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专题学术讨论会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军事历史》 林文 参加讨论

由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与国防大学科研部联合举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8月5日~7日在国防大学举行。来自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武汉大学、社科院世界史所等18个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关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与瓦解有的学者认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二战的战局及国际政治发展趋势的产物。其形成的主要依据是二战所造成的力量对比的既成事实。随着战后世界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雅尔塔体系的瓦解就成为必然。具体地说,雅尔塔体系的崩溃主要是美苏长期较量的结果。其间大致经历了美攻苏守、苏攻美守、美苏互有攻守直至苏联日处劣势等几个阶段。1989年12月,布什与戈尔巴乔夫在马耳他会晤宣布冷战结束,这是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标志。有的代表不同意将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称之为雅尔塔体系,理由是雅尔塔等一系列会议的本意在于以美苏合作为基础来划分势力范围,而战后的美苏关系实际上处于对抗状态,因此将这种国际关系格局称之为“冷战体制”比较妥当。
    关于二战与战后的民族解放二次大战给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带来严重破坏,最终导致了英国殖民体系的崩溃。有的代表认为,二战对英国殖民体系崩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英属殖民地民族解放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在二战中得到了加强;二战削弱了英国的军事、经济力量和国际地位,严重动摇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从而使英属殖民地人民挣脱英国羁绊成为可能;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为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有力的支持;战时美国与英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客观上有利于英属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此外联合国的建立也加速了英国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
    二战结束后,随着旧的殖民统治体系的瓦解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也走向死亡。美英两国就殖民地的战后安排进行了明争暗斗,最后确立了国际托管制。有的代表指出,国际托管制首先是由美国提出的,它的确立主要反映了美国的思想,即: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在重要地区设立军事据点,美国提出国际托管制的目的,是借托管制之名为美国利益服务;但与旧的委任统治制相比,国际托管制的确有其进步的方面,如明确规定托管的目的是使殖民地附属国逐步走向自治或独立,赋予托管理事会监督托管原则及其指示执行情况的权力等。这说明,国际托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时代潮流。
    关于二战对苏联军事学术的影响有的代表认为,二战特别是苏联卫国战争对战后苏联军事学术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在继承、发展战略进攻理论的同时,几经反复,终于重新肯定了战略防御应有的地位与作用;更加重视未来战争初期作战和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更加注重进攻的机动性、突然性和连续性;未来实施大规模战争的基本战役样式,已由二战时的方面军群战役发展为更大规模的战区战略性战役;主要突击方向的选择,由指向敌军指挥中心和防御薄弱部位,转变为选在敌军防御的强点上,一举粉碎敌军主力集团;战役行动的大纵深性质向立体化方向发展;在传统的快速集群的基础上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战役机动集群;“在决定性方向上集中兵力兵器”的原则演变为“主要集中杀伤兵器,军队适当疏开配置”的原则;更加注重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诸军兵种。有的代表指出:苏军在30年代制定的大纵深战役理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二战前正式制定完毕,又在二战中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战役理论,苏联卫国战争从各个方面验证、修改、充实、完善了这一理论,从而根本上解决了突破防御战术地幅和将战术突破发展为战役突破这个基本问题。战后,苏联仍坚持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而只对其中部分内容作了小的修改,提高了装甲坦克兵、空降兵、航空兵等在战役中的作用,缩短了战役持续时间,加快了进攻速度,使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基本原则更加突出了。
    关于二战与战后英国的核威慑战略二战结束后,英国面临着三个变化,即帝国范围的缩小,强国地位的衰落和核武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在此形势下,英国制定了具有全球性战略意义的军事战略--独立的核威慑战略,以便维护它在海外的利益和国际地位,并对付民族独立运动和共产主义。有的代表认为,作为一项军事思想的提出,核威慑战略是成立的。它说明英国敏锐地意识到战后高精尖武器装备的发展将对世界军事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英国对该战略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对威慑思想的理解运用失之片面,同时又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致使“独立的核威慑战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于二战与战后局部战争有的学者指出,二战结束后40多年来的历史表明,爆发世界大战的因素正在受到削弱,导致局部战争的因素却在增长。二战结束至今,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而局部战争平均每2.5个月就爆发一场。尽管局部战争十分复杂尖锐,却始终没有演变为世界大战,其原因在于:二战使帝国主义集团遭到严重削弱;战后第三世界的发展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使世界和平力量大大增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军事力量对比上长期处于平衡状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危机的调控能力有所加强,战后没有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程度显著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关于战后局部战争的特点,有的代表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二战前的局部战争是通向世界大战的阶梯,而战后的局部战争与新的世界大战并无内在联系;(2)战后的霸权主义取代战前的法西斯主义成为战争的主要根源;(3)帝国主义列强、超级大国之间没有直接发生局部战争,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却几度兵戎相见;(4)局部战争的多发地区由战前的欧洲转向不发达的亚非拉地区;(5)武器装备发生了质的变化,作战样式灵活多样;(6)战后局部战争更多地受到政治、外交因素的制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