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与城邦危机(3)
(三) 作为哲学家、思想家的亚里斯多德,面对公元前五至前四世纪奴隶制城邦由盛而衰的现实,敏锐地感到奴隶制城邦危机的到来。他与他的同辈们不同,不是对城邦政治生活的厌倦,从而“引退”,而是寻根追源,探讨产生危机的原因,寻求挽救城邦危机的途径。然而,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奴隶制和商品货币经济进一步发展,只能适应奴隶制最初阶段的城邦形式,与新的形势已日益格格不入了,奴隶制城邦不可避免地趋向衰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现实。亚里斯多德从中等奴隶主阶级立场出发,提出通过教育重振古希腊的公民四德,培养公民中庸、适度的美德,来防止公民在道德、精神上的堕落、颓废,借以巩固城邦制度的精神支柱。实际上这只能是一种空想。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希腊城邦原有的经济基础已趋于崩溃,代之而起的则是充分发展了的奴隶制。作为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也只有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基础的需要,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然而亚里斯多德在经济基础业已发生了变革的时期,却仍以旧的上层建筑——主要是旧的教育制度,挽救频临灭亡的城邦,当然是不能奏效的。此外,亚里斯多德站在中等奴隶主阶级的立场上,通过培养公民所谓“中庸”、“适度”的美德来调和富者与贫者之间的矛盾,防止公民的两极分化,也是不现实的。更何况所谓“中庸”、“适度”是统治阶级道德范畴内的“过与不足”的居间,尽管它比极富者的贪欲有所收敛,但绝不可能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保持“平衡”、“公道”。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亚里斯多德企图通过教育来巩固已呈现过时了的城邦制度,不能不说是与历史前进的车轮背道而驰的。 亚里斯多德以教育挽救城邦危机的主张,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能达到其目的,但他的教育思想和一些具体教育主张却在教育学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这样说,在亚里斯多德以前的任何思想家没有一个象他那样尖锐地重视政治与教育的关系;他重视体育、美育、智育、德育诸方面的和谐发展,特别是他把德育贯穿在教育诸方面之中,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教育诸方面宗旨的思想是很珍贵的;亚里斯多德也是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按年龄分期进行教育尝试的人;他还主张优生,注意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强调从整个社会环境方面对儿童进行“文明”教育,并以严厉的法律措施保证儿童适宜的教育环境……总之,亚里斯多德在利用他的导师柏拉图的若干教育见解推进教育思想的方面,远远地超过了柏拉图的阶段,因而他的教育主张对当时希腊及以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些甚至值得我们今天加以批判地借鉴。 注释: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2年版第23卷第371页注(24) ②亚里斯多德:《政治学》1965年版1270[a]430注①以下凡引此书时不再注明作者。 ③修昔的底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960年版237页 ④《世界古代史史料选辑》(下)普鲁塔克:《亚基斯传》,419页。 ⑤B、C塞尔格耶夫,《古希腊史》369页。 ⑥《政治学》1271[a]37、1273[a]32 ⑦《古希腊史》368页 ⑧《政治学》1297[b]8 ⑨同上1307[a]35 ⑩同上1310[a]12 (11)同上1337[a]11 (12)同上1337[a]15以下。 (13)《政治学》1333[b]1 (14)1278[b]9 (15)1284[a]1 (16)1263[b]38 (17)1275[a]21 (18)《政治学》1295[a]37 (19)见《西洋伦理学名著选辑第1126页》 (20)同上 (21)《政治学》1295[a]3 (22)《政治学》1338[b]29 (23)《政治学》1340[a]17—20 (24)同上1342[b]13 (25)同上1342[b]32 (26)同上1295[a]37 (27)同上1336[a]39 (28)同上1337[b]10 (29)同上1341[a]10 (30)罗斯:《亚里斯多德传》269页 (31)《政治学》1333[a]13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