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坚持实事求是,恢复历史原貌(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党史文苑》 王健英 参加讨论

二、朱德、毛泽东首次会面、两部砻市会师的时间
    1.朱毛酃县十都首次会面是4月21日。
    根据之一,酃县战斗肯定是4月20日。 国民党军电文称第八军一师“熊震全部养日克服酃县”。养日即4月22日。 酃县战斗敌张敬兮团被击溃败退茶陵已是深夜。茶陵城距酃县城100余里。 敌军不可能次日--21日立即发动新的进攻,经整理部队,侦察情况,组织并行动,只能22日“全师”重占酃县城。萧克看过国民党军“养日克复酃县”电文,称,“可以判定毛师长率领的第一团占领酃县城在二十日左右”。
    根据之二,毛泽东率一团当晚撤至坂溪,次日即4月21日至十都。 朱祖森称,“在酃县城的第二天中午,刚要吃饭时,突然听说来了许多敌人,我们立即丢下饭碗,投入战斗。……战斗结束,我军当晚离开酃县城到坂溪宿营。半夜才吃午饭”;“第二天,经石洲、十都回到砻市”。
    根据之三,从宜章三师等大队行程推算。龚楚称首次在水口同毛泽东见面,“深夜他才告辞,……先赴酃县”,“第四天……中午,我们到达酃县,即赴军部,已见到毛泽东正和朱德、陈毅等谈得很融洽”。龚对当地不熟似把十都当成“酃县”。4月19日毛率一团抢占酃县城, 其前一日是4月18日。“第四天中午”恰是4月21日中午。男女老幼庞杂的大队,从水口经石洲到十都七八十里山路,确也需两天多(即4 月19日至21日上午)。
    根据之四,从朱德等去十都时间看。《伟大的会师》讲,袁何率二团到沔渡会见朱德后,当天就返回宁冈砻市。《酃县党史大事记》称,“4月20日,南昌起义部队、 湘南农军及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在酃县沔渡胜利会合”。朱德等似在二团走后次日(21日)前往十都。另1933 年7月何长工称,“一九二八年三月末,朱德……入井冈,与毛部会合”。1941年7月延安陕北公学编《中国苏维埃运动史》亦称,“1928年3月底朱毛红军会合于井冈山”。经查何长工讲“三月末”指农历,公历应是4月19日。似指此时毛部占酃县城,陈毅、 袁何及二团等抵沔渡与朱部会合。
    综上所述,4月20日毛及一团正在酃县城,“4月上旬”、“中旬”、“20日前”朱毛不可能会面;称4月21日以后朱毛才在十都会面, 时间又偏晚,跟24日砻市会师(下题考证)太近,事实做不到。全面考察判断,4月21日在十都首次会面较切合实际。
    2.朱毛两部宁冈砻市会师似在4月24日。
    根据之一,当事人的讲法。萧克称,“第一团占酃县在二十日左右,……到砻市会师大概是二十三四日”。陈士榘称,“1928年4月22 日或23日或24日,……朱德、毛泽东……两支队伍终于胜利会师了”。何长工称,“回到砻市两天,朱德同志带一部分直属部队也进了山,住在砻市附近的小村庄里。过了三天,毛泽东同志带三十一团回来了”。何讲回砻市两天应是4月20日或21日;朱德率一师直属队及二、 三营抵砻市应是22日;毛及一团“两天”后回砻市应是4月24日。
    根据之二,从湘南大队退向宁冈情况看,似于4月22 日起从十都沿东路前往大陇,再至茅坪或去砻市,约需二三天。吴树隆(宜章三师排长)称,“男女老少都跟着我们上井冈山,象赶集一样,……到了宁冈附近的茅坪”。李克如(郴县七师一团党代表)称,“三十三团从酃县出发,经九都转到大陇、茅坪,……当时部队并未全部集结,一万多军队在砻市也住不下”。从九都经十都至大陇、茅坪,郴县七师大队也要走二三天,即4月24日才能全部抵达驻地。显然, 担负掩护任务的毛泽东及一团,应是最后于24日回到砻市。
    根据之三,从召开庆祝会师大会往前推算,朱毛两部砻市会师不会迟至4月24日以后。
    三、庆祝会师大会召开不是“5月4日”而是4月27日
    1.“五四纪念日”开庆祝会师大会肯定不准确。对此说早有异议,粟裕、萧克等较早均讲是“4月底”。事实上毛朱及主力5月2 日尚在永新,没必要也不可能于5月4日到宁冈砻市开庆祝会师大会。
    其一,毛“五月二日”报告称,“所以不直下吉安者,因采取对内对外都使深入的策略,以永新为中心,而附近各县发动暴动,对内建立党(军队的),军队筹款子做衣服,对外帮助地方发起工农暴动,建立工农政权分配土地,因此决定把打吉安的功夫来做这些事,比较的有意义的多”。朱毛岂能为开庆祝会师大会轻易放弃永新匆忙率全军主力赶去宁冈砻市?
