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幅员辽阔,是发展中国家内领土面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个大国。二次大战后,巴西借助天时、地利,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迅跑,曾因1968—1974年间创下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0%的奇迹而举世瞩目,被视为“潜在的世界经济强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逊认为:“巴西已经不是一个不发达国家。”① 但是,巴西在其现代化进程中,由于没能解决历史上形成的地区经济差距过大的问题而至今未能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在其南方迅速发展、北方愈益落后的长期社会经济格局中,甚至产生了南方的分立运动,连国土也面临分裂的危险。 地区经济差距的加大及其历史原因 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在其现代化进程中,出现国内地区间经济不平衡是个普遍现象。即使是起步较早业已实现工业化的一些国家也仍然存在着这类问题。可以说:“向市场经济发展必然要带来地区间的差别以及同一地区居民收入的差别”,②在巴西这样的大国出现地区经济差距原本并不奇怪。但是,相比之下,巴西因其经济落后地区涉及的范围广(150万平方公里)、影响的人口多(4000万居民), 特别是因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出现地区分立运动而惊动了国际舆论,熟悉巴西史的人都知道,从1500年巴西被卡布拉尔发现后,这块“圣十字地”的开拓大致是从东部沿海渐次向西部推进的。当时,葡萄牙人分别在北部沿海的伯南布哥和南部沿海的圣维森特建立了殖民据点,由此出发向内地探险殖民。因此,我们把比较的重点放在巴西东部沿海纵向地带及相邻地区,并结合巴西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以巴伊亚州与米纳斯州的交接线为界,将这一纵向地带划分为北方、南方两个基本上同步开发的地区加以比较(这里,北方即巴西人惯称的东北部,包括自巴伊亚州以北的9个州;南方即巴西人惯称的南部与东南部,包括自米纳斯州以南的7个州)。 大体说来,在巴西近500年的开发史中,北方在前二个世纪一直领先于南方, 殖民地巴西的首府最初就设在北方的萨尔瓦多城。直到18世纪“黄金热”在南方兴起,北方才逐渐落伍,巴西首府亦于1763年迁至南方的里约热内卢,从此开始了延续至今的南北差距问题。这一殖民时代遗留的问题本应在巴西独立建国走上自身发展之路后逐步解决,然而事实相反,直到本世纪巴西开始工业化特别是战后加速现代化的过程中,南北差距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北方成了“巴西最贫困的地方”、“南美洲最大的贫困地区”。下面,我们比较本世纪60—70年代(即经济奇迹年代)巴西南北差距,从中可看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根据巴西地理统计局《1973年巴西统计年鉴》、瓦加斯基金会《1974年9月国民经济核算》整理。) (根据1973年12月巴西《经济趋势》发表的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