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近代中国改革与革命述论(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 郭汉民 参加讨论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艰苦卓绝的探索,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当毛泽东等人在农村中建立红色政权时,这不仅意味着与蒋介石政权相对立的武装割据和新型政权的诞生,而且也意味着对中国传统社会体制的彻底变革。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配给农民,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求。他们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会,建立各级红色政权,彻底打破旧的宗族制度。他们还把革命精神灌输给农民,以取代传统落后的思想。一个新型的社会制度已呈雏形。经过革命思想洗礼的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了革命的主力军,以激进的革命荡涤一切旧制度。
    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奋斗。在各方舆论广泛压力下,蒋介石曾一度被迫实行一些民主改革,如开放党禁,成立由各党各派各界人士参加的国民参政会,释放被捕的爱国人士,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等。但蒋介石很快就背弃了自己的诺言,在“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口号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国统区内,加强独裁统治,实行特务政治;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大发国难财,民族工业奄奄一息,政治黑暗,腐败现象日甚一日。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则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景象,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治上实行三三制;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军事上积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对顽固派的反共活动,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共产党的正确方针指引下,人民军队和根据地都有巨大的发展,为以后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抗战结束后,在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蒋介石政府被迫与中共签订了《双十协定》,一个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新局面即将来临。然而,蒋介石顽固坚持反共的方针,背信弃义,悍然发动内战。在这场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决战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在经济上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在政治上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权,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共产党的政策得到了全国人民广泛的响应和支持。而此时国统区则一片凋蔽,蒋介石政权在政治上强化个人独裁统治,坚持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致民不聊生,国民经济几乎完全崩溃。国统区内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运动此起彼伏;在军事上,国民党军队也屡遭失败。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已是穷途末日了。
    经过三年多艰苦战斗,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打败了国民党军队,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过数不尽的艰难曲折,终于获得伟大的胜利。1949年10月1 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建立是继辛亥革命之后又一次伟大的历史飞跃。它标志着自鸦片战争以来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的基本完成,从而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此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为建立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百余年来中国经历的改革与革命可谓风起云涌。从政治变迁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革命,正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和争取国家富强的两条主要途径,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革命无疑是应当着重加以考察和评述的,特别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实现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次飞跃,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并使社会的发展有了新的更高的起点。作为史学工作者,对于革命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是应当充分揭示的。但同时,我们也应实事求是地叙述和评论从清政府到民国政府所进行的改革。相对而言,这在以往的研究中是比较薄弱的。无论是晚清政府、还是民国时期的北洋政府、南京政府,都已被历史证明是失败的政府,并且都是被后者赶下台的政府。在很长的时间内,人们在谈及这些政府时,不免要在他们的前面冠以“卖国的”、“反动的”、“腐败的”字眼。然而,义愤不等于科学,失败的政府并不是毫无作为的政府。作为一种政权实体,它们在自己存在的历史时期,都曾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作过自己的努力,调整政策,进行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留下了一定的历史遗产。对于这些历史遗产,我们理应加以清理,考察其来龙去脉,辨别其是非曲直,评说其成败得失,以为后来致力于社会改革的人们提供经验教训。这当然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完成的。本文所做的只不过是想抛砖引玉而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43.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2—4.
    [4](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96,21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