    其二,一占永新城后确曾分兵发动群众。1933年7月何长工称, “次日占领永新城,由湘南退出开始了胜利的进攻。经过一星期工作,敌集结一师之众向我前进,即撤至宁冈休息”。1973年何长工又讲,“一打永新之后,红军在永新境内有一个礼拜左右的分兵,以西乡为主,向东乡发展。西乡基础好,吉安天河那边力量薄弱,三十一团在西乡”。萧克亦称,“第一次打进永新之后就分兵,前锋部队到了天河,我们二十九团驻在石灰桥,主要做群众工作”。王耀南、曾志、段子英等均讲一占永新后分兵发动群众。《永新人民革命史》称第四军攻占永新城后,在县城校场坪曾召开欢迎四军庆祝永新解放军民大会,上万人参加,毛泽东宣布成立永新县工农兵政府。
    其三,从永新去砻市只有两条路,一是经才丰、烟阁,从龙源口爬七溪岭悬崖,再经新城、古城至砻市,约100余里; 二是经泮中西行绕经汗江、古城去砻市,不爬七溪岭,约120余里。 从永新东天河经石灰桥至砻市,约180余里。数千部队即使日夜兼程也难于5月3 日全返砻市。何况仅仅为开庆祝会师大会,朱毛如此兴师动众毫不考虑部队奔波之苦?不可思议!
    其四,当时对“五四”并非年年纪念。查阅《红旗日报》、《红色中华》、《新中华报》等,未发现红军部队纪念“五四”活动或文章。事实上,1939年5月在延安成立“中华青年救国团体联合办事处”时, 才议决“五四”为青年节。新中国成立后,才定为“中国青年节”,组织纪念活动。朱毛砻市会师是4月24日,怎么会突然想于10 天后“五四”开庆祝会师大会?令人费解。
    其五,最说明问题的是,5月初拿山整编决定撤销十二师, 岂能在“五四”大会上又宣布编为“三个师”?!
    4.庆祝会师大会应是4月27日上午召开。
    根据之一,4月30日五斗江战斗前,29日打黄坳, 二十九团应是27日下午离开砻市。萧克称,“第一次打永新我们二十九团从砻市出发,……经过一座大山在大小五井住了一晚。接着到了茨坪、土岭、行洲住了一晚。二十八团在我们后面”;“第二天一早,大约是五点多钟我们二十九团从行洲出发,经过朱砂冲的那条小路,去打黄坳。在大约走了两三个小时,在八点钟左右到了黄坳。当时在黄坳的敌人有一个营,……分几路冲过河去,又往山上冲,把敌人冲跨了”,“当天我们在黄坳住了。不久,军部和二十八团也来了。军部留在黄坳,二十八团马上就开往五斗江,……是第二天在五斗江打的”。已知五斗江战斗是4 月30日,打黄坳自然是29日,在行洲宿营是28日晚,在五井宿营应是27日晚。从砻市经大陇、黄洋界至小井,约80余里山路。显然只有27日上午开完庆祝大会、中午动身,才能经七八个小时行军当晚抵达小井等地。
    根据之二,《伟大的道路》中朱德称,同毛泽东“在酃县第一次会见,……一个星期之后,他们巧妙地走这著名的山区”到达“大小五井”。朱毛4月21日首次会面七天之后,恰好是4月28日。谭冠三称,“军需处驻在茅坪街上袁文才家里,……我当时担任文书……我们军需处在茅坪只驻了七天就上茨坪去了”。谭是耒阳第四师的,七天似从4 月22日由沔渡至茅坪驻扎算起,后勤部门似在主力部队后上山。会师后才同二十八团参谋长王展程结婚的段子英称,“五斗江战斗,我也参加了,会师后第八天去打五斗江。我们在砻市住了几天”。段亦耒阳第四师的。她似将抵砻市的4月22日看成是“会师”。八天后恰好是4月30日--五斗江战斗日。对已怀孕半年后失去丈夫的段子英来说,那是她一生中刻骨铭心难忘的日子,她推算的时间应是可信的。此外,欧阳毅、杨至成、曾志、韩伟、王耀南等均称“四军刚刚成立”,“成立不久”就上山,又下山进行五斗江战斗,说明四军成立大会距五斗江战斗时日不长。
    根据之三,从砻市会师后活动看,《井冈山的斗争》原文称,“四月在宁冈第一次全军代表大会选举军委(军党部)”。《朱德年谱》称,开过“连以上干部会议和党代表会议”。《毛泽东传》则称,“举行两部营以上干部会议”和军委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认为只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据萧克回忆,开过“各部队活动分子大会,有一二百人参加”,表决时朱德“在数举手的有多少”。朱良才称,“开了个干部会。有一百多到二百人参加”。罗荣桓也出席过“有一二百人参加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考虑部队驻地分散、相距较远状况,似开过三次会议:一是有一二百人参加举行过表决的军党代表大会;二是庆祝会师大会;三是师、团主要领导干部会议,即由毛朱主持,陈毅、王尔琢、何挺颖、宛希先、邓宗海、蔡协民、龚楚、何长工、胡少海、袁文才、陈东日等人参加,宣布第四军成立,三个师及各团编成,任命军政主官,对当前工作进行部署等。活动日程似是:4月24日, 砻市会师,朱毛等商谈;25日,召开师、团主要领导干部会议;26日,召开军党的代表大会。很可能大会前或会后对连以上党代表单独开会,即“党的训练班”;27日上午,召开庆祝会师大会。上述活动比较切合当时实际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