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英国与“四国公约”(1933.3—1933.7)(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教学》 梁占军 参加讨论


    四国公约的谈判与当时裁军大会的进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英国希望四国公约的谈判能够淡化法德在裁军问题上的对立,但事与愿违:4月25日裁军大会复会后,德国丝毫没有改变其在军备问题上的立场,相反还在4 月28日明确拒绝以麦克唐纳计划为裁军谈判的基础,同时又拒不提供任何反建议,这使得裁军大会在4月底5月初再次陷入僵局。对此,英国舆论认为德国是在“蓄意挑战欧洲的和平”,“在这种情况下对任何形式的和约修正都是不可能的”,四国公约的谈判也随之停滞[6](p.174)。与此同时,有关德国蓄意重整军备的情报也纷至沓来,并开始引起英国政府的重视④,这促使英国政府决定对德国施加压力。5月9日,英国外交大臣西蒙召见德国大使,警告德国不要破坏国际合作与信任,他明确表示:“在短短两个月内,德国已经失去了它过去十年内在此地所拥有的同情。”[2](p.212) 5月10日,英国裁军大会代表坦佩尔列依甚至建议对德国提出以下严厉警告:除非它停止重新武装,否则就“不会有裁军、不会有权利平等和不会有凡尔赛和约的松动”[2](p.216)。
    英国的警告使德国的立场有所松动。5月17日,希特勒发表演说, 同意接受麦克唐纳计划为进一步裁军谈判的基础,而且再次对四国公约表示欢迎。他表示德国政府愿“以最大的诚意”与其他国家一道来克服四国公约谈判中可能遇到的任何困难[5](pp.1053~1054)。这让英国看到了希望。当天西蒙指示驻意、法大使要尽快缔结四国公约。他在电报中强调:“考虑到当前由于德国事件所引起的紧张局势,最为重要的是四大国间应合作缔结一项协定,哪怕它比墨索里尼的原始意图差得多。”[2](p.245) 意大利政府在19日也表示同意英国的看法。
    然而,此刻法国政府在裁军与四国公约等问题上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德国事态的发展加深了法国对自身安全的担忧,使得法国国内反对裁军的呼声日盛。英国驻法大使蒂勒尔在5月19日向国内报告说:“面对新的威胁, 法国的舆论放弃了为积极地遏制德国而提供那些似是而非的理由的做法,转而在事实上将自己限定在提出保持法国现有的军备优势的必要性上。”[2](p.269) 与此同时, 法国国内反对四国公约的谈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5月22日,议员马兰在议会中甚至扬言,如果达拉第胆敢签署四国公约,他们将推翻其政府[3](p.141)。5月26日,以赫里欧为首的法国外交事务委员会也公开反对签订四国公约,该委员会宣布:“四国公约等于修正,修正等于战争,因此,四国公约等于战争!”[7](p.147) 在这种背景下,法国政府对于四国公约谈判的立场日趋僵硬。当时,四国关于公约文本的谈判已基本达成协议,悬而未决的只是法国坚持将国联盟约有关制裁违约的第16条列入四国公约的第2款。这与英、德、意的意见相左。5月19日,法国向英、德、意三国及小协约国提出一份新的修正文本,行文虽有调整,但仍坚持将国联盟约第16条列入第2款。并强调这是法国最后的文本。
    尽管法国的态度强硬,但考虑到法国政府在国内的处境,为了尽快达成四国公约,英国决定做出让步。5月26日,英国政府照会法国:如果其他问题达成一致,英国将在国联盟约第16条的问题上接受法国的意见[2](pp.275~276)。此举打破了四国公约谈判的僵局。三天后,英、法、德、意四国代表在罗马继续进行谈判。为确保谈判成功,墨索里尼也亲自致信希特勒,敦促德国接受法国的文本。他向希特勒保证:只要四国公约能够签字,其他问题如修正和约和德国军备问题等都会迎刃而解。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做出了让步。5月30日,四国就公约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但是,当法国大使将四国公约的最终文本内容报知国内后,法国外长保罗·邦库尔却以该文本没有得到小协约国认可为由拒绝接受⑤。法国人的出尔反尔引起了英国人极大的不满,6月1日,西蒙指示英国驻法大使对法国施加压力,要求法国政府“毫不迟疑地”接受5月30日文本。他警告说:英国在国联第16 条问题上的让步是有条件的,而德意对于最后文本并不完全满意,如果法国拒绝该文本将造成四国公约谈判的失败。果真如此,法国将必须承担条约失败的一切后果和责任。其言辞非常激烈[2](pp.309~310)。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政府被迫妥协。1933年6月7日,四国公约在罗马举行草签仪式。7月15日,四国公约正式签字。至此,英国人借助四国公约挽救裁军大会的计划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然而,四国公约的缔结并没能给处于困境的裁军大会带来转机。相反,7-8月间有关德国重整军备、特别是重建空军的消息接连不断,促使英国开始不断对德国施压:7月21日和27日,英国连续就德国重建空军问题提出抗议和交涉;7月24日、8月2日英国又先后照会法、意、比三国严禁对德出口军用飞机。此外,针对纳粹分子在奥地利进行的分裂活动,英国还与法国一道在8月7日联合向德国提出口头抗议等等。但英国的多次抗议和警告均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在裁军问题上逐渐向法国的立场靠拢,开始考虑法国关于建立军备监督制度的建议。这期间,意大利曾建议把裁军问题放到四国公约的框架内商谈,但是英国主张应先进行英法双边会谈。9月18日, 英国裁军大会代表艾登赴巴黎与法国政府就麦克唐纳计划的修正开始磋商。22日,英国外交大臣西蒙又亲自与法国总理达拉第会谈,当得知意大利完全支持法国关于军备监督和试验期的主张后,英国接受了法国的意见,即裁军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3~4年为试验期,凡尔赛和约的规定仍然有效,德国不得拥有被禁止的武器;第二阶段3~4年,各国将根据麦克唐纳计划进行裁军[2](pp.612~621)。9月24日,英、法、意、美四国将上述麦克唐纳计划的修正方案递交给德国。
    面对英、法、意、美的一致行动,希特勒决意退出裁军大会。在采取行动前,他曾将自己的意图通知了意大利政府,因为他估计意大利会倡议在四国公约的框架内恢复裁军谈判。然而,当10月14日德国退出裁军大会及国联的消息传开后,法国舆论反应强烈,以致支持四国公约的达拉第政府在10月24日被赶下了台。伴随着达拉第政府的垮台,四国公约所标榜的大国合作事实上已经成了泡影。因此,墨索里尼在事后并没有建议将裁军问题转移到四国公约的框架下进行,而是指责德国不仅毁掉了裁军大会和国联,而且毁掉了四国公约[2](p.702)。在这种背景下,四国公约给欧洲带来的和平幻想已被彻底打破。虽然意大利和英国先后于8月31日和9月16日批准了四国公约,但法、德两国批准公约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这使得四国公约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成了一个未能生效的废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