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冯玉祥 潮流之二是以冯玉祥为代表的原西北国民军势力。1929年、1930年两年,冯玉祥曾多次举兵反蒋,但均告失败,被迫隐居汾阳山村,但反蒋之志不减。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出于爱国热情,重新活跃于政治舞台,1931年11月17日致胡汉民函云: 先生离宁赴沪,举国欣慰,而一切言论,莫不以正义为指归,发奸摘伏,舆论翕然,遥企高风,钦敬无量。此次和平会议,全国属望,惟蒋氏不悛,灭绝信义,从中作梗,破坏统一,举国袍泽,莫不切齿。现四全大会,虽已分开,而未来艰难,仍多棘手。至希先生领导群伦,共筹至计,俾真正统一之政府早日实现,不仅弟个人所企望者也。现在北方情形无大变化,弟居此未敢自逸,倘能裨益党国者,当竭力赴之也。 胡汉民被释后,在上海积极发表抗战言论,抨击蒋介石的对日妥协政策,得到国民党内抗日力量的拥护。当时,宁、粤双方正在上海召开和平统一会议,冯玉祥派张允荣(省三)等到上海与胡汉民联系,胡汉民于10月27日复函冯玉祥,对他的爱国热诚予以肯定〔10〕。此函为冯玉祥复胡汉民之作。 上海和平会议决定宁、粤双方分别召开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然后进一步谋求合作。冯玉祥此函表达了希望胡汉民出面,“领导群伦”,建立统一政府的愿望。 1932年3月13日,冯玉祥再致胡汉民函云: 国难日亟,积忧成痗,海天南望,益切钦崇,敬惟履祉咸吉为祝。祥喉病未见减轻,现住徐州医院。兹嘱熊观民弟赴港面谒,就聆榘诲,尚恳开示周行,俾有遵循为幸!余事统由观民面陈。 当时,十九路军正在上海艰难抗战中。3月9日,日本又操纵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冯玉祥忧心国事,派熊观民到香港与胡汉民磋商办法。当日冯玉祥日记云:“抗日为第一要事;不抗日,唯死而已。”〔11〕 冯玉祥当时的计划是,联络韩复榘、宋哲元,由他自己主持北方,而由西南方面出面,联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各省实力派,南北呼应,共同倒蒋抗日〔12〕。胡汉民支持冯玉祥的计划,于5月5日复函,表示只要北方有所举措,南方同志一定“竭诚襄助”〔13〕。5月12 日,冯玉祥再致胡汉民一函云: 顷托任、何两同志代致一函,计蒙鉴察。近辱国更甚矣!兹请张省三同志趋前面报一切,即请指示。 任,指任援道;何,指何世桢。二人均为胡汉民派往冯玉祥处的使者。当时,《中日上海停战及日方撤军协定》已经签字,该协定规定中日双方军队在上海周围停止一切敌对行为,日军撤至事变前原驻地区,受到各界人士的普遍反对,李宗仁等甚至以袁世凯的二十一条相比。冯函所称“近辱国更甚矣”,指此。 冯玉祥与胡汉民由于在反蒋抗日上立场相同,因此,双方使者往来频繁。1932年7月胡汉民派许崇灏北上。同月25日, 冯玉祥致胡汉民函云: 顷承遣派许崇灏君北来,藉奉大教,备悉种凡。国事艰屯,外患环逼,自应修明内政,固结团体,方足以御敌侵掠而应潮流。慨自建国以来,我邦人士之本此精神终始如一者,厥惟中山先生。乃大乱敉平,哲人遽萎,每怀先烈,曷胜伤心!幸吾兄笃守正谛,南服宣勤。静珠海之波澜,谋神州之根本。高怀卓识,无让前徽;逖听风声,弥令倾倒。弟虽不敏,区区为国为民之愿,素抱不逾。有利于此,无不竭诚努力以从。 许崇灏,字公武,广东番禺人,曾任粤军总司令部顾问。1928年任两粤赈灾委员会委员。1929年12月兼代考试院秘书长。函中,冯玉祥表示:“区区为国为民之愿,素抱不逾。有利于此,无不竭诚努力以从。”这说明,二人在反蒋计划上已经达成共识。 1933年1月1日,日军突袭山海关,华北危急,蒋介石被迫派兵北上,但是,他的精神灌注所在还是江西的“剿共”军事。同月末,南京政府决定将北平故宫文物南迁,装箱待运,舆论强烈批评其重古董而不重土地、人民。冯玉祥激忿地在日记中写道:“古物已运往上海。这是什么政治,会有这样的糊涂混账啊!”〔14〕2月14日, 冯玉祥托凌昌炎携函面见胡汉民,尖锐地指责蒋介石。函云: 自榆关失陷以来,表面上虽有调动大军开赴前方之举,而实际上如兵站之设置,弹药之补充,军费筹拨等等,迄未举办,是无异赶十余万大军于绝境,此云抗日,真为欺人之谈。现在军队已怨言四起,军心既失,遑论应战,南京政府对于华北之漠不关心有如此者!对于古物南迁之事,虽经各方竭力反对,终不能打消其原议。其贱人而贵物,已属乖谬。近且以古物探借外债,藉以维持其政治生命。倘此事一成,恐国家将从此更多事矣!奈何奈何! 冯玉祥要求胡汉民迅速筹划,使西南方面一致行动,拯救华北。函称: 祥以为华北之存亡,南京方面早已置之不顾,如西南诸贤达应时势之要求,顺人民之意向,奋起救亡,颓势可挽。否则华北恐不保矣! 为了挽救华北,1933年3月间, 胡汉民等决定组织西南联军北上抗日,冯玉祥等也决定在北方同时发动,不幸先后失败。此后,冯、胡间仍然信使往来,不绝于途。1934年1月,胡汉民派曹四勿赴泰山见冯。同月12日,冯玉祥派李兴中携函到香港见胡,函云: 曹四勿同志抵泰,道及尊况,不胜佩慰。国难日深,救亡图存,端赖荩筹。兹遣李兴中同志趋前候教,敬请指示一切。 自1933年1月起,胡汉民即在广州创办《三民主义月刊》, 提出要根据三民主义“批判时事”,“评衡学术”,指责蒋介石所实行的“个人主义的寡头政治”。1934年10月,南京政府为了实现宁、粤合作,派王宠惠携孔祥熙函南下,劝胡汉民北上参加国民党五全大会。11月27日,蒋介石与汪精卫联名通电,提出中央与地方实行均权的五项原则。同时,再派王宠惠、孙科南下,劝说胡汉民等与中央“团结”、“协作”。这一期间,胡汉民连续在《三民主义月刊》发表谈话或文章,提出与南京方面的合作条件,认为“在军权统治之下,不能实行均权制度”〔15〕。胡汉民的这些言论,深合冯玉祥的心意。1935年1月9日,冯玉祥致函胡汉民云: 刘、熊二同志北来,得读手教,敬悉种切。至于所嘱指导与指挥之点,更为钦佩无已。近读《三民主义月刊》,知伟论益为光明正大。盖今日言团结则非此不可也。 刘,指刘定五;熊,指熊观民。1934年10月,冯玉祥陆续派二人到广东、香港等地,分别会见陈济棠、胡汉民等人,就抗日反蒋等事有所商谈。11月23日,胡汉民复函冯玉祥,主张“严切准备”,内称:“我人此时在革命工作之进行上,与其为局部之指挥者,不如为全部之指导者。”〔16〕本函所称“至于所嘱指导与指挥之点”,指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