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世界近代史上工业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青海师范学院学报》 林钧海 张跃发 参加讨论

一、目前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提法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从七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了一场新的大规模技术革命高潮;五十年代以来,另一场技术革命高潮又在兴起和持续中。目前,在国内各种科技史和自然辩证法著作、教材和论文中,大都不约而同地把后两次技术革命高潮称作第二、三次技术革命。但是,史学界对这一提法,迄今为止,似乎仍然众说纷纭。从大学世界史教材和其他有关著作看,就有这么三种不同提法:(一)把第二次技术革命同其他“常规”发展时期等同视之,只是孤立地承认这次技术革命中一些具体成果及其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以“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趋势①为标题,加以叙述;(二)把这一议题纳入对列宁关于帝国主义五大经济特征的论证之中,并在分别叙述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时顺便提及一下②,其中四川大学等校的世界近代史教材上还有这样的提法:“十九世纪末重工业开始在全世界工业中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从‘棉纺时代’进入了‘钢铁时代’”。(三)把这次技术革命称作“第二次工业革命”,或说成是“新的工业革命”③。
    除史学论著之外,其它报刊上对近现代史上几次技术革命高潮的提法,差别就更大了:(一)“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现在又出现了以生产自动化控制为主的‘第三次产业革命’”⑤;(二)“十八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具机代替了手工工具;经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动机代替了人力。”⑥(三)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两次伟大的工业技术革命……”⑦(四)第二次工业革命⑧等等。
    英国史学界对工业革命的提法与我国有相似之处,只是有的学者把工业革命的开始提前到十六世纪。更为极端的提法是:“还在青铜时代晚期就发生了工业革命。”⑨但是,在西方,通常的观点仍然是把大约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电力取代蒸汽称作第二次工业革命,或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⑩。
    从上面列举的简单情况中不难看出,对近代史以来所发生的三次技术革命高潮的提法,仍然是混乱的,在概念的运用上是含糊不清的,在对社会历史发展作用的估计上,也尚欠充分。现在,我们国家已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了,因此,近几年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在不断增加。诚然,通史、科技史和一般社会科学论文由于各自的角度不同,对同一历史事件在看法上有差异,这是允许的。但是,对于类似工业革命这种重大的历史事件,连名称、概念都各执一词,这不但让使用教材的青年学生莫衷一是,而且给广大读者造成不必要的思想混乱。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对近代以来三次技术革命高潮的探讨,将有助于在近、现代史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社会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深入研究。因此,对技术革命的进一步研究是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本文想着重从技术进步的事实出发,对前两次技术革命高潮加以比较,并由此得出初步的结论。
    二、近、现代三次技术革命高潮的共同社会后果
    在对近现代的几次技术革命高潮进行对比之前,我们首先探讨一下他们共同的规律性。因为只有对于在性质上包含某些共性的事物进行对比,才是有意义的。
    自从英国曼彻斯特第一批高大的烟囱昼夜不停地喷吐滚滚浓烟,蒸汽机车的隆隆轰鸣盖过水磨哗哗的响声以来,日新月异的技术发明和创造就不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越来越多的手工工具和现成的自然力被机器和新型动力所取代,原有机器的效率和性能也按当时的“实际可能性”(11)不断加以改进。汽车、飞机和电信技术改变了人们原先的时空观念,电灯则永远结束了“黑夜”的一统天下……总之,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经济规律“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12)。那么,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以前的诸生产方式相比,有什么特点呢?“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13)
    在近现代历史上,生产工具的这种不断革命化,集中表现在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技术革命高潮中:十八世纪后半期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在新发明的纺织机器中的应用,使人类在物质生产中第一次摆脱了对自然力的依赖,并开始在一个又一个生产部门里用机器取代手工;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完成和向其他国家的扩张,到十九世纪晚期又发生了第二次技术革命高潮:电力和内燃机取代了蒸汽机;第三次就是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的、以电子计算机为主导技术(14)的信息革命高潮。它开辟了用机器局部取代人脑功能的时代,是智力领域里的“工业革命”。这三次技术革命高潮在大大加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还推动了资本主义内部生产关系的变革;十八世纪中叶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导致近代工厂制度的确立,并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5)十九世纪后半期开始的电力革命使各种股分公司大量出现,电力、化工、石油以及汽车等新兴工业部门,一开始就为少数大公司所垄断;第三次技术革命高潮则使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大危机的应急措施(罗斯福“新政”)变成了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五六十年代形成的西欧“共同市场”就是国家垄断资本的一种最新发展趋势。总之,这三次生产关系变革的总趋势就是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它“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一切可能的限度内,愈来愈把生产力当做社会生产力看待。”(16)所有这些,都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准备着越来越充分的条件。用列宁的话说,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此外再没有任何中间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