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当天, 即1941年12月8日进攻香港,是时英国正忙于欧洲战争及保卫本土, 仅18天即弃甲曳兵而走,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这3年零8个月的日占时期,面对日军的残酷压迫和屠杀,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的领土、打击日本侵略者,继续在香港坚持抗日斗争。 一 香港战略地位之重要世人皆知。它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也是东西方各国和东南亚各国的交通要道,南太平洋的重要港口。因此,英美一直将其与新加坡、马尼拉同视为远东三大根据地之一。而日本之欲占领香港,则是蓄谋已久的。所以,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以后,日军便加强了对香港的封锁,千方百计要将中国大陆与香港割离开来。 由于香港因其特殊地位,它在中国的抗战期间曾起过积极和有力的作用。第一,香港民众积极声援和直接参加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早在1935年夏,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一批民主人士和中共驻港代表宣侠文等,就发起组织“民族革命大同盟”,团结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组成统一战线,积极宣传抗日。1936年1月, 何思敬等又在香港组织“民族解放大同盟”,周楠、石辟澜、唐章等组织了“香港救国会”。以后,何思敬和陈汝棠、李章达等组织“全国各界抗日救国会华南区总部”,积极开展抗日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七七”事变后,香港的热潮更加高涨。“八一三”上海抗战后三天,香港60多个海员团体,联合恢复和组织香港海员工会,宣布海员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开展拒绝为日本运输集抗日经费活动。香港的洋务、五金、煤炭、印刷等工会也纷纷宣布恢复和成立组织,表示一致抗日。 第二,是香港人民积极从物质上支援中国内地抗日战争。1938 年8月,广东省人民掀起“八一三”抗日救国献金运动,香港人民积极参加这次运动,捐出百万金的巨款支持抗日。1939年5月, 宋庆龄在香港组织“保卫中国大同盟”,向国外和华侨宣传抗日救国,慕集款项和医药物资,运往中国内地支援抗日军队,介绍国际友人组织的医疗队到敌后抗日根据地支援战地救护工作。香港许多爱国人士,冒着生命危险,突破日军封锁线,曾多次从香港将捐献的资金、被服、军鞋、药品等,一批批运回中国内地,积极支持抗日战争。 第三,是成为中国南方宣传抗日的阵地。1939年2月, 由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政策限制了中国人民抗日宣传活动,大批作家、艺术家、记者、教授、学者等,从内地纷纷流亡到香港,以香港的阵地继续开展抗日的宣传活动。一批政治性时事性的期刊如:范长江为社长的《华商报》、邹韬奋主办的《大众生活》、宋庆龄主办的《保卫中国大同盟》、金仲华主编的《世界知识》、张铁生主办的《青年知识》、茅盾主办的《笔谈》、郁风主编的《耕耘》、马国亮主办的《大地昼夜》,以及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机关报《光明报》先后出版。这些爱国报刊,积极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主张恢复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中途妥协,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保护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合法权利,具有很大的进步性,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正如毛泽东指出:“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