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毛泽东与方志敏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党史文苑》 陈家鹦 参加讨论

1935年8月,方志敏在南昌惨遭蒋介石杀害,年仅36岁。毛泽东得知噩耗十分悲痛。全国解放后,他仍常常叨念着这位杰出的闽浙皖赣根据地创始人、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纯生前撰文回忆道:“毛主席多次对我说过:方志敏牺牲了,很可惜,是王明路线断送了他……”汪东兴近年也撰文说,毛主席常常怀念方志敏,称赞他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人,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
    毛泽东对方志敏的情感何以如此深沉笃厚?翻开历史卷册,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俩不仅仅是一般志同道合的共产党人,而且每当革命的转折关头都具有同类的远见卓识。在大革命的浪潮中,在土地革命的烽烟中,他们志相同,心相通。并肩战斗锻铸了他们的挚情厚谊。
    一、在农民问题上,毛泽东与方志敏早有共识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全国各地涌现了不少农民运动领袖,其中最杰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毛泽东、彭湃、方志敏等共产党人了。
    1926年4月下旬,方志敏作为江西省农民代表(时任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从南昌赴广州参加于5月1日开幕的广东省第二次农民大会。大会由中共广东省农委书记彭湃主持。这时,恰逢身为国民党中央农委委员、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的毛泽东奉命来到广州出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方志敏就是此时与毛泽东相识。
    农民大会的中心会场设于农讲所的会场番禺宫。会间,彭湃就广东农民运动情况作了生动的报告:毛泽东不仅安排了农讲所学员旁听大会,而且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关于“农民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关系”等问题,方志敏对这次会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学得了许多农民运动的方法”①。会后,方志敏当面向毛泽东提出要求留在农讲所继续学习。毛泽东见他身体带病,十分虚弱,便以身体是革命之本钱,应先保养好身体为理由,婉言相劝。
    方志敏第二次与毛泽东聚首是在1926年初冬。这年11月底,时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毛泽东由上海抵南昌,方志敏以省农民部长的身份接待了他。两人交谈中,毛泽东提及要在武汉举办湘鄂赣农运讲习所,方志敏十分支持。
    1927年1月1日,国民党江西省第三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昌召开。被推为临时主席的方志敏主持了执委、监委的改选,方志敏等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物仍获多数票。然而蒋介石假托中央党部的名义,采用所谓“圈定”的方式将获多数票的方志敏等人排除在外,支持国民党右派段锡朋等组成省党部。革命派与反革命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
    这时,方志敏已担任中共江西区委委员兼农委书记,他多次向区委提出:段锡朋破坏农运,我们应予反击。可当时的区委负责人受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左右,强调中央以让步求团结的错误方针,说什么不要提出过高口号,以免妨害联合战线的巩固。这就从客观上助长了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气焰进一步嚣张。在全省农代会召开之际,段锡朋等仿其主子蒋介石的故技,又欲以“圈定”的办法夺取省农协领导权。对此,方志敏十分气愤。谁能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斗争?他想起了毛泽东,在征得农协筹备处另一负责人同意后,即致电在武汉的毛泽东,请求指示。不出所料,毛泽东很快复电:“须坚决反对,宁可使农协大会开不成功,不可屈服于圈定办法。”②
    毛泽东的复电,坚定了方志敏等斗争信心。后来又经过一番较量,蒋段之流“圈定”阴谋终于被挫败。农代会选举结果,方志敏等13名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当选为执委,成功地捍卫了共产党对农运的领导权。
    方志敏与毛泽东第三次见面是在武汉。
    1927年3月下旬由毛泽东、邓演达主持的中央农委扩大会议在武汉召开,方志敏参加了这个会议。此时,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和武汉《国民日报》同时摘要发表了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方志敏在大会发言中,对湖南的农民革命充分肯定,并表示支持,完全赞同毛泽东关于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的主张,并联系江西的反革命大屠杀大声疾呼:“一切革命的人们必须以铁拳加诸右派狼子身上,任何对右派的姑息,都是对革命的自戕。”③这个精彩发言,得到与会代表的赞许。为此,毛泽东还特邀方志敏到中央农运讲习所向全体学员作演讲,反击右派,以正视听。这次中央农委扩大会议,议决建立农民武装、土地重新分配等30多个提案。毛泽东与方志敏及彭湃等13人被推选为中华全国农协临时执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