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美国印第安人移居城市原因初探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唐都学刊》 李晓岗 参加讨论

早在18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印第安人迁移法案》,规定将东部的印第安人全部迁至密西西比河以西为他们划定的保留地内。这些保留地大都在偏僻、荒凉、贫瘠的地方,印第安人不情愿西迁,但又无力对抗装备精良的白人,被迫离开家乡向西迁移,成千上万的人在途中丧生,这一辛酸的迁徒被印第安人称为“眼泪之路”。
    虽然印第安人是被强迫迁进保留地的,但自从进入保留地后,为了维持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抗拒白人文化的强大影响,他们便自愿地困守在保留地内,以狩猎、捕鱼为生,过着落后、封闭、与现代社会隔绝的生活。
    然而,二次大战以来,大批印第安人又离开保留地移居到白人的城市。是哪些因素促使印第安人打破自我封闭、走向白人社会呢?本文试图对印第安人移居城市的原因作一初步的探讨。
    生存条件的恶化造成了保留地凝聚力的削弱,这是促使印第安人离开保留地、向城市移居的主要原因。
    印第安人从事的主要是打猎、捕鱼和畜牧业,而不重视粮食种植。平原印第安人把耕种看成是妇女干的活,而山区印第安人的看法虽有不同,也只是把耕种看作是对打猎、捕鱼等原有生产方式的补充而不是取而代之的主要经济形式。①由于对种植业不重视,加上保留地都处于美国偏远地区,以及印第安人对白人的影响一概采取排斥态度,所以印第安人的农业生产技术很落后,还在以原始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进行生产,不知道除草、杀虫等对作物的田间管理。在印第安人掌握的比较肥沃的土地上,他们大都喜欢种饲料而不是其它效益更好的农作物。这说明印第安人还没有开始向精耕细作的农业转变。②由于农业资源利用率低,保留地无法容纳不断增加的人口。大量的无业人口和贫困成为保留地面临的严重问题。二战爆发后,约有一半青壮年离开了保留地参军或到城市工作;而战争中政府缺乏资金也大量减少了对印第安人的财政援助。青壮劳力的流失加上联邦援助的减少,使保留地的经济状况更加恶化。交通缺乏燃料、学校缺少教师,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当时肺结核病在各部落蔓延,由于印第安人都是一大家子居住在一间屋子里,加上营养不良和饥饿造成的抵抗力差,这种疾病传播得非常快。一人得了病,很快传染全家,男子不能出猎,全家人都要挨饿,屋里漆黑阴冷,一片凄惨景象。③在教育方面,1944年,亚利桑那州印第安人保留地受教育的儿童不到学龄儿童的一半。④
    保留地艰难的处境和暗淡的前景,使一些印第安人丧失了信心。复员军人或从军工企业被解雇的印第安人回到保留地后向他们的亲友大谈在城市时的美好时光,使保留地的印第安人十分羡慕,很多年轻人则对听说的商店和影剧院感兴趣。⑤对保留地生活的失望,对城市生活的好奇,对一种新的生活的向往,使一部分印第安人希望离开保留地到城市去。
    二次大战的爆发为印第安人向城市移居提供了契机。
    在战前就有印第安人向城市移居,但人数很少。1910-1930年,美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不断增加。这一时期居住在城市的印第安人虽然数量翻了一番,但也只占全部印第安人口的9.9%,而在同一时期,居住在城市的黑人则从占其全部人口的27.4%,上升到43.7%。1930年,在这为数不多的移居城市的印第安人中,只有65%的男人和15.4%的女人有工作,而当时美国白人、白人移民和黑人男人的就业率分别为73.4%、88.4%和80.2%;相应地,美国白人、外来白人移民和黑人女性的就业率分别为20.5%、18.5%和38.9%。⑥因此,印第安人向城市移居的进程大大落后于美国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进程,绝大多数印第安人还生活在保留地,而移居城市的印第安人的就业机会不但比白人少,而且比最受歧视的黑人少得多。移居城市的印第安人就业机会少、报酬低、生活艰难,使保留地的印第安人望而生畏,不敢贸然移居城市。这样,战前移居城市的印第安人数一直没有大的增加。大危机时,由于经济萧条,大批工人失业,雇主首先解雇的是印第安人,使这些印第安人的处境更加恶化。很多印第安人的反应就象敏感的移民,他们又回到保留地过艰苦的日子。⑦二次大战促使大批印第安人离开保留地,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卷入战争,国会立即通过了新的征兵法,规定从20-44岁的男子都有义务服役。为了使男人摆脱非战斗性任务,战争期间还征召了20万妇女服役。由于1200万青壮年抽调到武装部队,由于战争中需要扩大生产,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严重缺乏人手,因此又在国内吸收了1500万人就业,失业人数实际上下降到零,只有严重伤残的人才未被雇佣。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还有300万妇女就业。⑧由于战争给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生活也比较有保障,这样,从1941年后大量的印第安人离开保留地参军或在军事工业中工作。在二战期间,2万3千名印第安男人,占年龄在18-50岁的印第安壮年男性的32%在军中服役,另外还有800名妇女在军中服役。大约还有4万6千名印第安男女为了得到战时就业离开了保留地,服务于工业、农业。1944年,又有4万4千名印第安人离开保留地。⑨
    联邦政府推出的重新安置计划大大推动了印第安人移居城市的进程。
    战争中在陆海空三军中服役的印第安士兵有的参加前线作战,有的为军队修战壕、建临时兵营、为部队装卸物品;印第安女兵则参加战地救护和食品供应工作。在海外作战的印第安人作战英勇,在国内军事工业中工作的印第安人兢兢业业,深深打动了政府官员,使他们相信印第安人有能力和其它美国人一起工作,印第安人事务署主任帕顿·格林乌德估计,复员的印第安士兵中50%的人有足够能力,可以离开保留地与其它美国人一起工作并能胜任。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