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的挑战 这里首先要简单叙述一下国家主权的概念。 完整的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主权概念是在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Westphalia System)的产生而形成的。 1618年-1648年,欧洲爆发了“三十年战争”(11)。各交战方于1648年10月在威斯特伐利亚签订了《奥斯纳布吕克和约》与《明斯特和约》,史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根据这一条约,独立的各个诸侯邦国不分大小,主权一律平等;国家对内享有至高无上的国内统治权,对外享有完全独立的自主权;国家主权具有独立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从此以后,国家主权开始具备对内对外的双重属性:主权在国内是最高的权力,不受任何国内法的约束,国家凭借这一权力可以处理所有的国内事务;主权对外是独立自主的,不受任何外来力量的干涉,也不受外部力量的侵犯(12)。因此,主权便成为国家的象征,国家的完整和独立主要体现为主权的完整和独立。从此,基于这种国家主权之上的国际关系体系被称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后,民族国家(nation-state)便一直是人类政治生活的核心,至今如此。一般认为,民族国家的建立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和与之相联系的三个基本原则。三个要素是:1.领土;2.主权;3.人民。三个原则是:1.领土原则:国家拥有确定的边界,即该国家的统治范围。在边界以内,国家可以制定并行使法律。2.主权原则:国家及其代表拥有在其边界内采取行动和实行统治的主权。3.合法性原则: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可以成为国际协议与国际法的对象,而国际协议和国际法必须得到各个国家的同意才能产生效力(13)。直到今天,这样的民族国家仍然是现实国际政治生活的中心,也是全球化的实际参与者。然而,不可阻挡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已经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构成了重大挑战。 传统的民族国家经济主权在国际关系上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一国政府拥有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的自主决策权。这种自主决策权又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一国国内,这种权利表现为对对外经济活动的管制权和制定对外经济法规的自主权;第二,在对外关系上表现为自主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权利。但是全球化进程对经济主权的冲击是广泛而深刻的。我们仅从三个视角来看。 首先,从跨国公司来看,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 这是因为:其一,大量存在的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扮演着“第二政府”的角色,它们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方式和未来发展的走势,而且影响到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因而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利益。其二,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大规模直接投资活动,通过兼并与收购以及建立新工厂等方式,控制东道国某些重要的经济部门,垄断东道国某些产品和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了东道国的生产、消费、内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经济政策制订,从而削弱了东道国经济的自主权。例如: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155个国家运行,控制着全球44%的软饮料市场,其势力和影响已远非许多单个国家可比。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将中国几乎全部有名的饮料厂兼并。洗衣粉行业也同样如此,当中国最后一个名牌“活力28”被德国本森公司收购之后,中国洗衣粉厂家全军覆没。其三,由于跨国公司牢牢控制了生产技术的创新和转移,这就使得技术落后的发展中东道国处于被动的依赖地位,甚至形成经济的依附性发展,从而削弱了国家的经济主导权。 其次,从世贸组织来看,它对民族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也是很明显的。 世贸组织的建立,是国际社会为了应付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挑战而进行国际合作的显著成果。尽管加入世贸组织的行为是国家主权的体现,维系世贸组织生存的《WTO协议》也是成员方主权行使的结果,但是世贸组织对民族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也是很明显的。 例如: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成员方不得随意制订关税政策,非关税措施的制订也要遵循相关规定,各成员方采取的技术标准和措施要顾及世贸组织有关协定并要有透明度,还有诸如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劳工和妇女权利保护等,都会制约本国政策的实施和实施的有效范围。特别是一向为国内管辖的金融、保险、基础电信等服务行业,也要受制于《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他专门协定。由此可见,世贸组织的协定所触及的大量政策领域,是过去一直被认为的国内政策的排他领地,其范围延伸到一向为国内专属管辖的行业。其结果必然导致由国家主权原则得出的国内独立权受到侵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曾清理、修改和完善了3000多个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就是证明。 第三,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实施货币法定升值与贬值的主权权利也要受到一定的约束。 一方面,在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下,大多数国家逐步放松了对本国货币兑换的管制。这不仅是各国在金融全球化的压力下所作出的自动选择,也反映了国家行使外汇管制的权力遭到了一定的侵蚀。另一方面,在金融全球化的情况下,各国的金融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国所采取的金融措施,特别是涉及货币对外关系的货币的升值与贬值政策,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金融活动造成影响。因此金融全球化要求各国中央银行在制定本国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全球的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而不能只顾本国的利益需求。这就削弱了传统的国家货币主权。例如近几年来西方国家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以及人民币也确有小幅升值的事实,就说明了这个问题(14)。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卷入国际经济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加强,这个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15)。 因此经济全球化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变革,已经冲击了传统民族国家主权,并改变着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观念。但是这决不是像一些人士所说的全球化就导致主权过时和民族国家消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