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 四十年前,全世界人民团结奋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四十年来,各国的专家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从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种种意见。应该说,这对于人们全面的正确认识历史,并从中引出应有的经验教训,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本文仅就太平洋战争的战略阶段划分问题,谈点粗浅意见。 1941年12月8日开始的太平洋战争,是全世界范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世界的主要战场,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东方战场,即亚洲大陆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另一部分是西方战场,即欧洲大陆和北非地区。就战争形势发展而言,各地区互相关联,互相牵制,互相影响,关系极为紧密。因此,在论及某一局部地区的战局发展时,既应看到这一地区的特殊性,也应看到局部地区特殊性同全局的一般性的关联,这样才能得出全面的正确的认识。 一、日本战略进攻、盟国战略防御阶段(1941年12月-1943年2月) 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曾对战争开始以后的局势作过估计。1941年11月15日,日本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曾作出“促进结束对美、英、荷、蒋战争的预想方案”。其中决定的方针是:“迅速摧毁美、英、荷在远东的根据地,确立自卫自立的态势,同时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促使蒋介石屈服,并且努力加强同德、意的合作,首先使英国屈服,让美国丧失继续战斗的意志。”①以达到日本控制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和最后实现德、日、意轴心国家统治全世界的目的。根据这一设想,日本统帅部制订了一整套进攻作战计划和战略部署。 开战之初,由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统帅的联合舰队,派出由南云忠一海军中将指挥的机动舰队,偷袭美军夏威夷珍珠港,给美国太平洋舰队以沉重的打击。同时,由寺内寿一大将指挥的南方军,先后占领了马来、菲律宾、印尼、缅甸等等广大地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大体上完成了预想的作战计划,摧毁了美、英、荷在远东的主要据点。这可以算作这一阶段的第一个时期,即日本侵略势力迅速膨胀的时期。 日本在这一时期,损失甚少,仅仅伤亡二、三千人,海军连驱逐舰以上的大型舰只均未丧失。而盟国方面,在这时期却节节败退,损失巨大。 日军在短期内,占据了如此广阔的地区,为了巩固并扩大战果,大本营在1942年2、3月间又制定了下一步进攻外围重要地区的作战计划。海军主张攻势作战,提出:第一,向夏威夷发起进攻并占领之,彻底消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据点;第二,向斐济、萨摩亚一线进攻,隔断美国同澳洲的联系;第三,西向印度东部、锡兰一带进攻或者南攻澳大利亚。而陆军反对攻势作战,特别反对进攻澳大利亚和进攻夏威夷,因为这须有十几个陆军师团的兵力,而当时无论如何也拿不出这许多兵力。尤其考虑到苏德战场的形势,一旦苏联败退,日军就可出兵西伯利亚,所以,根本不愿从中国大陆抽调兵力去太平洋上作战或者进攻澳大利亚。几经商讨,最后决定先进攻所罗门群岛、东部新几内亚,进而向斐济、萨摩亚一线展开。目的在于隔断美国同澳大利亚的联系。 但是,山本五十六始终认为美国在太平洋上的舰队,是日本的大患。所以他提出先进攻阿留申群岛或者中途岛,诱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出战,以便聚而歼之。他的这个主张,在统帅部内,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特别是军令部认为他的计划太冒风险,迟迟未予同意。正当此时,即1942年4月18日,美国杜利特中校率领的空军部队对日本进行第一次轰炸,给日本以极大的震动。山本的主张受到了重视。5月初大本营终于决定在6月初进行中途岛战役。 在中途岛战役之前的5月初,日美双方在珊瑚海进行了一次海战。这次海战, 从战术上看,日本多少占了优势,被击沉的日本航空母舰“祥凤”号,仅12000 吨,美国却丧失了三万吨的重型航空母舰“莱克星顿”号。但是,从战略上看,这是日美开战后,日本所受的第一次大损失,在精神上大大地振奋了美军。同时,还给“翔鹤”、“瑞鹤”两艘航空母舰以重创,使之短期内无法服役,不能参加紧接着进行的中途岛海战,对日本大大不利。② 日本经过周密地准备之后,在6月初发动了中途岛海战。美国由于破译了日本的密码电报,对日本的作战计划了如指掌,从作战目的到部队的编成以及进攻时间等等,都十分清楚。尼米兹针对日军计划作了相应的准备。以逸待劳,一举击溃日军的进攻。使日本海、空军受了空前重大的损失。日本的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飞龙”和重型巡洋舰“三隈”号均被击沉。损失飞机320架,人员3500名以上。特别是损失了100名以上熟练的海军领航人员和大量的飞机驾驶员,对日本来说更为重要。③ 因为不管海上或陆地的战斗,都被空军的优势所左右,海战尤其如此。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或上个世纪相比,现在的海战和那时大不相同。现在是双方舰队几乎互不照面,主要靠飞机去击毁对方的舰只。所以,日本丧失了四艘航空母舰和大量熟练的飞行员,对它的下一阶段作战,非常不利。从此之后,在太平洋上的作战主动权,开始转入美军手中,日本开始陷入窘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