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从废八股到改科举:以1898年的争论为中心(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马勇 参加讨论

四、兼顾新旧的新科举方案
    原本为新政中应有之义的废八股、改科举竟然闹得沸沸扬扬,天下不得安宁,这一方面说明旧的习惯势力很难轻易改变,另一方面也说明康有为的激进措施除了制造舆论的影响外,并没有为人们提供改革后的妥善保障,当人们并不清楚改革后的情形时,对改革的抵触乃至反对也就在情理之中。所以,八股取士的体制应当废除是一回事,如何废除则是另外一回事,这就不是康有为等人所能承担的了。
    7月4日,以稳健著称的清廷重臣张之洞与湖南巡抚陈宝箴联名呈递《妥议科举新章折》,就废八股之后如何改进科举制度,如何保障青年知识分子的权益提供了全面的方案,比较务实地解决了废八股、改科举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那些矛盾。
    在张之洞、陈宝箴的方案中,依然坚持儒家伦理中的道德精义不可废除的原则,所谓中学为体就是要坚守住儒家伦理,坚守住历代帝王经天纬地之大政,至于八股的弊病,已为天下所共知,自当改革。但由于科举的体制为天下学术之所系,为国家治本之所关,所以任何改革都当慎之又慎,妥议方案。张、陈“妥议”的改革方案实际上只是稍微改变了八股取士的面目,并没有如康有为等人所要求的那样根本废弃八股取士的制度而改策论。但是,张、陈方案的好处是逐渐变革,是在保留旧的考试形式的前提下逐步变化其内容,这样自然比较容易被那些生员们所接受,引起的社会动荡就小得多[8](P466-471)。
    张之洞、陈宝箴“中正无弊”的新科举方案甚得清廷的重视,经过礼部、总理衙门等相关部门的讨论与认定,7月19日,光绪皇帝发布上谕,以为张之洞、陈宝箴的方案“剀切周详,颇中肯綮”,于是以张之洞、陈宝箴的设计为蓝本,颁布废八股之后的新科举方案[8](P417)。8月19日,清政府宣布停止朝考,并重申,“朝廷造就人才,惟务振兴实学,一切考试诗赋概行停罢,亦不凭楷法取士,俾天下翕然向风,讲求经济,用备国家任使”[8](P55)。至此,关于废八股、改科举的争论终于告一段落,由康、梁等人所竭力鼓吹的废八股运动却终于由张之洞等“稳健改革家”的“稳健方案”得到落实。
    统观清政府最终出台的新科举方案,我们不难看到这个方案虽然容纳了不少新的内容,诸如时务经济、五洲各国政治等,但不论其形式,还是其本质,这个方案都与先前主张改革旧的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体制的主张,特别是与康、梁的主张相差甚远。然而他们的理想为何没有实现?他们既然有光绪皇帝的坚决支持,又有与“守旧礼官”坚决斗争的精神,那么是什么原因阻止了他们的计划?据梁启超的解释,他们的计划此次之所以没有完全获得成功,“盖使数百万之老举人老秀才一旦尽失其登进之路,恐来免伤于激进,且学校生徒之成就,亦当期之于数年以后,故此数年中借策论科举为引渡,此亦不得已之办法也”[8](P41-42)。这是梁启超后来的“不得已”之解释。事实上,在当时,康、梁等人并没有这样清醒的认识,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曾经劝说康有为在废八股的问题上适可而止,不要一意孤行,因为废八股、改科举不仅来自那些以此为终身追求的老举人老秀才的反对,而且不可能获得政府高层的一致的坚定支持,清政府同意在一定程度上废除八股取士的旧有方式,改革者就应该适可而止,不要在这方面过多纠缠[9](P132)。康有为当然也知道这番道理,但是他有自己的解释和理由,他执意要与旧势力斗争到底,执意要进行新旧党争,所以他在清廷已决定废八股的历史关头,乘胜追击,向刚毅、许应骙发难,而且其真正的目标似乎要对准他们背后的慈禧太后,这就使得本可适可而止的改革最终退回到原有的起点,而新旧党争则从无到有,终于在康有为等人促动下正式开启。
    废八股、改科举的活动在张之洞、陈宝箴等人的调和下终于不了了之,科举制度的改革还要留待未来若干年之后。这是康有为当时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
    【参考文献】
    [1]康南海自编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92.
    [2]掌山东道监察御史宋伯鲁折[A].戊戌变法档案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康有为。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A].代徐致靖拟请废八股以育人才折[A].康有为政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康有为。请商定教案法律,厘正科举文体,听天下乡邑增设文庙,谨写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以尊圣师而保大教折[A].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5]湘报,第103号。
    [6]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7.
    [7]光绪朝东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8]戊戌变法资料丛刊第二册[M].神州国光社1953.
    [9]梁启超。康广仁传[M].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