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 罗志刚 参加讨论


    鉴于阻止苏联参战已成梦想,国民政府只好退而求其次,尽可能防止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发生,即不让苏联利用参战机会占领中国东北,或将它交与中共。其办法是:利用美苏争夺远东的矛盾,通过美国对苏施加影响,迫使苏联保证把东北交给国民政府,支持它对中国的统一领导权。其实,这项工作早已开始。1943年4月初, 宋子文就和罗斯福专门谈到了苏联在东北利益和外蒙古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虽关两国疆土,亦为世界问题之一,各国俱有关连”〔30〕。言下之意,希望美国能出面斡旋,为中国说话。开罗会议上,蒋介石又对美国领导人提到苏联必须尊重中国东北的主权。
    罗斯福对国民政府一再表示的意图十分清楚,也明白中国东北对美国远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他从美苏争夺远东的政治角度看,自然不愿苏联控制东北,扩大在中国的势力。但是,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又懂得,美国所切盼的苏联对日出兵决不会是无条件无代价的,除非美国放弃争取苏联参战的计划,否则就只能牺牲中国的一部分利益去满足苏联的出兵要求。这就是罗斯福在争取苏联参战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根本抵制苏联出兵要求即条件的重要原因。
    由于无法弄清苏联在参战问题上的真实想法与具体条件,特别是担心蒋介石明确反对接受条件而妨碍顺利实施争取苏联参战的整个计划,美国在一段时期内回避同国民政府详细深入地讨论苏联参战以及由此而来的东北权益问题。直到开罗会议召开之前,罗斯福在政府内部领导人商讨中美领导人会谈议题时还认为:“蒋介石欲在外蒙享有与苏联同等之权利,且欲收回满州,故与讨论此题将生困难。”〔31〕在从1943年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和德黑兰会议上了解到苏联准备参战的打算后,美国仍觉得时机不很成熟,遂绕过国民政府单方面与苏联讨论其出兵条件问题。1944年12月中旬,美国通过驻苏大使哈里曼从斯大林那里首次了解到苏联参战的政治条件,即想获得千岛群岛和萨哈林岛南部;得到旅顺和大连港以及中东铁路与南满铁路的租借权;中国应承认外蒙古独立〔32〕。美国政府深知,要使苏联降低参战条件也是极为困难的。为了促成苏联早日参战,它决定牺牲中国的权益来满足苏联的要求,并设想背着中国先与苏联达成出兵协议,尔后再去“说服”国民政府同苏谈判,按照美苏协议接受苏联的参战条件。苏联政府在中苏关系恶化之际,也乐于利用美国对中国施加压力,以迫使国民政府接受美苏就苏联参战条件达成协议的既成事实,同意向苏让出本国的部分重大权益。由于美苏的远东政策在苏联参战和获取远东权益问题上基本取得一致,罗斯福接受了斯大林提出的对日作战的具体要求,在雅尔塔会议上与之达成了关于苏联在结束对德作战后3个月内对日出兵的秘密协定, 从而作出了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的规定。协定主要是美国太平洋战略转向利用苏联力量打击日本的产物。美国国务卿斯退丁纽斯指出:“最上层的军事考虑迫使总统必须签署远东问题协议”〔33〕。同时也要看到,美国迎合苏联参战要求,亦受了战后需要苏联与美合作并支持亲美的国民政府这一深远战略的推动。
    签订雅尔塔协定后,在美国军方防止日本关东军在遭到进攻时退守本土的意图驱使下〔34〕,美国政府更急于看到苏联出兵远东。德国战败未久,美国政府就于1945年5 月下旬派霍普金斯和哈里曼到莫斯科去,企图“争取俄国尽快参战”,同时催促苏联同中国进行谈判,最后解决出兵条件。斯大林在会唔中确认苏联政府在雅尔塔会议上作出的出兵许诺,又一次提到雅尔塔协定中规定的苏联条件。他指出,一切都取决于同中国政府谈判,因此希望中国政府的代表最迟于7月1日抵达莫斯科〔35〕。6月12日,苏联驻华新大使奉本国政府之命, 也要求蒋介石进行中苏谈判,并提出租借旅顺等5项先决条件。直到这时, 美国政府才于1945年6月15日将关于苏联参战决定的雅尔塔秘密协定内容告诉中国,以便中苏立即举行谈判。
    此时,蒋介石通过与美国官方就国共关系、中苏关系问题反复交换意见、寻求对策,已确信要防止苏联占领东北和支持中共,保证国民政府对全中国的绝对控制,只有改善中苏关系,对苏作出某些让步,接受它对东北的一定要求。在这种认识下,又受美苏两国之催促,国民政府从6月底起和苏联政府正式开始举行谈判。
    谈判中,中苏双方在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外蒙、旅顺等关键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一时相持不下。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后,国民政府面临苏军深入中国领土、占领东北或交与中共的现实威胁。而且,蒋介石指望美国在谈判中帮助中国抵制苏联要求的计划未能奏效,国民政府要求日本从中国东北等地撤兵,以取消苏联参战借口的中日会谈亦告失败。这样,国民政府为形势所迫,终于对苏联的要求作出了重大让步,至于换取的苏联让步则是很有限的。双方于8月14 日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基本上满足了苏联对中国提出的参战条件,也使国民政府有所收获。苏联除同意尊重中国对东三省的主权,承认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保证不干涉中国新疆之内政外,还保证只支持国民政府而不支持中共〔36〕。后面的这种保证使国民党领导人极为满意。
    总之,国民政府以国家重大利益为代价,帮助西方盟国实现了争取苏联对日出兵的远东战略目标,换来了苏联支持它统一领导中国的正式保证。
    根据国民政府被迫接受苏联参战决定,最终同意美苏在损害中国主权的基础上划分远东势力范围这一事实,人们不难进一步看出:第一,在反法西斯联盟中,东西方盟国实际上都没有真正做到平等待我,尊重中国的主权。所谓的中国“大国”地位名不副实,已被大打折扣。第二,虽然合作抗敌代表反法西斯联盟的主流,但盟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反法西斯斗争的共同需要,还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盟国各自战时与战后利益考虑的支配。第三,战时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明显具有反动的、错误的一面。它对外推行了一条完全依赖美国、步其后尘的片面路线,似乎不了解或根本不愿看到美国对外政策所固有的损人利己的本质。国内政策上,国民政府极其顽固地将阻止革命力量发展、维护自己战后统治地位列为最重要的目标〔37〕。为实现这一目标,即使牺牲全民族的重大利益它也在所不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