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略论孙中山的近代国家思想(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史学》 刘学照 参加讨论

四、余论
    综上所述,孙中山的近代国家思想以三民主义为主要理论形态,是当时中国最完整、最鲜明的近代国家思想。它富有浓郁的近代理性和复合性思维。近代化是一种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当中国近代化历程发生世纪性转折、开始进入“仿效外国改革政治”阶段后,孙中山用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凸现了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时代课题,又用民生主义规定了“振兴中华”的社会发展目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摒弃以朝代代国家的传统国家观,正式揭橥中华国号和中华民族族号,把建立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国民国家”、“社会国家”的任务提上中国历史发展日程,在中国国家发展史和民族发展史上具有开天的意义。孙中山在“创立民国”和“捍卫民国”的斗争中,主张“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的流弊”,用“外察世界潮流”和“内审中国国情”的办法,“产生完全优美之宪法,驾于欧美以上,作一中西合璧的中国”〔5〕。 他在“创立共和于中国”的问题上主张革命的“突驾”,不容间有行“君主立宪”的“过渡”;但认为在革命底定后,主张在“建立共和法治”和“养成共和国民”方面“循序以进”,用“实行地方自治”的“过渡时期为之补救”〔6〕。在社会经济发展上, 他认定中国必须实行“产业革命”,“与世界文明各国从同”,“发达资本,振兴实业”;又主张同时进行社会革命,用“预防的办法阻止私人大资本”的垄断,在“社会管理”模式上进行某种“超越”。这种综合审视和正确处理文化关系上的中国和世界、国家变革中的“激进”与“渐进”、社会发展上的“从同”和“超越”,是一种基于近代理性的复合性思维。孙中山的近代国家思想虽在历史实践中未能完全实现,但其闪烁着的建立一个独立、平等、民主、自由、文明、法治的共和国的近代国家理性之光,其在对近代中国文化整合、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上所表现出的涵泳深湛、气度恢弘和高瞻远瞩的复合性思维,可给处于新的世纪转折中的中国现代化以有益的历史启迪。
    注释:
    〔1〕《孙中山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第7卷第2页、第1卷第331页,中华书局版。
    〔2〕陈旭麓等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以下简称《外集》)第15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全集》第7卷第1页。
    〔4〕张楠、 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以下简称《时论选集》)第1卷下册第485页,三联书店版。
    〔5〕《全集》第1卷第105页和魏宏运:《孙中山年谱》第13页。
    〔6〕《时论选集》第2卷上册第155页; 《孙中山选集》(以下简称《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1页;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补编》(以下简称《补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页。
    〔7〕《选集》第106页、《全集》第2卷第439页。
    〔8〕《全集》第5卷第187页和第394页、《外集》第533页。
    〔9〕《全集》第2卷第2页。
    〔10〕《外集》第36-37页、《选集》第746-747页。
    〔11〕《全集》第2卷第536页、第9卷第189页。
    〔12〕《全集》第9卷第223、226、231页。
    〔13〕《全集》第7卷第4-5页。
    〔14〕《选集》第82页。
    〔15〕《全集》第6卷第55页、《外集》第15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