主义而战作为主题,从一定意义上,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经济原因之一在于争取经济独立。与毛泽东对中日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有一定的共同*
    处。他从争取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意义上看待抗日战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其五,“中国急需发达工业,但同时必须使重要的工业都是社会的不是私人的,如此中国底改革才得的是西洋工业主义的长处,免得他们那样由资本主义造成经济危殆的短处。”(注:《社会的工业及有良心的学者》,《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陈独秀肯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作用,提倡中国抓紧实现工业化,但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陈独秀把社会主义视为一种实现中国工业化的理想的新道路。因为在陈独秀看来,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是一条流弊万端和危机四伏的道路。他还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特殊性,论证了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以及中国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正如他所说:“照中国社会的现状,要开发实业,只有私人资本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这两条道路。用私人资本主义开发实业,在理论上我们不能赞成,因为他在欧、美、日本所造成的罪恶已是不能掩饰的;在事实上,以中国资产阶级幼稚的现状,断然不能在短期间发展到能够应付中国急于开发实业的需要,而且在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国内军阀的扰乱未解除以前,中国的资产阶级很难得着发展的机会。”(注:《造国论》,《陈独秀著作选》第2卷290页。)因此陈独秀认为,工业化的道路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但中国若步欧美、日本之后尘,走资本主义道路,势必前途险恶而重蹈西方工业主义的覆辙。实业落后的中国虽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但中国的工业化欲避免西方工业主义的险途,唯有走社会主义之路。这样才能取工业化之利而避资本主义之害,从而建设一个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新社会。毛泽东也在肯定资本主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将“公有化”这一马克思为西欧发达工业国设计的生产关系革命,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发展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现代化(工业化)的现实模式。将“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现实途径。因此,在中国工业化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上,陈独秀与毛泽东都把社会主义作为实现中国工业化的现实途径。陈独秀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主张,不仅体现了早期共产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尝试,而且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运动走出“西化”困境而探觅新路的创造性转折。当然,由于陈独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准备不足和对中国国情认识的欠缺,因此他对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认识不如毛泽东那样深刻,他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之资本主义模式和社会主义模式的取舍,尚缺乏从社会、历史、文化诸层面加以把握的理论深度。因此,他对在“时代”上高出西方模式的“社会主义”何以可能成为中国工业化的现实道路,并未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总之,陈独秀虽然由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上的不深刻性及对国情分析的科学性不足,他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有一定的缺陷,但是无论如何,陈独秀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中还有许多闪光的观点,有的观点还值得我们在当今时代借鉴。比如陈独秀把社会主义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阶段,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人类社会前进过程中必经的历程;从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的进步性,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提倡不要害怕资本主义,要把资本主义大胆地利用起来;注意到经济的发展与民族野心的密切联系,认为经济的发展势必会提高民族竞争意识;科学地指出了中日战争的经济根源;深刻地认识到实现中国工业化只有依靠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等等。因此,对陈独秀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要作全面科学的评价,而不能一概否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