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雷颐:《大陆胡适研究十年述评》,《文史知识》1991 年第12期,第39页。 〔2〕欧阳哲生:《重评胡适》,《湖南师大学报》1988 年历史专辑。 〔3〕〔美〕杰罗姆·B·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17页。 〔4〕欧阳哲生:《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的现代阐释》, 第28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王震邦:《台湾近三十年来的胡适研究》,《国文天地》, 6卷9期,1991年,第108页。 〔6〕王元化:《读胡适自传唐注》,《清园夜读》, 海天出版社,第49页,1993年版。 〔7〕胡明:《胡适的小家庭》,《新文学史料》,1991 年第4 期,第34页。 〔8〕《胡适留学日记·自序》,海南出版社,1993年版。 〔9〕早在1956年2月,毛泽东在怀仁堂宴请全国政协的知识分子代表时,曾就批判胡适一事说过,“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煞,应当实事求是。”参见唐弢:《春天的怀念》,《风雨同舟四十年》(1949~1989 )第116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10〕张爱玲:《忆胡适之》,《张看》,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初版,转自《胡适印象》第78页,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11〕该演讲以同名发表于1948年9月5日的《世界日报》。 〔12〕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上),第349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13〕参见杨金荣:《胡适与台湾的史学风气》,《江海学刊》1997年中国近现代史专辑。 〔14〕参见耿云志《胡适年谱》,第400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15〕洞山和尚的故事是说,洞山和尚最敬重他的老师云崖和尚,于是有人问洞山,“你肯先师也无(赞成老师的话吗)?”洞山说,“半肯半不肯”。又问,“为何不全肯?”洞山说,“若全肯即辜负先师也。”参见唐德刚《胡适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纪念胡适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胡适与近代中国》,第349页, 台湾时报文教基金会丛书1996年初版。 〔16〕沈卫威:《胡适与蒋介石三任总统》,《河南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第64页。 〔17〕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综合探索》,第549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美〕李又宁:《简介两本关于胡适的英文专书》,台湾《国文天地》,6卷7期,1991年,第119页。 〔19〕这里借鉴了费孝通先生的提法。参见费孝通《中国城乡的发展道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 期,第12-13页。 〔20〕参见美国学者周明之《胡适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选择》,密歇根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